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社会民生 >> 浏览文章

“生命禁区”的“迷彩青春”

甘孜日报    2021年08月02日

武警四川省总队机动第二支队官兵扎根高原、情系群众纪实

翻山越岭。

军民一家亲。

磨砺精兵。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坚持不懈。

◎王栎帷 张小刚 文/图

我州坐落于四川盆地西部、青藏高原东侧,是四川连接西藏的重要通道;州府康定位于海拔7556米的“蜀山之王”贡嘎山附近,占据川藏咽喉,古来即为兵家必争之地。

这里高寒、缺氧、强紫外线等恶劣气候让人望而却步,可有一群人却迎难而上,为雪域高原增添了一抹青春靓丽的橄榄绿风景。他们毅然选择投躯报国,常年驻扎在雪域高原,默默忍受着荒凉和寂静,挺身在应急处突第一线,用青春和热血谱写着忠诚之声与强军战歌,铸就成雪域高原上的一堵绿色的钢铁长城。他们就是武警四川总队机动第二支队官兵。

聚焦中心谋打赢 履行使命当先锋

战场无亚军,一切为打赢。该支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强军思想,始终以抓班子带部队、抓“两官”促集体、抓尖子树标杆、抓典型明导向的有力举措,不断提高训练精度、难度和实战化程度。

多年来,该支队活运用处置战法手段,全方位锤炼部队遂行多样化任务的本领;任务一线分队广泛采取任务牵引、红蓝对抗、要素训练和“五小练兵”等方法,每月组织带实战化背景的实兵演练,每半月组织兵力投送演练,每周组织实案化推演,不断增强部队遂行多样化任务的能力。

“不分时间、地点、方向,随时都可能展开战斗。”近日,参加某演习的任务官兵感慨地说,“一次次意想不到的战斗,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战斗不会按照预定设想进行。”就在开赴该地区的演练途中,该支队按照实战化条件下战斗高强度、快节奏、高难度的要求,彻底打破了以往按照方案走预定路线,克服野营拉练格式化、程序化倾向,让官兵在一路陌生复杂环境中练指挥、练作风、练协同,立足不同地域摆兵布阵,出难题、设险局、布危局,进一步锤炼了官兵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该支队不断强化官兵“当兵打仗、练兵打仗、带兵打仗”的意识,设置多种情况,锤炼指挥员在复杂环境中机智沉稳、临机应变、果断指挥的能力;分队官兵坚持以演习课题为牵引,现地摆兵布阵,将训练与遂行任务和研究任务紧密结合,采取自学自训、室内推演、沙盘作业等方式加强战法研讨,做到进入情况搞演习、退出情况搞研究,探索部队任务中施训方法路子,为遂行反恐处突任务奠定了能力基础。

在高原训练要比在平原地区艰苦很多,可支队官兵毫不畏惧,时常迎着凛冽的寒风、顶着纷飞的雨雪,刺杀、越障、潜伏……他们深知:只有练就过硬的拳头,才能肩负起重点战略方向的使命担当。

一山一水总关情 双拥共建绽新花

从情歌故里康定到“摄影天堂”新都桥,该支队深入开展以“群众工作全覆盖”“我为群众办实事”等为主要内容的军民共建系列活动,如一首首委婉动人的歌谣,飘过冰封的贡嘎雪山、飘过辽阔的毛垭大草原,为当地各族群众送去了春天般的温暖。

多年来,该支队官兵结合担负任务实际,注重从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事做起,夯实了民族地区维稳处突的群众基础。针对该地区牧民居住分散、生产生活条件较为落后的实际,支队官兵采取科学指导、人力增援等方法,先后帮助多个牧(社)区解决实际困难,并通过与偏远贫穷村落、敬老院、孤儿学校开展“四同”共建、结对认亲、爱心帮扶、党的政策宣讲等活动,采取召开村民代表座谈会、乡村领导协商和深入福利学校为师生义诊等方式,宣传党和政府的富民政策、国家法律法规,力所能及地帮助驻地群众拓展致富门路、提供政策法律等方面的支持,通过开展政策进村、法律进村、科技进村、文化进村和关爱进校园等活动,让党的惠民政策落到群众心中,不断融洽军民关系。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抓好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为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支队成立了以党委常委牵头的扶贫帮困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多次走村入户进行调研。了解到有些村观念陈旧、脱贫困难的情况后,他们结合常年开展的“关爱留守青少年,橄榄绿在行动”活动,进一步细化帮扶对象档案卡,逐一制订帮扶帮教措施,先后与帮扶对象结成对子,捐赠各类图书,普及国防知识,补习文化课程;并邀请地方技术骨干进村指导,帮助村民解决实际困难,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化。

“感谢武警大哥哥,你们送来的不仅是助学金,更是我们一家人的希望,我一定加倍努力学习,变得像你们一样优秀,竭尽所能去帮助别人!”日前,色达县年龙乡困难大学生拉姆收到支队官兵送来的助学金和慰问品,他拉着官兵的手深情地说。

从平原地区到雪域高原,从繁华都市到边远村落,该支队官兵转战南北,执行了跨区机动、维稳处突等多项重要任务。行军路上,官兵们一路播撒文明、传递新风,队伍走到哪里好事就做到哪里。驻守康巴高原13年来,支队官兵换了一茬又一茬,但群众工作“接力棒”始终传递,官兵们用真情浇铸的双拥共建文明花,就像一朵朵美丽的格桑花盛开在雪域高原。

高举旗帜听指挥 信念如磐写忠诚

2008年,自该支队筹备组建以来,长期担负重点区域要点设卡、街面巡逻等任务,一部分官兵甚至经历过融冰取水、蜡烛照明、牛粪生火的野外生活,官兵长期睡在车上、走在街上、守在点上,不仅要承受维稳备战的精神压力,而且还要承受冰霜雨雪的煎熬,坚定的使命与信念成为屹立前线的制胜法宝。为此,支队每年利用新兵入营、老兵复退、干部转业和任务转换等时机,组织官兵到红军长征纪念馆、飞夺泸定桥纪念馆等地参观见学、重温誓词,从历史文物、革命遗志中感悟革命先辈忠诚、纯洁、可靠的政治品质,教育官兵在血与火、苦与累、是与非面前站稳脚跟,不断坚定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的信念决心。

有人做过测算,在平均海拔3800米的川西高原驻守,即便是躺着不动也相当于在平原地区负重20公斤。川西高原是一个令弱者望而生畏的地方,也是强者精神生长的沃土。近年来,该支队广泛开展战斗力标准大讨论,大力批驳“到位就是胜利”“驻守就是奉献”等歪理,认真查摆,打赢素质欠缺、训风演风考风不实等问题,坚持把战斗力标准立起来、落下去,评价干部政绩、评比表彰奖励、选拔任用干部都坚持用战斗力标准来审视、衡量、评定。

同时,坚持把爱国主义教育与立足岗位、献身使命紧密结合,每次执行重大任务都要组织出征仪式,各大队、中队广泛开展挑应战、一线立功、火线入党、战地竞赛等活动。支队党委常委、干部骨干坚持奋战在维稳一线,身先士卒为部队作表率,极大地鼓舞了军心士气,先后有300余名官兵和新分配的学员向组织递交了请战书,坚决要求到最危险、最艰苦的任务一线执勤锤炼。

正在道孚执行任务的上等兵魏鹏寅没能见到奶奶最后一面,只得面朝家的方向重重磕上三个响头;原勤务中队指导员冯伟结婚6年,与妻子只能靠电话、短信联系,最终他用军人的大爱无私换来了妻子的理解、支持;特战一中队指导员孙海洋由于在某地执行紧急任务,怀孕三个月的妻子不幸流产,半个月任务结束后他才得知;七中队中队长李嘉华的爷爷、叔叔、外婆三位亲人半年内相继病重住院,处于任务一线的他分身乏术,只得将思念埋在心底……

有人说奉献是行动,但在该支队官兵心中,奉献是一种信念。“我们缺氧不缺精神!”该支队官兵如是说。在山高路险、高寒缺氧的恶劣环境下,他们始终坚忍不拔地驻守在雪域高原,与险相伴,以苦为乐。


  • 上一篇:红四方面军政治部驻地及徐向前同志居住地遗址
  • 下一篇:甘孜州开展真理标准问题讨论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xw/shms/73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