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社会民生 >> 浏览文章

基层医生刘明建坚守甘孜21年

甘孜日报    2021年08月24日

他在海拔最高县抗击包虫病

一袭白衣,代表了悬壶济世的责任。一个称号,代表了甘于奉献的崇高精神。一个行动,践行了救死扶伤的誓言。日常时刻,他们为居民提供医疗服务,科普医学知识;特殊时刻,他们在救援一线执甲逆行,用血肉之躯为我们和病魔战斗。他们是平凡的健康守护者,默默地守护着每一个你和我。

人物名片:

刘明建,43岁,从医21年,现任甘孜州石渠县虾扎镇中心卫生院院长。2014年9月,曾获甘孜州第五届劳动模范称号;因卫生工作表现突出,2013-2014年被甘孜州委、甘孜州政府被评为“优秀院长”。

◎何波宏 魏冯

最近半年,43岁的刘明建生平第二次离开故乡甘孜州,前往成都参加医疗技能培训。到今年10月,他将带着学到的医疗技能,回到那个平均海拔4520米的石渠,继续为那里的患者服务。这里是四川平均海拔最高的县,也曾是包虫病流行最严重的地方之一。

这个土生土长的川西汉子清瘦朴素,棕色皮肤,此前鲜少接受采访,面对提问略有几分怯场。这样一个看上去平凡的人,却已在甘孜州石渠县的艰苦环境下与一种可怕的疾病——包虫病斗争21年,参与救治了无数农牧民。

“我的诊疗技术也不能说很好,还有待提高。”刘明建先是谦虚地一笑,然后说,“但这些年我可以说做到了问心无愧。”

初入医途

他坐汽车、骑摩托车、骑马、骑牦牛,用时3天为患者送药

刘明建出生在甘孜州丹巴县,在中考后根据分数定向分配到四川省甘孜卫生学校学习四年。毕业后,也就是1999年,他来到了甘孜州石渠县虾扎镇中心卫生院,成为了一名高原医生。那时,年轻的他还想不到,自己一干就是21年。

初到卫生院,彼时的虾扎镇中心卫生院还是一片低矮的小瓦房,各种医疗设施缺乏,门诊、药房、治疗室连在一起,破旧的房内冬天寒冷结冰,连被子上都凝结着冰屑。刘明建回忆,他刚来时,整个卫生院仅有6名医生:“当时人太少了,打针、输液、开处方,全套流程都得自己来。”由于人手缺乏、环境简陋,刘明建只能逼自己学习更多医疗技能服务百姓。

刘明建进入卫生院时,包虫病就是危害当地的病祸。让刘明建触动最深的,莫过于一名患包虫病的同事。“那个老医生得病很长时间了,当时又没有手术条件,只能吃药。我记得那个药副作用大,每次他吃药都特别痛苦。”据刘明建介绍,当地医疗资源的匮乏与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令包虫病成为当地最棘手的问题之一。

艰苦环境下,刘明建没有懈怠。一方面,他积极动员百姓前来问诊、拿药,另一方面,对那些行动不便、无法前来的患者,刘明建上门为他们送去药物、进行诊疗。刘明建说,自己印象最深的一次是2000年前后,为了给一个居住地偏远的患者送药,他一路奔波,换了四种交通工具——当时天气寒冷,漫天飘雪,他先是坐汽车,汽车走不了了就骑摩托车,摩托车都走不了的烂路和河滩,他就骑马骑牦牛过去,来回一趟,用了三天,仅仅是为了准时将药物送往患者家里。“做医生技术当然要好,但责任心更重要。老百姓信任我,我一定要对他们负责。”

与包虫病作战

他一年参与筛查上千人、随访上百名患者

2008年,对刘明建是充满惊喜的一年。这一年,他第一次走出了生活数十年的高原,来到繁华的成都,进入市二医院进修学习。在成都进修的日子,刘明建每天如饥似渴学习医疗技术,他惊讶于医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但更令他高兴的是,他掌握了B超机的使用,这能帮助他精准探查诊断包虫病。

2015年,刘明建的新本领有了用武之地。石渠县委、县政府对包虫病的重视下,一台崭新的B超机从千里之外,运到石渠县虾扎镇中心卫生院,刘明建就能更科学判断包虫病患者的病情及治疗方式,包虫病的防治也更加顺畅。也是那一年11月,四川启动石渠县包虫病综合防治试点工作,系列举措如火如荼地展开,刘明建盼望已久的全民筛查也成为现实。

不过这样一来,刘明建肩上的担子也变得更重。

当时,已成为虾扎镇中心卫生院负责人的他,和中心卫生院副院长刘丽等同事每年要对居民进行筛查——从2015年至2020年,每年筛查人数从数百到数千人不等。刘明建也带领中心卫生院同事们,对虾扎镇中心卫生院在管的221名包虫病患者展开随访治疗。而每一位患者,每年都需要四次药物随访,两次超声诊断。面对繁重的工作,刘明建不敢怠慢:“有时候下班了,但病人一来,你肯定得上,不能说不管了。我们这个职业没有休息时间,一切以病人为准。”

一位名叫尼拉(化名)的90后女患者,令刘明建印象深刻。“她诊断出包虫病的时候,病情已经很严重,病灶已经入侵了肝脏的静脉,丧失了行动能力。”刘明建说,一般情况下,患者的手术费用基本可以报销,但这位患者因病情太重,动手术需要数十万元,且手术难度极大。但刘明建没有放弃,他积极牵头,动员各方筹措款项,在当地政府、红十字会、卫生院和患者共同努力下,患者于2017年在华西医院动手术切除病灶,如今尼拉已恢复健康。提到她时,刘明建腼腆的脸上仍浮现出止不住的骄傲和自豪。

一颗心扑在百姓身上

他一年和孩子见面不到半个月

由于刘明建在当地颇受老百姓敬重,村民都信任他,有什么病情都要来找他。他认真负责的声名一传十,十传百,四里八乡的牧民宁可走远一点,都要跑到刘明建的卫生院请他看病。

高原人民的善良和单纯,深深打动着刘明建。“这些百姓太淳朴善良了,你给他说什么他就会听。他们这么信任我,我更不敢怠慢了,一定要对每个患者认真负责,尽最大的努力。”刘明建说,每次看着他们恢复健康的笑容,心里就觉得特别幸福。

多年来全身心扑在工作上,刘明建陪伴家人的时间也很有限。刘明建的两个孩子在出生后,不久就被接到他居于成都的姐姐家中抚养,远在高原工作繁忙的刘明建一年和孩子相见的时间只有不到半个月。“有时娃儿也怪我咋个不陪他们,我就只有说‘爸爸在给小朋友打针看病,帮助他们’,娃儿就不哭了。”好在,妻子也理解他。刘明健说,妻子是甘孜州的一名公务员,两人相隔不远,但因工作繁忙也常难见面。“她特别理解我,从来都是支持我的工作。”

“我做的事都是很平凡的事,”刘明建笑笑,“这么多年过来,最开始卫生所没电、没水,设施那么简陋,后来慢慢改善了。说到底,医生自己认真负责,应病人的需求随叫随到,比什么都重要。”

刘明建说,虽然当初行医救世,是一个被选择的结果,但在坚守这份艰辛职业的21年里,他从未后悔过。“现在卫生院硬件设施都已经跟上来了,但真正愿意守在高原的医生很少。也正因为这样,百姓更需要一直守护在他们身边的医者仁心。”





  • 上一篇:中央电视台关注甘孜中院全国首例珍稀......
  • 下一篇:一甲子的巴塘情缘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xw/shms/74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