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2018年09月03日
人人都知道,运动有益身心健康,但得了病,中国人又讲究“静养”,尤其很多癌症患者不愿动、不敢动,甚至相信“一动癌细胞就扩散”的谣言。为此,国外3位运动医学专家通过《生命时报》呼吁,运动才是最佳抗癌药。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终身教授、美国运动科学学院院士朱为模表示,在癌症患者的治疗和康复上,静养是绝对错误的。研究表明,有氧运动量较高的人,罹患癌症和老年痴呆等疾病的风险都低。而美国一项研究发现,得了心脏病,两三周的卧床休息会导致有氧耐力(长时间进行有氧供能的工作能力)下降25%,躺3个星期就像老了30年一样。
澳大利亚艾迪斯科文大学教授罗伯特·牛顿表示,癌症患者切不可逃避运动,原则是少运动比不运动好、多运动比少运动好。澳大利亚的研究表明,接受化疗的患者如能坚持运动,则治疗效果更好,药物杀伤癌细胞更加精准,患者的各项指标都得到改善,生存期更长,生活质量更好。反之,不运动的患者因癌症死亡的风险更高。但数据显示,澳大利亚仅12.3%的癌症患者有足够的运动量,40.2%运动不足,高达47.5%的人基本不运动。“身体有很强大的自愈能力,运动可以唤醒这种能力,激活免疫系统,更好地抗击肿瘤。”临床实践也发现,爱运动的人,化疗效果更好。曾有一名40岁的女性罹患淋巴瘤,化疗期间她仍然坚持每天跑步上班,而她的治疗效果很好。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运动专家乔丹·梅茨尔指出,千万不要因为身体不舒服或疼痛就停止运动,否则癌细胞可能会继续发展。如果跑不动了就走路,走路腿疼就改成游泳。“没有人能替你去运动,一定要聆听身体的声音,并选择适合的运动,坚持下去。”
在澳大利亚,患者一般在化疗前20分钟做运动,效果明显提高。放疗患者常出现骨质疏松,力量训练对其非常重要。中国的太极拳、气功、站桩等也是不错的运动方式,能提高人的平衡能力和力量。
罗伯特·牛顿说,运动也必须对症下药、因人而异。癌症患者的运动,需要有氧和无氧相结合。力量训练能增加肌肉量,减少脂肪含量。接受化疗的过程中,肌肉越多,脂肪越少,则治疗副作用越少、生存率越高、复发几率越低。可中国人即使身体没病,也不重视肌肉锻炼。乔丹·梅茨尔说,许多中国人锻炼就是拎着鸟笼子,到公园走一走,或者跳广场舞,但这些活动量难以增加心率,对健康用处不大。肌肉本身就是一个重要器官,30岁以后肌肉逐渐萎缩,到老了肌肉萎缩得不敢动,就是年轻时锻炼不够。20岁左右,有氧和力量训练的比例应该是8:2,30岁时应该是7:3,到70岁时应各占一半。
朱为模表示,运动达到一定强度才能对癌细胞产生抑制作用。当微微发汗、有气喘的感觉时,人体会产生较大量的内啡肽,这是一种能增强愉悦感的激素,可提升身心机能。
乔丹·梅茨尔最后指出,我们的健康20%由父母遗传而来,20%是医生可以解决的,60%要靠良好的生活方式,但遗憾的是,我们把几乎所有的钱都交给了医生。运动是最好的防癌方法,也是最有效、最便宜的抗癌“药”。我们无需强求拿出大块时间来锻炼,利用碎片化时间锻炼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