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2020年09月20日
《黄帝内经》有言:“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胆主甲子,为五运六气之首,胆气升则十一脏腑之气皆升”,强调了胆在脏腑活动中的重要性。中医认为,胆在子时(晚上11点~次日凌晨1点)最先启动,身体其他十一条正经受胆经启动而开始它们的运动。因此,可以说,“胆经堵,全身都堵”,故养生要从通畅胆经开始。
首先,胆为清净之府,胆之汁主藏,胆之气主泄,故喜通不喜塞。但胆气很“娇气”,偏偏最易堵塞,尤其遇到外寒时,很容易瘀滞不通。其次,胆属少阳,少阳为枢,是转动全身气机的门轴和开关,如果胆经经络出现拥堵,容易导致其他经络不通而诱发疾病。第三,肝胆相照,肝胆互为表里,与三焦(上焦、中焦和下焦的合称)关系密切,肝胆主一身的气机运行,三焦之气遍布周身,一旦功能受阻则全身受阻。
中医认为,导致胆经堵的原因有三点:一是情志不畅,长期紧张焦虑、心情压抑或动气,情志得不到宣泄或过度发泄,容易导致内生邪气,堵住了“娇气之胆”;二是受寒,因为足少阳胆经在身体两侧,绕行路线复杂,可以说协同保护着整个身体的两翼,是人体的“隐形翅膀”。但因为暴露部位较多,所以也是外来风寒之邪较易侵袭之地。临床发现,一半以上的骨关节疼痛患者是足少阳胆经受邪引起;三是瘀血,但凡跌打损伤,筋骨关节扭伤,多数损及胆经,瘀血留于经络,则日久产生瘀堵现象,化生其他病。
胆经堵了都有哪些症状?可从以下方面自我判断:口苦、善太息(喜欢频频叹气)、心情烦闷、情绪焦躁;两胁闷胀、闷痛、胀痛;脸上长斑(尤其眼角位置)、皮肤干燥、关节吱吱作响、头发油;决断能力下降,表现为选择困难症,做决定时,不够果断,犹豫不决或过于武断,常常后悔;头面、锁骨上窝、腋下、颈部淋巴结、髋膝踝胫骨足等部位出现肿、痛、痹、麻等不适。
日常如何疏通调理胆经?给大家推荐7个方法:
1.调畅情志。凡事少纠结,少计较得失,保持豁达的心胸。
2.注意保暖。尤其夏天,注意远离空调风,不要对着直吹。
3.不要熬夜,尽量十点半上床,11点到凌晨1点是足少阳胆经经旺之时,宜入眠养胆经,以助阳气潜藏与升发。
4.适当热水泡脚,祛除寒气。
5.慎用菊花、决明子等寒凉之品。寒主收隐,更易导致胆经不通。
6.勤梳头,五指自然分开,指腹均匀分布于头两侧及耳周,自上而下、自前向后快速梳理,此法可通胆经少阳之气。
7.胆经可揉可推,重点搓摩胁肋(肋骨),揉阳陵泉(小腿外侧,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点掐足临泣(足背外侧,第四趾、小趾跖骨夹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