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17年06月21日
杵坭村全景。
游客在农家乐玩耍。
■泸定县委中心报道组 罗楚凯 文/图
“11、12号是周末,我们家接待了12座客人,都是预订的。近段时间,特别是周末,预定来耍的人多,生意还可以。现在正是桃子上市的季节,我们这里的桃子也相当甜哦!”6月13日,笔者在泸定县杵坭乡“老宅山庄”采访,老板娘刘万莉端上来一盘又红又大的桃子,热情地介绍。
“老宅山庄”座落在泸定县杵坭乡政府傍,占地2000多平方米。院内果树成荫,有桃树、樱桃树、枇杷树、梨树等,红红的桃子挂满枝头,一颗颗金黄色的枇杷在风中摇曳……
杵坭乡距离泸定县城约18公里,下辖7个行政村8个村民小组,全乡有1023户3424人。一直以来,当地村民靠传统种植业为生,经济收入相当困难。
刘万莉所在的杵坭村位于大渡河畔的干热河谷地带,尽管村里有悠久的红樱桃栽培历史,但受限于交通等条件影响,村里的经济依然不景气。
“2010年泸定县杵坭乡被中国果蔬协会评为‘中国红樱桃之乡’,并成功申报‘中国红樱桃地理标志’。”杵坭乡党委书记高健介绍说,2011年,泸定县投资了2000多万改善交通、水利、电力条件及农村居住条件。为了进一步推广红樱桃品牌,提升红樱桃的影响力,泸定县举办了首届乡村旅游红樱桃节,鼓励当地群众开办农家乐,搞乡村旅游发展。
刘万莉是敢于“吃螃蟹”的第一人。她与老公雷元强鼓起勇气,拿出了家里仅有的10000元积蓄,又向银行贷款了80000元,其中50000元是政府贴息贷款,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经营起了杵坭乡第一家农家乐“老宅山庄”。
夫妻俩辛勤地付出,换来了美好的收获。一年时间下,挣了40000多元,尝到甜头的她们更有了干劲。2015年,刘万莉夫妇又贷款30万元,加上前几年积蓄,将农庄扩大了规模,在房后新建了两层小楼,办起了客房,可以同时接待300人,提升了接待能力,年纯收入达到了20万元。
“今年‘五一’假期间,接待了40多座客人,收入30000多元。”刘万莉高兴地说。
刘万莉夫妇诚信经营老宅山庄,不仅赢得了客人满意,而且也荣获了省州县相关部门的颁发的荣誉。2012年泸定县 “特色农家乐”、2014年甘孜州大众评选“特色名店”、2014年“省级示范休闲农庄”、2016年省乡村旅游特色业态——农家乐园。
“感谢党委、政府的大力关心支持!没有各级领导的帮助,光靠我们咋个得行哦!下一步,我们进一步完善设施,提升服务水平,将山庄规模做大做强,早日奔小康!”刘万莉对实现奔小康生活充满信心。
“5年前,杵坭乡没有一家农家乐,经过5年的培育发展,现已发展到28家休闲农庄,而且还成立了协会,已基本形成了一个产业,不仅增加了全村百姓的收入,还壮大了全乡农村经济产业化发展规模。”杵坭乡乡党委副书记、乡长王博告诉笔者,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产业的大力开发推进,过去穷得“响叮当”的杵坭乡,正在一步步迈向小康。
“在精准扶贫的推动下,杵坭乡依托红樱桃节,乡村旅游蓬勃发展,逐步形成了生态观光、农家休闲、特色餐饮、赏花品果、民俗文化为一体的发展格局。”高健说,今年以来,杵坭乡接待游客人数7万多人次,实现旅游产值700多万元,乡村旅游已成为全乡经济发展支柱性产业,全乡人均纯收入跃升到了10000多元,村民们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地处大渡河畔的泸定县,素有甘孜州“东大门”之称。因1935年5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奇、绝、惊、险地“飞夺泸定桥”而蜚声中外。近年来,泸定县传承红军精神,开拓创新,抢抓机遇,奋力拼搏,紧扣“脱贫奔康”核心目标,优化落实“强农优工大旅游”产业发展思路,积极拓展“春赏花、夏避暑、秋品果、冬沐阳”四季旅游市场,全力打造“修身养性就到泸定”和“红城绿谷,康养泸定”旅游新品牌,依托当地生态旅游产业,大力发展生态观光、休闲农家旅游,将乡村旅游的发展目标、政策、措施与精准扶贫紧密结合,形成了一条长远、绿色的脱贫奔康之路,带动了乡村旅游蓬勃发展,为今年泸定县实现贫困县摘帽,在甘孜州实现“率先脱贫、率先小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