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20年11月09日
景区分红6000万元
稻城亚丁景色。
亚丁景区的火爆场面。
稻城红草地。
◎本网记者 兰珍
“以前靠天吃饭,挖虫草挖松茸,一年挣不到2万块钱,现在每年至少收入三四十万。”56岁藏族村民妈姆电珠笑着说。妈姆电珠是稻城县香格里拉镇仁村村民,2015年起该村大力发展旅游业,到2019年全村人均年收入达3.8万元,从“全县最穷村”蜕变为“全县最富村”。
仁村村支部书记通扎桑登说,房屋出租是当地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2015年在政府引导下,不少投资商来到仁村营商投资,妈姆电珠便将自家400多平米的房屋出租给投资商建民宿,每年租金28万元。
依托红火发展的旅游业,妈姆电珠一家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轻松脱贫奔康。如今,儿子在景区管理局开车,每月工资3000余元,儿媳在景区马帮牵马,每年能挣3万余元,他和老伴儿则在家帮忙带娃,日子过得悠闲惬意。
“当初这儿还没搞开发,大家都来碰运气,我很幸运碰到了。”重庆籍投资商吴健说,稻城优质的投资营商环境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吸引了他,2015年他携资2000万元来到仁村,陆续将6户人家、5栋黑藏房改造成特色民宿,目前已基本回本。
“我很喜欢这里,老乡们民风淳朴,政府人员办事效率很高。”吴健说。除去政府补贴、风险基金、贷款利息补助等政策支持和帮助之外,让他印象深刻的是当地政府的暖心服务。
吴健刚来仁村时,因为不通藏语耽搁了不少工作,当地政府得知情况后及时派出“翻译官”畅通他与村民之间的沟通交流,甚至还在合同签订时当起了公证人,不仅实现了投资商与村民之间的合作共赢,还帮助他与村民建立了深厚的友情。“我们今天晚上正好约起吃火锅儿。”吴健笑道。
香格里拉镇镇长张子明说,按照“产业围绕旅游调、民居围绕旅游建、全民围绕旅游干”的思路,香格里拉镇以“旅游全域化、镇村特色化、产业融合化”为产业定位,全力推进旅游业发展。截至目前,全镇民居酒店达172家,共有床位1万多张,2019年全年吸引外地游客35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0亿余万元,带动住宿、餐饮业实现收入20亿余元,带动文化、体育、娱乐等旅游业实现收入10亿余元。
香格里拉镇只是稻城县“两圏一廊多点”全域旅游格局中的“一点”。“两圈”指环亚丁旅游圈、环海子山旅游圈;“一廊”指海子山至俄牙同乡贯穿全境的旅游景观廊道;“多点”指多个旅游集散中心点、多个景区景观点、多个乡村旅游点、多个自驾服务点、多个温泉度假点等。
全域旅游,是稻城县全县发展的重大战略。稻城地处“川滇藏”大香格里拉旅游区核心区,域内有被誉为“蓝色星球上最后一片净土”的亚丁景区和被称为“稻城古冰帽”的海子山自然保护区等众多自然美景和人文胜景,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但也曾是“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区。
“旅游业在稻城县经济发展中的占比很大,说它是支柱产业,有点小瞧旅游业。因为,旅游业对我县GDP的贡献是52%,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贡献超过64%,对全县税收的贡献超过73%。”稻城县委副书记、县长樊玉良说。依靠旅游业发展,稻城县2018年脱贫摘帽,2019年获四川省首批“天府旅游名县”荣誉称号。
据樊玉良介绍,全域旅游的发展切切实实增加了人民群众利益。截至目前,累计有6000万元门票分红给了当地人民群众,真正做到了‘景区辖区一体发展’和‘旅游收益与民共享’。同时,70%以上的涉旅岗位都是当地原住民,切实推动了人民群众脱贫奔康。下一步,稻城县将努力创建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先进县、生态标杆县和现代农业园区示范县,为稻城旅游高质量发展打好坚实的生态基础、环境基础和产业基础。
(图片均为本网资料库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