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14年06月02日
■ 曹燕
“民族走廊”,不仅仅是社会学家对于甘孜州的地理描述。历史地看,处于文化交往通道上的甘孜州,汉文化、其他民族文化与藏文化在此交融,成为促成多元特色的康巴文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说,“……我们以康定为中心向东和向南大体上划出了一条走廊。把这条走廊中一向存在着的语言和历史上的疑难问题,一旦串联起来。有点象下围棋,一子相联,全盘皆活。这条走廊正处在彝藏之间,沉积着许多还活着的历史遗留,应当是历史与语言科学的宝贵园地。”
康定城是民族走廊最好的例子
康定城存在本身(古称“打箭炉”)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相传,三国时期蜀汉军师诸葛亮率大军南征孟获途经雅安,曾遣郭达将军,到今天的康定城一带为军队造箭。据说郭达将军一人每天能造箭数千支,当地百姓感到惊奇,将其视为神灵供奉,并将郭达造箭之地叫做“打箭炉”,郭达山现在是康定城重要的地标之一。
各方人民纷至沓来。康定城内现在还有“炉客”的说法。炉客一般指的是陕西客商。康定城内曾有秦晋会馆,因为大多都是陕西人,当地人也称老陕会馆。历史上,自宋代以来,中央王朝推行的“茶马互市”的经济政策与贸易活动对康巴文化发展,产生了最深远的影响。汉文化早就开始浸润这片古老神奇的土地,在宋代,随着汉藏“茶马互市”中心的南移,川藏茶马古道开始繁荣。四川在今汉源设互市之所,开通了由汉源经泸定化林坪、冷碛、磨西,翻越康定雅加埂至关外、入藏的茶马古路。
五月,康定城刚刚结束了跑马山转山节,一场雨之后,跑马山间云遮雾绕,杜鹃花已经在山间盛开,山顶上有开阔的地方,转山节也是当地人踏春耍坝子的好时节。在康巴文化中,有着“转山节”、“祭海节”、“插箭节”,以及诸多的其他种种祭祀性的民俗文化。“我们康巴人相信万物有灵,相信自然界的力量”,向巴启绕说,他在色达县的五明佛学院呆了十多年,深知人们对自然深沉的敬畏。民间祭祀山神、地神、乃至对祖先、英雄、动植物等的崇拜成为不可或缺的精神生活和信仰,因而在甘孜州境内有数不清的神山、圣湖。
人与自然和谐、天人合一。甘孜州在历史上曾是噶举派的大本营之一,九世、十世噶玛巴以乡城、稻城、得荣和云南中甸、丽江为中心,在康南长时间阐扬天人合一教义,从而使康南的山山水水无不充满着人性、神性、灵性的文化氛围,营造出一种独特的“香巴拉”人文环境。20世纪20年代,美国著名探险家、人文地理学家约瑟夫·洛克来到这一地区后,惊叹这一带自然景观之瑰丽,人文环境之独特神奇。他以为发现了佛经中所预言的“香巴拉”,便称其为世上的“最后一块净土”,于是便有“最后的香格里拉”的美誉流传至今。
多元文化孕育了康巴的美
神奇的土地上,康巴的美就像这里的自然一样浓烈。在德格印经院门口转经的妇人,藏袍缝制、料子选择、样式以及饰品,流光溢彩,华美雍容,美与财富的组合,让人侧目。随着人们生活的不断提高,各地康巴服饰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近几年来又有了新的发展,而且渐渐影响着其它藏区的日常审美,有生活的真实性,又有现实的审美性和地域的特殊性。
康巴人,会走路时会唱歌,康巴歌舞名震四方,如巴塘弦子、色达藏戏、石渠真达锅庄、新龙锅庄、甘孜踢踏、嘉绒锅庄等和各地民间节日,每一个都有自己独特的神采。康巴还有说不尽的民间杂耍、民歌、山歌、打墙歌、打青稞歌、挤奶歌、情歌、对歌、牧歌、谚语、民间故事说唱……敬畏自然,热爱生活,称为“情歌故乡”的甘孜才亲切动人。
▶本文作者为《新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