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泥冲沟伏击战地点,如今绿满山川。
当年泥冲沟伏击战地点,现在是宁静藏寨。
当年泥冲沟伏击战地点。
以“古碉、藏寨、中国最美丽的乡村”享誉中外的丹巴,是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留驻时间最长的藏区县之一。1935年6月和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两次来到丹巴,前后留驻时间将近一年。红军驻丹巴期间,在全县传播革命真理,先后建立了中共丹巴县委、区委和苏维埃政权,组建了游击队、藏民独立师和各级群众组织,成功地实施了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实践了民族自治政策。丹巴人民也积极投身革命,尽其所能,倾其所有,给红军以难能可贵的支持,筹运粮食和物资,救护伤病员,接待过往红军,为红军当翻译、向导,与红军一起共渡难关,为长征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杨全富
一九三六年一月即民国二十五年一月,在东谷乡永西村泥冲沟牦牛河畔,依然是寒风阵阵,茂密的森林在这里一分为二,一路向泥冲沟延伸,一路向牦牛沟逶迤而去。牦牛河水里,随处可以看见漂浮的冰块,巨大的冰块撞击到岸边时,碎裂时发出沉闷的响声。河岸边,枯萎的野草在寒风中东摇西摆,扬起的沙尘翻滚着,弥漫在整个峡谷之中。从泥冲沟内流出的溪水已被冰块严严实实的遮盖了起来,只能隐隐约约听见流水声从冰缝中传出。一条羊肠小道紧贴着河谷随河流的走势蜿蜒而上,在泥冲沟溪流与牦牛河水交接的地方河道显得格外的狭窄,河水因两岸峭壁的挤压显得狂暴起来,翻滚着白色的泡沫。几根粗大的圆木横跨两岸便组成了一座简易的木桥,水珠溅到桥面上,结成了一层厚厚的冰,人走在上面要随时注意脚下以免滑到,过往行人每次经过这里时都胆战心惊的。
在离泥冲沟二里地有一呈扇形的冲积平原,驻扎着一只衣衫褴褛的部队。这支部队刚开进村庄里时,当地的土著居民因长期受战乱的影响,饱尝战争带来的苦果,扶老携幼的逃往深山里躲避战祸。一些行动不便无人照料的老人们只好留在家里听天由命。然而这只部队的到来使这些老人们看到了奇特的一面,他们与原来在这里驻扎的国民党部队完全不一样,每个人都和蔼可亲的,还主动为这些老人们洗衣做饭,晚上就在屋檐下宿营,对老百姓秋毫无犯。白天这些战士到野外挖野菜的根,吃着粮袋里的炒面,每个人的脸上透出营养不良的菜青色。晚上在山上躲避战祸的人们因无法忍受寒冷冒着生命危险潜回到村庄里时受到了这只队伍的热情接待,对他们嘘寒问暖,关怀备至,渐渐的消除了人们的顾虑。原来这只部队是红四方面军的一只先遣部队,南下失败后红四方面军发布《康道炉战役计划》,尔后,四方面军主力陆续撤离天(全)芦(山)宝(兴)地区,翻越夹金山,开始西进康北,在丹巴进行休整,准备翻越丹东峡谷进入道孚境,而后过炉霍北上抗日。然而在丹巴县章谷镇西南方向的东谷乡牦牛沟境内驻扎着一只国民党的部队,国民党康定守军五十三师三一三团,他们突然向驻扎大炮山的红军进攻,占领牦牛村,继又派刘团增援。随时威胁着红军北上路线侧翼的安全,因此红军决定在离开丹巴北上抗日之前歼灭这只部队,他们将伏击地选择在泥冲沟桥头。
在一个寒风刺骨的早上,蓝色的天幕上还闪烁着几点星光,在月牙即将隐去的时候,红军队伍兵分两路,一只队伍挺进牦牛沟攻击驻守在牦牛沟的国民党部队,另一只队伍开进了泥冲沟里隐蔽待命。清晨,天光还没有大亮,负责诱敌的队伍向驻守在牦牛的国民党守军发起了佯攻,枪炮声霎时间响彻两岸,在冲锋号的引领下,红军战士如猛虎出山,向守敌发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攻势。敌军龟缩在掩体里拼死抵抗,激战半小时后,在通往牦牛村的山路上和简陋的掩体里横七竖八的躺满了敌军的尸首。此时,天空中一丝曙光慢慢的扩散开来,照亮了大地。进攻的红军队伍佯装武器弹药不济,有计划的交替掩护顺着牦牛河谷退却。战士们在路途中故意将枪械扔的到处都是,四散奔逃制造败军的假象。敌军得意忘形,在高官厚禄的引诱下疯狂的叫嚣着向前追赶。当追过泥冲沟时,退却的红军战士返身杀回,泥冲沟里的伏兵也一涌而出掐断了敌军的退路。由于两岸全是悬崖峭壁,敌军被困在这一里地的峡谷里,只好作困兽犹斗,拼死抵抗。据永西村健在的老人们回忆,早晨太阳刚出来时便从泥冲沟方向传来爆豆似的枪声,一直持续到下午太阳落山,枪炮声震耳欲聋,在河谷中久久萦绕。战斗开始不久,就有大批受伤的战士从前线源源不断的送来,部队在永西村东头的大地里搭起简易的临时治疗所为这些受伤的战士治伤。下午太阳落山时分,红军队伍一鼓作气将来犯之敌全部歼灭,并一鼓作气乘胜追击,将国民党驻守牦牛的残余部队赶过了大炮山,敌人只好退缩康定城里,再也不敢到丹巴与红军为敌。经过这次战役,基本肃清了红军北上侧翼的威胁。当时敌军的尸首横七竖八的躺满了整个峡谷,鲜血染红了溪流,第二天当地的老百姓和红军战士们一起将这些尸首全部埋葬在一个山洞内。据统计,此次战役共歼敌300多人,100余人被红军俘获。如今在泥冲沟附近,人们还能寻觅到战争留下的痕迹。在泥冲沟前的山梁上,半山腰处有红军挖过的战壕,在牦牛河里有村民捞取到锈迹斑驳的机枪枪管,半山腰的一个山洞里还发现过一个坐着的骸骨,指骨上还握着一把手枪,从残存的衣物可以依稀辨别出这是一名国民党士兵的遗骨。在永西村里还留下有红军的石刻标语,笔者曾经也收藏过这样的一块石头,整个石头呈椭圆形,为河岸边捞取的天然鹅卵石,上面刻着“中国工农红军星报”字样,整副标语刻画细腻,字迹遒劲有力。
此次战役是红军队伍南下失败之后取得的第一次胜利,这极大的鼓舞了战士们的士气,基本肃清了红军北上抗日侧翼的威胁。红军在丹巴期间建立了第一个格勒得沙政府,建立了第一支由藏族人民组建的革命队伍——藏族独立师。深入村寨发动群众减租减息,向几千年的封建农奴制度吹响了战斗的号角。由于历史的原因,这次具有跨世纪意义的伟大战役被淹没在历史的风尘之中,但是我坚信,这次战役在不久的将来肯定会载入史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