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
红军长征路线图。
朱德总司令居住过的房间。
萧克、王震、张子意赠送的锦匾。
红军留下的标语。
波巴人民政府印章。
■贺先枣 文/图
不可阻挡的洪流
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从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1935年5月,红一方面军由雅安石棉沿大渡河进入甘孜州地界,这之前,他们突破了难以计数的围追堵截,皎平渡巧渡金沙江,安顺场强渡大渡河,跳出了包围圈,为抗日,5月29日,红军拿下天险泸定桥后,奇袭芦山、宝兴,翻越夹金山,进入阿坝州地界。
1935年3月,从川陕革命根据地出发,此时已经达到阿坝州地界的红四方面军,为了接应红一方面军,派部队进入了甘孜州的丹巴,康定金汤、孔玉等地。6月14日,红一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在阿坝州的达维地方实现了胜利大会师。
会师以后,红一方面军继续北上,红四方面军掉头南下,在雅安一线受到重挫。1936年2月,红四方面军再度进入甘孜州北部的甘孜、炉霍、道孚等地。1936年5月初,红二方面军从云南中甸出发,进入甘孜州南部地区,6月30日,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甘孜实现会师,随后分为左、中、右三个纵队北上抗日。到1936年7月下旬,红军先后经不同的路线离开了甘孜州地界。
红军的足迹踏遍甘孜州16个县,历时近15个月,气势磅礴的革命洪流不可阻挡,飞夺泸定桥,惊天动地,中外闻名;甘孜大会师,为红军三大主力会师陕北奠定了基础;红军长征在甘孜藏区的历史,是中国革命史上凝重而辉煌的一页。
那年,红军来到这里,历史虽然远去,他们无畏的身影和足迹依然清晰可辨。
长空里的阵阵春雷
红军进入甘孜藏区,他们的主张,如响彻高原天空的雷声,振聋发聩,让藏区人民看到希望和前途,红军把革命的真理传播到甘孜藏区,使藏族人民知道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自己解放的道路,鼓励藏族人民为翻身解放必须坚持斗争;红军把民族平等、团结的主张带到藏区,为以后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施行在群众中打下思想基础;红军实行的统一战线政策就是党的统一战线在那个特殊年代里的具体实践。
在15个月的时间里,红军在这片高原大地上建立起各级党的组织,中共川康省委下属6个县委,县委机构完备健全,党的组织一直延伸到农牧区基层;红军还建立了大量的群众组织,如“农会”,“波巴青年团”,“波巴妇女会”以及类似儿童团的“少共”组织;最具划时代意义的是,红军在甘孜藏区帮助藏族人民建立了各级“波巴人民政府”,以及各级“苏维埃政府”,把人民当家作主的主张变成了现实。为了保护人民政权,红军还帮助各级人民政权成立了一个又一个地方武装组织。
雷声惊醒高原上的人们,红军播下革命火种终于星火燎原,五星红旗映红雪山草地。
那年,红军来到这里,历史虽然远去,他们镌刻在高原厚土上的红色印记依然鲜红。
血浓于水的深情
为了支援红军作战,拥护红军的群众主动为红军提供马匹、驮牛,为红军运输各类物资,他们为红军当向导,当翻译,挖工事,侦察敌情,站岗放哨,甚至投入战斗,更有青壮年纷纷参加红军,仅在甘孜、道孚、炉霍一带就有200多人加入了红军,这些优秀儿郎为抗日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长征的红军为了抗日向北去了,格达活佛在一首《格达弦子词》里写道“红军走了,寨子空了。寨子空了不心焦,心焦的是红军走了”。如一声沉重叹息,格达活佛,把藏区人民思念红军的情感表达得深沉婉转,让人闻之唏嘘。
红军留在甘孜藏区的伤病员多达3000余人,这些同志在主力红军走后都被当地的群众和一些寺庙保护下来,并为他们治好伤病,想方设法让他们重返部队。而有的红军战士融入了当地人民群众之中,得到了人民群众保护和照料。保护红军战士的故事多不胜数,为此留下的传说至今还随处可寻。
红军在出产不丰的甘孜藏区前后活动长达15个月的时间,粮食供应一直是一个严峻的问题。后人计算过,红军在甘孜藏区期间主要活动地区的甘孜、炉霍、丹巴等地总人口将近10万,这里的群众人平为红军提供了100斤粮食,数量达到了约100万斤,而在当年这些地方每年出产粮食不上1亿斤。同时,还向红军提供大量的牛羊猪肉、食盐、酥油,以及羊毛、皮张等物资,还有难以计数的柴草。
那年,红军来到这里,历史虽然远去,这方水土上形成的军民鱼水情传统一直传承至今。
长征精神永放光芒
一次无奈的战略大转移,更是为了北上抗击日本侵略者,红军长征的伟大实践,锻造出了内涵深沉而丰厚的长征精神。红军和甘孜藏区前辈们的英雄业绩相伴的是巨大的牺牲和贡献,而他们创立和传承的精神必将为今天的腾飞注入无穷的活力和动力。
那年红军来到这里,让还处于漫漫长夜中的高原上腾起了熊熊火光,给这片土地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从此以后,红军长征精神始终深刻地影响着这片高原大地的进程。跨入社会主义社会,在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道路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而今为了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甘孜藏区又迈出了更坚实的步伐。
因红军长征而出现的红色文化,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产,而这种红色文化也正在显示出巨大的物质力量。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继承长征精神,发扬长征精神,正是我们发出的坚定誓言。
那年,红军来到这里,历史虽然远去,那与蓝天白云同在在红色精神永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