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红军经历
作者1950年南下时与妻子合影于郫县。
■ 张成钰
第一次看见战友牺牲
与延川县相邻的延长县,位于陕西东北部,以盛产石油而闻名,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1935年3月,团部领导让我和一位李姓战士乔装打扮成讨口的去延长县侦察地形。临走之时,领导与我们谈话,交代了这次侦察任务——看看延长县地形位置、有几个地方可进城、城里大概有多少国民党士兵,同时叮嘱我们绝不能暴露身份,在外出了问题由我负责指挥(当时我年纪稍大些)。出发前一刻,李姓战士因痢疾身体不适,领导原本决定换人,但李战士却坚持说他没问题一定要去。领导见他很坚决,就没有更换人员,又格外交代让我路上照顾好他。陕北的三月早晚都很冷,风沙吹在脸上生痛,但因工作需要,我们只能穿着单薄的衣服前往延长县城。一大早出发,夕阳落山才到,当晚我们住在一户离县城不远的农家牛圈里,并向那位农户打听城里情况,他告诉说城里住着陕北军阀井岳秀的部队,大概在二三百人左右,这是我们收集的最初情报。第二天,我们进了城,走遍城里大街小巷,仔细观察了哨兵站岗方位以及城门位置,然后就出了城,在一处无人的小山坡上,我用小铅笔在一个小烟盒上画了县城地形并标注了哨兵站岗位置,我们俩完成了任务就急急忙忙往回赶。走到了延川县境内一个叫马家河的地方,突然下起了大雪,因为都穿着单衣,俩人冻得直哆嗦。走了一阵李战士就走不动了,直喊肚子疼,脸色发青,浑身无力,我鼓励他坚持,心里很着急却没有任何办法,就脱下了身上仅有的一件单衣给他穿上,光着身子跑到老乡家里端了碗开水回来,却见他躺在地上一动不动,我扶起他,大声叫着他的名字,可是他却不再回应我,我知道他已经死了。这是我第一次看见自己的战友在身边死去,一条鲜活的生命瞬间就失去了,我禁不住嚎啕大哭起来。但任务在身,不能久留,于是就把他的尸体拖到一个土坑里用浮土简单盖住,并做好标记,准备以后再来好好掩埋他。回去后我将情况向领导作了汇报,领导也十分痛惜。第二天,我带着两名战士到了马家河准备重新埋葬他,却发现他的尸骸已被饿狼撕咬得面目全非了,我为没有保护好战友而深深自责。我们三人流着泪重新掩埋好了他的残骸,站在坟墓前,久久不愿离去。
第一次参加战斗
1935年9月,徐海东亲率红二十五军3000余人,长途跋涉从鄂豫皖苏区抵达陕北延川县永坪镇,与我们红二十六军、红二十七军汇合,并重新整编为红十五军团,徐海东任军团长,程子华任政治委员,刘志丹任副军团长兼参谋长。部队胜利会师是一件大事、喜事,大家沉浸在部队整编后的兴奋中,国民党军队却趁时沿洛川延安公路向我陕甘根据地进犯,劳山为必经之地。劳山东西群山耸立,地势险要,森林茂密,是设伏歼敌的最佳地点,战机就在眼前,稍纵即逝,上级命令我部立即就地设防拦截敌人。许多新战士扛过枪上过膛,却没有经历过残酷的战争,心里有期待也有担心,很多战斗经验丰富的“老红军”不断给我们鼓劲加油:人死球朝天,男子汉大丈夫怕个啥?冲锋的时候跟在后面听指挥……。这些话振奋了人心,提升了勇气。就在设伏不久的一天下午,敌人不出所料地进入了埋伏圈,大家都屏住呼吸,不发出一丝声音,我当时也绷紧神经,握枪的手心里全是汗水。听到一声开打的号令,四周顿时枪声大作,敌人的队伍一片混乱,人仰马翻地四处逃窜,我也是不管什么枪法了,使出全身力量往敌人堆里射击,枪声、炮声、爆炸声不断,到处都是尘土飞扬、硝烟雾弥漫,子弹不断地从耳边飞过,溅起的土块弹在身上也感觉不到疼痛。敌人一片片倒下,我的战友也有很多不幸被击中,战斗持续了几个小时,枪声才逐渐稀疏起来,敌人留下一大堆尸体和物资,丢盔弃甲仓惶而逃。我军大获全胜,胜利的喜悦让我全然忘记了饥饿和疲劳,打扫战场时,战友发现我的军帽上有一个弹孔说道:你小子真是命大啊。
铭记党恩跟党走
回顾我这一生,能够活到现在真是不容易。在幼年时代,吃不饱穿不暖,受尽了人间苦难,是红军和共产党改变了我的人生。在血与火的洗礼中,让我逐渐成为一名坚强的革命战士,不仅明白了革命道理,更是坚定了理想信念;在硝烟弥漫的战争岁月,尽管多次负伤,但我不怕牺牲、不畏艰险,党指向哪里我就打到哪里,党叫干什么我就干什么,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浴血奋战、鞠躬尽瘁。建国以后,我在担任领导职务的过程中,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红军战士和共产党员,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任劳任怨地工作,以为老百姓谋幸福为己任;永葆红军本色,从不以权谋私,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离休后,我始终坚持“问事而不管事,做事而不惹事”,始终保持一个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我感谢党给了我晚年优厚的政治生活待遇,让我住上宽敞明亮的房子,享受副省级的工资待遇和正省级的医疗待遇,各级领导过年过节还专程来看望我,使我倍感党的关怀和温暖,我很知足。看到祖国面貌日新月异,党的事业蒸蒸日上,人民生活幸福美满,我很欣慰。我想这就是我们当年参加红军浴血奋斗的目的和价值所在,更是对那些牺牲的战友们的最好告慰。
我难忘那段红色岁月,更难忘那些与我一起出生入死的战友们。我时常教导儿孙:对那些为了建立新中国历尽艰辛,甚至付出了宝贵生命的革命先烈们,我们一定要感恩;对于今天来之不易的美好幸福生活一定要珍惜;对于明天一定要脚踏实地去开拓进取。一定要让红军精神世代相传!
(文章写于2013年,作者已于2015年1月24日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