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巴历史 >> 浏览文章

巴塘年俗文化

本站原创    2013年11月04日


 


 


 


 

巴塘这坐镶嵌在康巴高原上的一颗明珠,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特殊的多元文化特征。
  巴塘被誉为“高原江南”。“弦子故乡”,这里不仅物产丰富,而且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是四川通往西藏的重镇。清朝时,川、滇、陕等地的商人在这里与当地人通商,交流:民国时期,来自美,英,法等国的传教士们在巴塘开设教堂,传播教议:民国政府在巴塘设立“国立巴安师范校”,使这里的文化具有多样性,而这里的人民不仅较好的吸收了外来文化的精髓,而且较好的融入了本土文化,使之形成独具魅力的一种文化。
  巴塘人过春节很讲究,除保持了汉民族春节特有的习俗外,独特的地方饮食文化在藏区独树一帜。别具风味。由于巴塘是一个以盛产小麦为主的农业县,所以面食为巴塘主食。勤劳的巴塘人用面食创造出美味可口,品种繁多的地方小吃。
  巴塘人一年当中有很多重要的节日,而最重要的莫过于过春节。随着农历新年的来临,巴塘人过春节的氛围也越来越浓烈了。扫尘、贴春联、杀年猪、罐血肠、树经幡、献“切玛” 、晒牛肉干、做长面、炸“花茹” 、 酿青稞酒等等,人们脸上绽放出春天的笑颜,喜逐颜开迎候新春佳节的到来。而在众多的风味饮食中,炸“花茹” 、 吃长面(当地人称之为“金丝面”)是巴塘人春节时家筵中必不可缺的美食佳肴。

 

巴塘“金丝面”
 

  
  巴塘金丝面是巴塘人特别偏爱的一种面食,其做工考究,味香可口。主要用面粉、鸡蛋、猪油、豆粉、灶灰土制的碱水等手工赶制而成。每做一刀金丝面需半个小时左右,做好的面一般要放一晚上,这样食用起来味道更美,口感更好。食用时、先将面放入开水中,水开后约煮2分钟捞出并放入冷开水中,漂去碱味后用龙碗把面分成不到一两一碗,再用手工剁细的牦牛肉、新鲜猪肉(有的绍子汤里加切成小颗粒的西红柿)等做成的绍子汤里反复烫几次便可食用。吃金丝面时一般在面里不放酱油,放少许醋、味精即可,每吃完一碗面便有人给你盛入第2碗、第3碗直至吃饱为止,再加上黄瓜凉拌、醋海椒等配菜辅之,定会使你赏心悦目,开怀畅饮。巴塘人吃金丝面的时间也比较讲究,一是农历大年初一至初三早晨必吃金丝面,寓其新年吉祥,意其幸福生活像金丝面一样美好流长;二是巴塘县一年一度的民族传统节日“央勒节”时家家户户必吃金丝面,庆祝丰收;三是筵请客人或者亲朋好友聚会时必吃金丝面,像征团结和睦;四是为老人祝寿时必吃金丝面,寓其健康长寿,意其晚年幸福,生活美满、合家欢乐。
  巴塘金丝面源远流长,早在清朝雍正年间,巴塘人就有了手工制作金丝面的习惯。今天,金丝面不仅已成为巴塘人幸福生活的像征,而且也是巴塘人迎宾送客的一道美食。

 

炸“花茹”
 

 “花茹”是一种用面粉制作的糕点,是巴塘人逢年过节、婚礼庆典等节庆日不可或缺的美食佳肴,可以这样说,在节日期间或宴请宾朋之日,在众多的糖果糕点中,如缺少了“花茹”,便自然就失去了巴塘风味。
      巴塘人在春节前十多天家家户户便开始炸制“花茹”。炸制“花茹”的这天,巴塘人家家充满了节日的喜庆氛围,小孩们脸上绽放出春天的笑容,人们收获着新的希望,生活如同芝麻开花节节高。          
  炸制“花茹”的主要原料有:面粉、猪油、糖、鸡蛋、食品红等。“花茹”有两种做法,一种为主食的“七瓣花茹”,另一种为“蝴蝶花茹”,其中“七瓣花茹”做工精细,用料考究,似一朵鲜花,而"蝴蝶花茹"因其形态像蝴蝶,故而得名。
     春节期间,巴塘人家都要将制作好的“花茹”作为上等贡品,摆放于神龛前,供奉神灵、祖先。小孩们更是对“花茹”情有独钟、爱不释手,无论上街游玩、还是去观看文艺演出,兜里都要揣上几个“花茹”,既可当糕点食用,还可解饿,一举两得。

 

  • 上一篇:探秘父系部落
  • 下一篇:嘉绒情歌“啦啦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