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巴历史 >> 浏览文章

温玉成教授: 成吉思汗可能死于甘孜州道孚县协德乡

甘孜日报    2013年12月26日

 

道孚县八美镇雀儿村拉姆收藏的二龙戏珠图案马鞍 

考察马队 

道孚县协德乡麻尼石堆里发现的大鹏金翅鸟守护牦牛的图形

温玉成教授在海拔4600多米的道孚山上考察

 

   编者按:位于横断山脉的甘孜州,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拥有悠久历史和太多秘密。然而,多年来,因科学考察技术的落后,众多历史谜底一直埋藏在地下。
  2010年夏,佛教考古界“四大天王”之一的河南省龙门石窟研究所名誉所长温玉成教授来到丹巴考察,随同的有甘孜日报社副总编辑根秋多吉,此行拉开了甘孜州蒙古史记调查的序幕。温玉成教授的考察逐渐挖掘出甘孜州唐、宋、元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温玉成教授的考察,最让人振奋的,莫过于成吉思汗陵墓的探寻。丹巴?道孚?成吉思汗陵墓在何方?
  为探索历史,本期继续刊发成吉思汗陵墓在康巴大地探寻的成果。其实,成吉思汗陵墓也许在康巴大地,也许在蒙古大地,也许根本就没有;其实,结果也许并不是最重要的。在编者的眼里,最重要的是,人类对事物的好奇心以及探索精神。正是好奇与探索让人类文明走到了今天。也许成吉思汗陵墓已经成为人类永远的谜,将激发人类不断去探寻,这才是成吉思汗留给后人的最大精神财富。

   甘孜州“蒙古史迹调查小组”以特聘专家温玉成教授为首的调查组经过两年多的调查研究后确认,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死于“木雅噶”——道孚县协德乡。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去世700多年来,中外专家、学者为确认成吉思汗去世地点及寻找成吉思汗陵作了长期、艰苦的探索,值得人们敬重与钦佩。
   四川省甘孜州“蒙古史迹调查小组”成立于2011年5月6日;由著名考古学家,河南省龙门石窟研究所原所长温玉成教授为特聘专家;以《甘孜日报》副总编辑根秋多吉为组长兼摄影记者。早在2009年9月28日,日本共同社就报道了“成吉思汗陵在甘孜州”的消息。对此,中国学术界“集体沉默”;10月15日,温教授首先作出推测,成吉思汗死在甘孜州是可能的。
  “蒙古史迹调查小组”在甘肃省甘南州、四川省阿坝州、甘孜州、雅安市、凉山州及临近的青海省玉树州、果洛州、西藏昌都地区、云南省迪庆州等五省高原地区作了五次调查。该调查小组在各地查阅地图、县志、文物及藏文史料,并与当地专家、学者、喇嘛们座谈,实地考察重要遗迹,有一系列重要发现。仅就元代而言,如发现丹巴县中路乡元代经堂碉壁画、元代经堂古建筑、岭钦寺八思巴文题记与元代晚期壁画、甘孜县“汉人寺”元代麻哈噶拉庙壁画、德格县汤甲经堂八思巴文题记与元代壁画等等。
  道孚县是五次考察的重点地区。在道孚县城找到了两段残存的古城墙,应是隋唐时代的“道坞城”。县城南部瓦日乡的古代王陵,推测是《北史》、《隋书》记载的“附国”王陵。在协德乡,不但找到了元代“宁远府”城残迹,而且确认了清代所修的土城(“年羹尧城”)及惠远寺(七世纪达赖喇嘛罗桑格桑嘉措于1728年-1735年驻此寺),这里也是十一世达赖喇嘛凯珠嘉措诞生地(1638-1855年)。
  藏学家、原州政协副主席呷玛降村教授及西南民族大学土登彭措教授都向我们介绍了有关的藏文史料。藏族历史学家蔡巴·贡嘎多吉(法名司徒格哇洛垂,1309-1364年)的名著《红史》成书于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比《元史》成书早六年。该书记载:“太祖成吉思汗,水马年出生,有五个兄弟,三十八岁时征服大地,统治了二十三年,七月十二日在木雅噶升天,享年六十一岁。”《红史》成书时,成吉思汗去世136年,是中外各项相关史料中时代较早、最权威的著述。同时还参考了蒙古《古史》(“脱卜赤颜”)。藏文其他著作中,也有类似的记述,如仓巴·班觉桑布《汉藏史记》(1434年)、拔卧祖拉称哇《智者喜宴》(1564年)等等。但是,有的专家把“木雅噶”译作“唐兀惕”或“西夏之嘎地”,从而造成许多误解!
  温教授说,“木雅噶”所指的,就是木雅人的噶达地方。“木雅人”也译作“弭药人”。“噶达”,《元史》中译作“匣答”、“哈答”、“合答”,自唐代迄今都指道孚县协德乡这个地方(约东经101度;北纬30度)。元代在此建城(1265年)并派重兵驻守,又设立了“宁远府”(1276年)。谭其骧教授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在唐代的“剑南道北部图”(741年)、“吐蕃图”(820年)、元代“宣政院辖地图”(1288-1330年)中均有标识。清代惠远寺门前所立的《御制惠远寺石碑》(1731年)、史致康《泰宁惠远寺碑记》(1870年)均称此地为“噶达”。至于协德乡曾是木雅人的住地,在《丹巴县志》中有众多记述,例如“木雅娃”又称“噶达娃”。2011年9月9日在协德乡宋代“古寺”遗址出土的木雅人石雕神像(或“红脸祖先”神像),更增添了考古学证据。
  另外,今内蒙古伊克昭盟伊金霍洛旗成吉思汗陵,供奉的“成吉思汗狩猎马鞍”上,有二龙戏珠(“如意宝”由六颗海螺束成),其下面是大鹏金翅鸟护卫牦牛图形,这是典型的川西地区苯教图案。2012年7月8日,调查小组一行在协德乡古寺玛尼堆中,也采集到大鹏金翅鸟护卫牦牛的石刻(宋代)。9月28日在协德乡雀儿村藏民拥措家看到一副马鞍,其上也有类似的二龙戏珠、如意宝图形。成吉思汗的“狩猎马鞍”是成吉思汗到过川西藏区的最有力的证据之一。
  温教授进一步分析说,从1227年正月起,成吉思汗攻打青海、甘肃南部藏区,一些吐蕃地方势力已归附于他。成吉思汗率军从六盘山南下清水,再进入大金川、大渡河藏区,乃是“用兵如神”的重大战略决策。此举可收到“一石三鸟”之神效:一、了解吐蕃各部虚实;二、寻求南下灭大理之前沿基地;三、寻找东下灭南宋之前沿基地。而《元史·太祖纪》记载:成吉思汗“崩于萨里川哈老徒之行宫”;蒙古音“哈老徒”与《元史》记载的“哈答”对音十分吻合,并无矛盾。
  至此,以温玉成教授为特聘专家的“蒙古史迹调查小组”郑重宣布,一代天骄成吉思汗(1162.5.31-1227.8.25)去世于今四川省甘孜州道孚县协德乡。
  至于他安葬于“起辇谷”的陵区,正在探寻之中。记者在采访中探知,温玉成教授经过两年的考察,对于成吉思汗陵的位置已经心中有数。但是,那里是海拔4100-4600公尺的高山和草地,需要探测30-40平方公里的地区;如果不搞航测、航探,几乎是无法确定的。要探测必须要获得国家的批准,且需要大笔资金。对此,“蒙古史迹调查小组”是无能为力的,期盼国家及全社会支持。
  相关链接:
  本文刊登后,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广泛影响。据作者不完全统计,约有50多家网站对文章进行了转载。其中,影响全国的媒体有:《中国新闻网》、《新华网》、《网易》、《人民网》、《腾讯网》、《凤凰网》、《新民网》、《中国文化传媒网》、《中国日报》、《中国经济网》等。这些网站分别以不同的醒目的标题对文章进行转载,如:《人民网》以“成吉思汗神秘死因揭秘:死于道孚陵在甘孜州”为题进行报道;《中国新闻网》以“专家称成吉思汗死于四川道孚:当地找到木雅人”为题进行报道;《新浪网》以“考古最新结论:成吉思汗死于道孚葬在丹巴”为题进行报道;《中国网》以“专家实地考察爆出新结论:成吉思汗死于道孚”为题进行报道;《东莞网》以“专家实地调查称:成吉思汗死于甘孜州道孚县境内”为题进行报道。    ( 根秋多吉 文/图)

 

  • 上一篇:吹响唐卡艺术突围集结号
  • 下一篇:神奇的石笋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