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藏文化 >> 浏览文章

性情狷介,风骨奇伟

甘孜日报    2024年05月15日

《鲁迅致台静农信札》,收录鲁迅致台静农信札四十一通,另,附有鲁迅信件复印件,及台静农收集鲁迅手稿复印件若干。

读鲁迅致台静农信札,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两个人的交情,真可谓君子之交。台静农,对鲁迅先生执弟子礼,但在信札中,鲁迅先生对台静农却每每以“兄”称之,足见其“兄弟怡怡”的美好情分。

◎路来森

最重要的是,两人是可以彼此值得信赖的朋友,可交往,更可交心。如,鲁迅先生喜欢汉砖画像、种种拓片,收集不便之处,即每每写信委托台静农代为收集。交心,核心在于认知:对一些具体事件、人物的认知,对社会现象、问题的认知等等。

那么,信中鲁迅先生都谈些什么?谈约稿、寄稿、寄增刊物、互赠照片,谈文章发表、书籍出版、刊物印刷,谈汉砖像、人物拓片等。可以看出,内容侧重日常、个人交往、文章写作、发表等方面。私信,却无私心,君子之交,荡荡如青天皓月。

当然,信中鲁迅先生也会谈到自己的个人遭遇,如被人无端攻击、冒名、污名,甚至于栽赃等。于此,可以看出,在一定程度上,鲁迅的峻急、好斗,也并非出自本意,实在是有时“不得而为之”,是必要的反击。

在鲁迅致台静农信札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月旦人物”。

月旦人物,最能表现出鲁迅先生狷介、耿直的一面。鲁迅与郑振铎之交往可谓深矣,两人一同编辑过《北平笺谱》《十竹斋笺谱》等书。但尽管如此,鲁迅在与郑振铎的交往中,仍然指出郑振铎在性格、著作等方面所存的问题。他认为,在性情上,郑振铎“锋芒太露”;就郑振铎的治学方法,鲁迅评价道:“郑君治学,盖用胡适之法,往往恃孤本秘笈,为惊人之具,此实足以炫耀人目。”对郑振铎的《中国文学史》,鲁迅先生则如此评价:“诚哉滔滔不已,然此乃文学史资料长编,非‘史’也。”言下之意,郑之《中国文学史》,以资料见长,而史识、史论等方面,似乎不足。对于刘半农,鲁迅先生表现出的是一种失望之情,认为他失去了从前的锐气,他说:“刘博士之言行,偶然也从报章上见之,真是古怪得很,当做《新青年》时,我是万料不到会这样的。”钱玄同,可谓是鲁迅先生的老友了,但时代在发展,人也在发生着变化,有的人,在变化中,日臻完美,有的人,也许在变化中,会固步自封,甚至于暴露出自己种种方面的不足,《北平笺谱》出版,要托人写“书签”,在选择谁的问题上,鲁迅先生否定了钱玄同,其理由是:“盖此公夸而懒,又高自位置,托以小事,能拖延至一年半载不报,而其字实俗媚入骨,无足观,犯不着向悭吝之人乞烂铅钱也。”字“俗媚入骨”,是其一,大概更重要的还是“公夸而懒,又高自位置”也。傲气,并非骨气;有骨气好,傲慢过甚,则不足道也。

鲁迅先生的杂文,充满了社会批判,在私人信札中,鲁迅先生同样也充满了对社会时弊的抨击。

如对邮政腐败的抨击;在关心社团(狂飙社、未名社等)发展的同时,也借此批判了某些民族劣根性,他认为“中国人将办事与做戏太混为一谈,而别人却很切实”,敷衍、不务实,认真态度不足,是国人的通病,也是一些社团存在的不正之风。1933年6月28日,鲁迅在给台静农的信中,有如此话语:“上海气候殊不佳,蒙念甚感。时症亦大流行,但仆生长危邦,年逾大衍,天灾人祸,所见多矣,无怨于生,亦无怖于死,即将投我琼瑶,依然弄此笔墨,夙心旧习,不能改也。”“气候不佳”,实属双关,一则“时症大流行”,二则文禁甚严;可这一切,都吓不到先生,先生的态度就是“无怨于生,亦无怖于死”。于是,依旧勇往直前,“弄此笔墨”,并以之为武器,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在揭露和批判中,更彰显鲁迅先生风骨的奇伟。

通信中,还涉及一些生活琐事,如:赠书籍、照片,收集汉砖、拓片等,以及谈书籍封面的设计、书籍版本;乃至于谈家庭生活之累等等。看似絮叨琐碎,实则更见得出生活中鲁迅真性情的一面。

此书,尚有一大优点,那就是对应发表了鲁迅书信的手稿复印件,于此,不仅能见得鲁迅先生的书法之美,在信笺的选择使用(如喜欢用“花笺”)上,也见得鲁迅先生的审美情趣、生活趣味。


  • 上一篇:在温软的乡野时光沉醉忘忧
  • 下一篇:没有了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wh/kcwh/100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