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藏文化 >> 浏览文章

教人如何不想她(下)

甘孜日报    2024年06月25日

◎楚江舒

明末清初,汉口与朱仙镇、景德镇、佛山镇同称天下“四大名镇”,称为“楚中第一繁盛”,成为全国性水陆交通枢纽,享有“九省通衢”的美誉。清末,汉口建制为夏口厅(地位同县),使武汉三镇之名贯于近代,三城鼎足雄峙更属罕见。

1957年9月,万里长江第一桥即将通车,毛泽东再次前来。毛泽东边问边走。不知不觉,已从汉阳引桥,步行到了武昌桥头,尽管已经汗流浃背,他依然兴趣不减。几天之后,他派人送来题词:“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在武汉,留下了毛泽东畅游长江的身影。1956年5月31日,63岁的毛泽东首次在汉横渡长江。此后4天,他又连游3次,并写下了《水调歌头·游泳》,“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据记载,1956年至1966年,毛泽东在武汉先后17次畅游长江。1966年7月16日,武汉组织了5000健儿横渡长江的活动。这天,73岁高龄的毛泽东再次畅游长江。如今,武汉每年都会组织渡江节。能在长江里搏击波涛,是毛泽东喜欢夏天来武汉的一个重要原因。

轮渡依旧是武汉人生活的一部分,冬日江边风浪很大,中华门码头排着等待轮船靠岸的人们,几百米之外的江边,停泊着当年毛泽东畅游长江时的“716艇”。

为一睹武汉长江大桥的夜景,曾搭乘夜轮欣赏。伴随着夜轮的缓缓行驰,给人提供了不同的视角,让你可以近距离欣赏大桥的灯光和壮丽景色。同时,两岸灿若星辰的霓虹灯与江中流光溢彩的画舫相呼应,构成一幅美轮美奂的梦幻夜景图。武汉长江大桥的夜景可与重庆朝天门一带的夜景相媲美,都充满了梦幻色彩,让人如痴如醉。

出了渡口不远,就是江汉关博物馆,可惜晚上已经闭馆。但眼前这栋钟楼老建筑和旁边的西式建筑让你会感受到历史变迁。

江汉关是中国近代四大海关之一,1861年,西方列强在汉口开埠,英国首先在这里设立租界;1862年江汉关正式建立;1924年江汉关大楼落成,是当时武汉最高的建筑;直至2008年,这里一直都是海关的办公大楼。

还原后的场景能看出当时办事大厅的面积相当大,也可以推断出在当时汉口四通八达的航运盛况,以及这里的繁华程度。

在武汉众多老建筑中,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座江汉关大钟塔。江汉关大钟塔属于江汉关大楼的一部分,在车来人往的沿江大道旁,这一片高大典雅的欧式建筑格外引人注目,特别是在夜色里,混合着霓虹灯光,格外扯眼球。上世纪二十年代,江汉关大楼建成,它是当时汉口最高的建筑,作为海关办公所用。汉口作为租界的历史早已结束,大楼作为海关办公之地的用途当然也已停止,如今这里是江汉关博物馆,留存着近百年前江汉关的历史和记忆,也记录着武汉这座城市前进的脚步。

由于时间关系,虽说汉口江滩是武汉夜景必备地,还有旁边的吉庆街,黎黄陂路,但未能去一睹真颜,留待下次再去也未尝不可。

华灯璀璨夺目,人车川流不息。江滩的夜景,在灯火辉映下尽现大武汉的魅力。历史悠久的建筑物在如今也焕发出新的光彩,让人目不暇接,“火树银花不夜天”这句诗将汉口江滩的美彰显得淋漓尽致。

梅岭1号掩藏在东湖边一片密林中,这里是临湖的一块高地。早春,梅花竞相开放,因此有了“梅岭”这个美丽的名字。从1960年到1974年的14年间,毛泽东每到武汉,必定住在东湖宾馆内的梅岭1号,下榻40多次。整个建筑群由梅岭1、2、3号楼组成。如今空旷的1号楼,只能在工作人员介绍下想象整修前的情景。进入靠东南方向、临湖的大房间,是毛泽东当年的卧室,床上1/3的地方摆着书籍,床边的挂衣架上,原来还挂着一件蓝白条长睡衣,这睡衣是主席当年畅游长江时穿的。毛泽东尤其喜欢梅岭幽雅的环境,此后来武汉只住这里,少则几天,多则半年。

1953年2月18日,毛泽东游历了东湖风景区后评点道,湖的北面地势平坦开阔,南面层峦叠翠,东西两面丘陵起伏有致。整个湖区,山水相依,自然条件绝好,是游览休息的好去处,特别是如此浩瀚的湖面,如此清澈的湖水,真是少见!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第一次莅临武汉。

如今漫步东湖,常能看到与毛泽东有关的珍贵印记。东湖磨山的离骚碑上,篆刻的碑文《离骚》就是毛泽东1913年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用颜体全文手抄的。在东湖宾馆南岸梅岭一号码头附近的一块简朴石碑上,还刻有“毛泽东游泳处”几个大字,这里见证了1958年9月毛泽东到东湖游泳的故事。

武汉还是中国赛马之都。从1902年开始,赛马运动就走进武汉人的生活。在此举办的武汉速度赛马公开赛是中国内地唯一的常年赛马赛事,武汉国际赛马节是中国赛马第一品牌。

在武汉有许多名气很大的商业街,最为知名的就是楚河汉街了,还有光谷步行街等。武汉还有更古老的步行街,那就是汉正街,有长达500多年历史,它在武汉人民的心中是有很多美好的记忆,而且在随着武汉的不断发展壮大。汉正街是全国知名的一条街,堪称武汉代表性商业街。1979年,汉正街在全国率先恢复中断了多年的小商品批发市场,被誉为全国小商品市场第一街。“对外开放看深圳,对内搞活看汉正街”,一时广为流传,成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风向标。汉正街也是拥有世界上最高的摩天轮,被称汉江之眼。

武汉饮食,可谓一早一晚,过早和宵夜最为经典,有“早尝户部巷,夜吃吉庆街”之美谈。武汉菜秉承湖北菜系风格,汇聚东西南北精华,菜品丰富多样,又自成特色,是著名的“美食之都”。同时,因武汉水产极为丰富,淡水鱼鲜在全国享有盛誉,所以又被誉为“中国淡水鱼美食之都”。

武汉特色小吃可谓品种众多,耳熟能详的就有热干面、三鲜豆皮、面窝、米粑、豆丝、欢喜坨、鸭脖子、武昌鱼、排骨藕汤、洪山菜薹炒腊肉、糍粑等。1958年4月和9月,毛泽东先后两次到老通城惠济分店,品尝三鲜豆皮,并称赞说,“豆皮是湖北的风味,要保持下去”。

对于武汉特色小吃大多都品鉴过,多是亲友推介,第一次品尝热干面、三鲜豆皮是军哥推荐,的确味道鲜美。热干面是湖北武汉最出名的小吃之一,热干面是武汉人过早(武汉人将吃早餐叫做“过早”)的首选小吃,武汉人对它的感情,已无需多言。热干面源于三十年代初期,在汉口街头卖汤面的蔡明伟为了让顾客减少等待汤面出锅的时间,他发明了一种在面上浇上油与芝麻酱的新鲜做法,而他的这个发明立刻受到了食客的欢迎,从此,热干面成为了武汉人最为喜爱的美食。豆皮本是湖北农村的乡土风味小吃,制法是将绿豆、大米混合磨浆,在锅里摊成薄皮,内包煮熟的糯米、肉丁等馅料,用油煎好。“老通城”酒楼的特级厨师高金安精益求精,以鲜肉、鲜蛋、鲜虾仁为主制作馅料,创制出三鲜豆皮,皮包金黄发亮,入口酥松嫩香,更加脍炙人口,人称“豆皮大王”。武汉友人成哥还专门推荐品尝了洪山菜薹,素炒和炒腊肉味道都很鲜美,的确名不虚传。菜薹很肥大、硕长和鲜嫩,让我都吃了一惊,比我当年在海拔4000来米乡下栽培出的大拇指粗的黑油菜薹还肥大硕长。在户部巷现场品鉴了热干面、三鲜豆皮、老谦记豆丝,味道和之前吃的一样都很棒。

户部巷源于清代时,据说小巷因毗邻户部下属的藩台衙门而得名。这里汇集了众多的武汉小吃,是来武汉的必体验之地。户部巷以经营武汉小吃和早点而闻名,是武汉市民“过早”的好去处。户部巷孕育了陈记牛肉面、徐嫂糊汤粉、今楚汤包、多乎斋豆皮馆等数十个武汉本地小吃品牌,也吸引了一批武汉的老牌小吃企业来此扎堆,如近年驰名全国的武汉精武鸭脖、周黑鸭、大中华酒楼、蔡林记热干面等。户部巷距离黄鹤楼不是很远,游户部巷后,可登黄鹤楼,眺望长江。从户部巷出发,步行十几分钟可以到武汉长江大桥。

1992年1月18日,88岁高龄的邓小平同志动身南巡,武昌成为南巡的第一站,在武昌火车站,他谆谆告诫在场的省委、省政府领导:“发展才是硬道理。”并提出著名的“三个有利于”的论断,掀起了中国改革开放第二次思想大解放。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别称“中国光谷”。这里集聚了众多高等院校、50多个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院所、30多万专业技术人员和80多万在校大学生,成为全球最大的光纤光缆研制基地、全国最大的光器件研发生产基地、国内最大的激光产业基地。

同时,武汉为中国抗疫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英雄的城市”。

目前,武汉已成为“一带一路”重点节点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光屏端网”、汽车制造和服务、大健康等产业集群迈向万亿级;共拥有12座长江大桥,高铁4小时到达国内80%主要城市,长江黄金水道通江达海,中欧班列辐射30多个国家,天河国际机场连接五大洲;共拥有90多所高校、70多名院士、130万在校大学生,每十个武汉人中就有一名在校大学生,未来发展前景无限。

3000年历史的古城武汉人杰地灵,江汉交汇、龟蛇对峙、湖泊罗布、长桥卧波,经历千年考验的古城武汉屹立于长江畔,不亲身前往,难以完全理解这座有千年历史的古城和自古就有“九省通衢”之称的特大城市。从建筑艺术、历史故事、天象神话到市井百态,武汉堪称为一部图画式的中国城市文化史,让人能在城乡间与天下人文遗迹相遇。武汉博物馆的曾侯乙编钟、越王勾践剑、云梦睡虎地秦简、青花四爱图梅瓶等四大镇馆之宝诉说着武汉这座城市的沧桑巨变和人文久远。在汉川马口窑、在细腰宫遗址、在武汉长江大桥、在黄鹤楼上……如今的武汉正以全新的面貌展示在世人眼前。

千年铁血英雄气,

八七会议武汉启。

不尽长江逐日来,

无边清辉源月至。


  • 上一篇:越走越荒凉
  • 下一篇:没有了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wh/kcwh/101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