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藏文化 >> 浏览文章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甘孜日报    2024年10月11日

◎任崇喜

农历九月,碧空如洗,凉风如削,芳菊盛开。那么多冷艳的菊,喷出火一样的真诚,燃烧在秋日的天空里,把整个秋季都撩拨得热辣辣的,不似春光,胜似春光。

群芳凋零的深秋,菊花霜中争艳,繁英似锦,将清秋的大自然点缀得分外妖娆。“擢秀三秋晚,开芳十步中。分黄俱笑日,含翠共摇风。碎影涵流动,浮香隔岸通。金翘徒可泛,玉斝竟谁同。”菊花飘荡的香气,即使隔着河岸也可以闻到。

九九重阳,天高气爽,风朗气清。人们头插茱萸或身佩茱萸香囊,扶老携幼、结伴出游,去秋游野餐、登高望远、赏菊游玩,饱览山水秀色、金秋美景,好不惬意!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色彩缤纷、形质兼美,傲霜挺立,凌寒不凋,被誉为“花中君子”。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赏菊之风,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文人雅士对凌风傲霜的菊花十分喜爱,赏菊诗篇蔚为大观。尤其是唐宋文人士大夫,无菊无酒不重阳、不插茱萸不过节。

“家家争说黄花秀,处处篱边铺彩霞。”古人认为菊花以黄色为正,因称黄花。人们品评菊花标准,以花轮丰满巨大,花色艳丽,花姿优美而富神韵,叶型舒展,疏密有致,株型匀整,花叶相称者为传统佳品。

民间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据《东京梦华录》中记载,“九月重阳,都下赏菊,有数种……黄色而圆者曰‘金铃菊’,纯白而大者曰‘喜容菊’,无处无之。酒家皆以菊花缚成洞户”。当时,每至重阳,开封民间不仅有花市赛菊之风,而且宫廷内争插菊花枝、挂菊花灯、饮菊花酒、赋菊花诗。宋徽宗崇宁甲申年,刘蒙泉的《刘氏菊谱》问世。这是我国第一部菊谱,也是世界第一部艺菊专著。该书按照菊花的颜色分类,以黄为正,其次为白,再次为紫,而后为红,对后人影响很深。

“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在深秋清冷而执著的怀抱里,菊花烂漫地开,抒情地开,风雅地开。人们看的就是花景,看的要的就是菊花的模样。

不要说多愁善感的文人,连梁山好汉也举行重阳节菊花会。《水浒传》第七十一回这样写道:“宋江便叫宋清,安排大筵席,会众兄弟,同赏菊花,唤做菊花之会……忠义堂上遍插菊花,各依次坐,分头把盏。堂前两边筛锣击鼓,大吹大擂,笑语喧哗,觥筹交错,众头领开怀痛饮。马麟品箫唱曲,燕青弹筝。不觉日暮。”

古人认为,在重阳节戴菊花可以避难消灾。宋朝廷宴会,皇帝要给群臣赐花,由中使为之插戴。朋友之间的便宴也可以簪花。一般情况下,春天多簪牡丹、芍药、桃花、杏花等,夏天多簪石榴、茉莉,秋天多簪菊花、秋葵等。真如宋江酒后所言的“头上尽教添白发,鬓边不可无黄菊”,当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虽负担者亦然”。“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黄菊枝头生晓寒,人生莫放酒杯干。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这样的情景,这样的自然,这般的潇洒,的确很令人神往。

千年热闹不息的花事,被唐诗偏爱、宋词钟情,被工笔丹青垂慕。诗词咏菊成为城市的一种风尚。“家家菊尽黄,梁园独如霜”是刘禹锡的惊叹;“万里游燕客,十年归此台,只今秋色里,忍为菊花来”是李梦阳的喟叹……苏东坡的名句“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不但传诵千载,尤其为书法者所偏爱,不少人喜欢写此书法对联。李清照的佳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把情态与菊花熔于一炉,表现得妙不可言。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重阳时节,霜满天、菊正黄,我们不妨登高远眺,东篱采菊下,让点点菊心拨弄藏在时光背后的记忆,寻找一下心中的南山。


  • 上一篇:七日的月光
  • 下一篇:清人《无双谱》摹画于瓷上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wh/kcwh/104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