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24年10月11日
◎王家年
清人有一套精典的人物画谱《无双谱》。
《无双谱》又名《南陵无双谱》,刊刻于清康熙三十三年,绘者从汉代至宋代一千四百多年间,挑选了四十多位广为称道的名人,如张良、项羽、伏生、东方朔、张骞、苏武、司马迁、董贤、严子陵、曹娥、班超、班昭、赵娥、孙策、诸葛亮、焦孝然、刘谌、羊祜、周处、绿珠、陶渊明、王猛、谢安、苏若兰、花木兰、冼夫人、武则天、狄仁杰、安金藏、郭子仪、李白等,绘成绣像并题诗文。由于这些人物事迹举世无双,故图册称为《无双谱》,绘画者是擅长人物画创作的绍兴人金古良,镌刻者朱圭是康熙时期的御殿刻工。
金古良,字墨禅,生卒年均不详,约清世祖顺治末前后在世。与宋长白友善。著有无双谱,始于张子房博浪之椎,迄于文信国柴市之歌,凡若干人。又有历朝诗选,并行于世。朱圭,字上如,苏州人,善绘事,工雕刻,无出其右。
《无双谱》是清初浙派版画的力作,画风受陈老莲影响,造型生动传神,刻工精美,每帧所配的乐府诗也是朗朗可诵。奇龄在序中称:“是谱名无双,而实具三绝,有书有画又有诗也。”《无双谱》刻成以来,流传翻刻甚众,民间的瓷器工艺品图案中也常用《无双谱》中的形象。每个历史人物旁都有墨书题记介绍人物的姓名及小传。
《无双谱》画谱被清代景德镇的工匠们搬上瓷器后,有相当长一段时间并没有广泛流行。到了道光年间,爆发了震惊中外的鸦片战争,百姓不仅深受鸦片的毒害,而且还饱受战争的摧残。这时,由于人们呼唤英雄、期盼英雄来拯救中华民族于危亡的心理诉求,“无双谱”瓷器很快流行开来。之后一直到清末,国内战争连年不断,民不聊生,当时人们追捧“无双谱”瓷器,除了喜欢瓷器上的绘画装饰外,还有寄托心声、表达愿望的缘故。可见,“无双谱”瓷器不仅是纪念传统历史人物的史料,而且是那一特殊历史阶段社会状况的见证,历史价值可想而知。
清代瓷器中的一个重要品种。例如:清同治粉彩无双谱图花盆、清嘉庆粉彩无双谱图墩式碗、清道光粉彩无双谱图螭耳瓶等。《无双谱》刻成以来,流传翻刻甚众,制瓷工匠以版画为蓝本摹画于瓷器上。康熙时期,无双谱人物便成为瓷器上常见纹饰,道光、同治时期“无双谱”瓷器盛行,并一直延续到清末。“无双谱”瓷器因其绘画特点突出,画片精美,为清代瓷器中的一个重要品种。传世的绘“无双谱”题材的瓷器种类繁多,有瓶、盘、碗、坛、罐、笔筒、帽筒等,大多为粉彩器,也有青花瓷。由于清代瓷器上的《无双谱》图文并茂,从而深受瓷器收藏者的喜爱。
皎洁如玉白邢盘
笔者早年收藏了一只邢窑的白瓷盘,无款,开门货,当年以1200元买的,邢窑的白瓷盘在今天看来已十分罕见,当然其价值不菲。
邢窑在河北的内丘和临城一带,是我国白瓷生产的发源地。邢窑所烧白瓷,胎质细洁,色纯白而极坚硬。釉色白润,有的微微闪黄,带些乳白色。胎与釉之间,有一层护胎釉。器内施满釉,器外釉不到足。碗多折边,圈足厚而底平。作风朴素,不带纹饰。
邢窑的白瓷代表了当时瓷制品的最高水平。陆羽《茶经》评价:“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瓷类雪,越瓷类冰”。皮日休《茶瓯诗》:“邢窑与越人,皆能造瓷器。圆似月魂坠,轻如云魄起。”段安节《乐府杂录》载,唐大中初年,有调音律官郭道源者,“善击瓯,率以越瓯、邢瓯共十二只,旋加减水于其中,以箸击之,其音妙于方响。”李肇《国史补》中说,“内丘白瓷瓯,端溪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从唐代文献可知,唐代邢窑生产的白瓷,其质量是十分精美的。釉色洁白如雪,造型规范如月,器壁轻薄如云,扣之音脆而妙如方响。同时,也因其数量增多,又因物美价廉,除为宫廷使用外,还畅销各地为天下通用。
邢窑瓷可分为白瓷、青瓷、黑釉瓷、黄釉瓷,器物有碗、盘、杯、壶、钵、罐、盆、灯、盂、砚、佛龛、俑、炉、盏托等。邢窑始烧于北朝,终于元代,烧造时间约九百多年。其技术水平在隋代已登峰造极烧制出具有高透影性能的细白瓷,在我国陶瓷史上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其胎质坚细、釉色洁白、光润晶莹、气孔率低,影透性强,与现代高级细白瓷的胎质,釉色相比绝无逊色,这种现象在我国古代陶瓷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特例,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和文化价值。
邢窑白瓷的出现,改变了以青瓷为主的局面,到了唐代,形成规模,使得邢窑与越窑平分秋色,形成了南青北白、相互争妍的两大体系,为唐以后白瓷的崛起和彩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内邱境内出土的“盈”字款白瓷,为陕西大明宫的“盈”字款白瓷碗和上海博物馆藏的“盈”字款白瓷盒找到了窑口的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