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24年10月24日
◎荆林钢
前几日在媒体上看到对我来讲也算重磅的消息,刚过完自己“古稀”生日的《甘孜日报》已与甘孜广播电视台合并成立甘孜州传媒中心,运行七十年,在我心中已存在半个世纪的《甘孜日报》走完了自己70年光辉灿烂的旅程,即将以全新的姿态投入甘孜的社会、经济发展,也必将谱写出更加辉煌、更加精彩的新篇章。
半个世纪来,我与《甘孜日报》有过许多难忘的记忆,在她涅槃重生的日子记录于此,祝她在今后的道路上凤凰展翅再创辉煌。
初识《甘孜日报》
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开始了小学三年级的学习,老师开始要求阅读课外读物,以提高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但当时除了课本外,家里根本没有其它书籍,为了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也为了真正的提高我的能力,母亲到中桥邮电所为我订了一份《甘孜报》,那时的《甘孜报》是四开小报周三期,自此我如饥似渴的在散发着油墨清香的字里行间徜徉着,每到出报的日子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翻开邮递员刚送到的新报纸,不读完全部内容绝不罢休,天下大事、美文韵诗、书法绘画都极大的开拓着我的视野,丰富着我的心灵。那时的概念里,印刷品都是从成都甚至更遥远的地方运来的,我问母亲这报纸是哪里印的,母亲说康定,我不相信,于是母亲把我带到了报社门前,从此我知道了《甘孜报》知道了甘孜报社,也培养了我了解国家大事的习惯,激发了我对文字的好奇。也是从那时起,《甘孜日报》陪伴我由一个懵懂的儿童变成了花甲老人,默默的走过了半个世纪。
了解《甘孜日报》
机缘巧合1979年,因工作需要我父亲调到了报社印刷厂,我的家也搬到了报社大院,我也顺理成章的走近了我非常向往、非常好奇的甘孜报。那时的报社条件还很差,除了几幢简陋的职工宿舍外,就是同样简单的生产车间,唯一一幢像样的房屋是砖混办公楼,楼上是报社各部门的办公室,楼下还是车间。在这里我了解了报纸从选题、采编、排版、校对到印刷、发行的全过程,也深深的理解了报社工作的艰难、不易和完成工作的欣喜、快乐。在这里我读完了高中、中专,参加了工作并在这里结婚成家,不久我妻子也调进了报社,我成了如假包换的“报社子女”和“报社家属”。在这里我认识许多兢兢业业的老报人,赵蜀康老师、周文强老师、李学满师傅、赖志华师傅等等,他们不论身在何位、职务高低都一声不吭默默地为每一张报纸的诞生辛勤的工作着,深夜能看到他们加班的灯光、院里有他们忙碌的身影、车间里有轰隆的机器声、办公室讨论稿件的争论声。他们是报纸的老耕牛,他们又是报纸的守护神。
我的良师益友
1984年,康定县粮食局办公楼(现在的康粮宾馆)落成,是康定最早的框架建筑之一,也是我从专业学校毕业回来直接参与的第一幢建筑,为此我写了一篇短短的消息同时附上一张新楼照片投到了报社,不到几天就刊在了头版,这是我的文字第一次变成了铅字,从此激发了我写作的激情,四十多年来,我一直努力的学习,认真的练笔,报社的许多老记者都给与了我无私的指导和帮助,到今天我写作的文章、诗词等近百万字,其中不少在包括《甘孜日报》、网络媒体发表,得到了一定的社会好评。前年,我的系列回忆文字《荆荆略道——那时的康定》,被州政协纳入“甘孜州文史资料”出版,原甘孜日报社总编郭昌平先生欣然为拙书写下前言。《甘孜日报》是我的老师、《甘孜日报》是我的朋友,《甘孜日报》是我心心念念的老伙伴。
祝愿《甘孜日报》
今天你完成了一段艰难又光荣的旅程,今天你又将以新的姿态走向更加遥远、更加辉煌的未来,祝福你前途似锦,祝福你永远年轻!
满江红• 倾心唱
七十年时,
多少忆、联翩浮想。
书笔墨、字香图艳,
纵横豪放。
颂党词歌情意茂,
助民吟舞诗文畅。
古稀去、途路记辉煌,
奔前浪。
做喉舌,
胸荡漾。
田厂店,
城乡往。
夏冬春秋继,
北南东向。
山水永镌身影貌,
江河回荡欢声朗。
未来梦、全力绘甘孜,
倾心唱。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