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藏文化 >> 浏览文章

泸定丧葬习俗和文化

《甘孜日报》    2015年10月10日



    ■董祖信
    笔者的长辈、忘年之交的老友,身历三朝,年逾九旬(享年97岁)的周启富老先生,不觉去世已经十年了。周老是道士先生,投师数人,收益良多;从艺七十余载,造诣颇高,而且写得一手好字。他记忆特好,每问及一些问题,从不保守,总是引经据典,滔滔不绝为你解惑。他不仅精通丧葬仪式、择吉避凶,对阴阳地理,五行八卦等都了如指掌,德高望重,算得上是泸定道士行中的活字典和泰斗。
    在我国,“道教源于丰富多彩的原始文化,它不仅伴随着我国古代社会的始终,而且渗透到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道教的祖师爷是骑青牛过函谷的老子——李耳,他被后人尊奉为太上李老君。传说他炼成的金丹和王母娘娘的蟠桃、人参果一样神奇。服食后,可让人长生不老,甚至与天地同寿。这些未曾见识过,但他的“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适者寿”等至理名言倒略知一、二。
    古往今来,不少帝王将相、文人雅士,苦苦探索,想延年益寿甚至得道成仙。在我国历史上,秦始皇是第一个迷恋神仙,想长生不老的皇帝。他封禅祭神,遣徐福寻药求仙,秦皇岛就因他曾于此地驻候神仙而得名。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亦是如此,他宠信方士,希望长生不老。最后还是“高堂明镜悲白发”,在《秋风辞》中喟然长叹:“兰有秀兮菊有芳,携佳人兮不能忘。……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父子,唐代大诗人李白、白居易等都痴迷于道教。
    康巴东大门泸定沈村一带的西夷古道“秦时尚通,为郡县。(《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秦时首任蜀守张若,沿古道攻取了筰都(古筰国之都,秦置筰都县)。汉武帝为开疆拓土,先派司马相如招抚西夷,西至沫水(大渡河)、若水(雅砻江),后又派司马迁“西征巴、蜀以南,南略邛、筰,昆明。(《史记·太史公自叙》)”中原的汉族和巴蜀的其它民族随之逐渐进入这些地区,改变了当地的民族成分,将汉民族的文化、宗教、包括丧葬习俗也带到了当地。中原的土葬、川东南的悬棺葬、岷江上游的石棺葬,在泸定都有所发现。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当地的羌人西迁雅加埂外,泸定的丧葬习俗便以土葬为主了。据九十多岁的周启富和八十多岁的张国荣二位老人回忆,他们的师祖、师爷都是外地人。最早进山来的是廖太清,传当地人舒达瀛,舒传陈华轩,陈传舒定荣、杨昌贵、詹福乾,杨昌贵传周启富、舒进朝,舒进朝传张国荣。我和周老、张国荣等先生接触,是为了解道教文化、丧葬习俗和道教对生命延续的探索,对生命永恒的构想,对孝道的引导,对人生的反思。
  • 上一篇:民国时期西康省地方的小学教育(下)
  • 下一篇:泸定丧葬仪式中的诗、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