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藏文化 >> 浏览文章

泸定丧葬仪式中的诗、对、联

《甘孜日报》    2015年10月10日

   ■董祖信
   道教是我国古代的三大宗教之一。“是一种多神教,所奉之神分为神、仙、鬼三界。神界领袖是玉皇大帝,仙界领袖是东王公和西王母,鬼界领袖是十殿阎罗。但其基本信仰是超越鬼神世界的‘道’,以‘得道成仙’为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所以称为道教。(《国学词典》谢谦编著)”道教是我国的传统宗教,对国人的思维方式、民族心理、民族性格、民风民俗的形成等都有很深的影响。本人曾搜集并保存了泸定董姓于大清嘉庆年间,由陇(甘肃)入川一代祖董正荣的丧葬仪式日程—《经功簿》。始祖董正荣生于甘肃文县横丹乡上沟头,嘉庆灾年由陇入川,移居磨西面喇嘛寺。去世后请道士先生做了七天七夜道场,葬于沈村海子山(今兴隆镇海子村)。《经功簿》载:“孝男董春秀等言念:严父一夜入黄梁,惨雾迷空去路茫。对景已枯双泪眼,临风空结九回肠。文章千古留清世,魂魄今宵返故乡。陟帖兴嗟崇妙果,愿随我佛往西方。……是以呈词请旨,祈天奉追,淸故显考董公讳正荣老大人,阳相生于上皇乾隆51年丙午,相3月28日申时。生原甘肃省直阶州文县横丹乡上沟头地分生长人氏,享年春光56岁。天书下诏,地府除名,金童来接,玉女来迎。大限痛于今皇道光21年辛丑,相10月23日酉时,在四川省雅州府分巡,泸定桥所属磨西面喇嘛寺山埂子本宅告终。迎请释氏门下应供方袍弟子传慧、真宁、了沛、逢喜、本原等。”念了《大乘妙法蓮华经》、《大乘三品度亡真经》、《大乘顶首楞严真经》、《大唐幽冥地藏真经》等十多部经书。从上所引,可看出在清代,道家和佛家的矛盾已由对立到和谐。大家能坐在一起,共同超度死者亡魂脱离苦海,早登极乐。一首《七言·悼亡》诗,音韵和谐,表现了对死者的深切怀念和沉痛哀悼。
    泸定丧葬仪式上的吊对又称吊联,则类似于五言或七言古体,每副八句,可换韵。
    例1:
    一别阳间去,二朝不再来。
    三炷香焚起,四面哭哀哉。
    五体棺装定,六亲化钱帛。
    七期来超荐,八方度亡魂。
    例2:
    昨日夫子去游春,勒马河边看世情。
    年来年去年又尽,一番人换几番人。
    朝看花开满树红,夜睹花谢树头空。
    若将花比人间事,人与花谢一般同。
    例3:
    昔日来自岳阳楼,彭祖年高八百秋。
    谢氏店作王氏店,张家楼改李家楼。
    有钱公子空了手,三岁孩儿白了头。
    惟有两般依然在,青山不改水长流。
    据说有一道士先生,千家不变,用此吊对,结果巧遇谢、张二姓,主人认为先生不怀好意,很是不满;先生也很尴尬。后来为了避讳,便较少使用这一吊对了。其实此吊对只说明生死无常,富贵穷通的道理。笔者到南京就专程要去秦淮河、朱雀桥、乌衣巷、王谢堂。“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也说明了同一道理,古往今来,不足为奇。
    例4:
    拐李先生道法高,钟离老祖把扇摇。
    洞宾背剑清风绕,湘子瑶台品玉箫。
    国舅云板敲得好,采和花篮献蟠桃。
    仙姑拍掌贺千秋,果老骑馿过板桥。
    每两句吊对间楞贴横额一字,内容大致“高超仙界”、“驾返瑶池”或“跨鹤极乐”之类。希望通过“开路”指引亡人往生极乐,不到九泉之下受苦;通过“拜忏”和“超度”,使亡人忏悔在人间所造的一切罪恶,求得神灵宽恕而高超仙界。
    丧联一般以黄纸或緑纸,用毛笔书写。过去70以上,现在80、90以上的长寿老人去世,称为“老丧”或“喜丧”,也可用红纸书写对联。古往今来,各类丧联浩如烟海,笔者最先看到的是:
    望白云有来有去,思慈母无影无踪。
    长江东去怀孝意,夕阳西下寄哀思。
    始来自天,生死不分老少;终归于地,无常岂论高低。
    天若有情,应寿百年于俊杰;人谁不死,独将千古让英雄。
    丧联是对联的一种,根据逝者的实际,是人人可撰的。
    笔者也曾撰过两副:
    身历四朝寿享百余一梦南柯辞世;
    忠厚一生勤劳世纪千古遗芳归西。
    这是为一百岁老人所撰。
    永别亲故,形回大地母亲怀抱;
    撒手人寰,神归宇宙太虚幻境。
    丧葬仪式中的悼亡诗、吊对和丧联,表现了后代儿孙对谢世长辈的沉痛哀悼和深切怀念。
     
  • 上一篇:泸定丧葬习俗和文化
  • 下一篇:格萨尔文明探索之旅(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