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17年06月14日
西藏阿里任姆栋岩画(新石器时代)。
布达拉宫法王洞内王子贡日贡赞像。
汉代帛画和西藏旗幡画的比较。
■刘忠俊 文/图
西藏是一处奇特的地域,其无与伦比的山川大美,几乎尽人皆知又尽在不言中,西藏的美妙最适于以艺术的方式去感受与领悟。正是这高天厚土养育了西藏人,启蒙了西藏人文,也包括古往今来的西藏绘画。它肇启于松赞干布隆兴之时,而后向南学习印度、尼泊尔画技,向北融合唐宋明清审美,往西受到克什米尔浸润,再集藏地宗教文化、民族审美、人文地理熔为一炉,铸就一千三百年西藏唐卡绘画之法脉。
唐卡
起源于西藏说
关于唐卡起源的说法有很多种,有些学者认为唐卡起源于西藏本土。西藏有一个“日姆”的民间传说:很久以前有个放羊的小孩叫阿嘎,他爱用木炭在石板上图绘天地万物。有一次草地上出现了彩虹,阿嘎惊喜地发现彩虹下有一位美丽的姑娘,于是阿嘎情不自禁就去追求她。可是他每往前走一步,那姑娘就往后退一步,最后消失于彩虹之中。阿嘎爱上了这位姑娘,他用木炭在石板上画出姑娘的肖像。但当手触摸画面时,木炭就会掉落。所以阿嘎就用坚硬的工具在石板上刻划出图像,这样姑娘的倩影就不会消失了。有邻居看见石板上的女孩肖像,就问是谁?阿嘎回答说:“日吉普姆”意即“神山的女儿”。邻居到处宣扬这件神奇的事,但他没能记住“日吉普姆”这个名字,于是说:“阿嘎家里有件很神奇的‘日姆’……”。流传到现在,藏语“日姆”就是“绘画”的意思。
这个传说暗合了青藏高原上的远古美术,在西藏日土县任姆栋遗址发现新石器时期的岩画,就是使用坚硬材质在岩石表面来刻画图像的。从这些岩画上我们可以看出,西藏美术所具备的两个艺术基因:一是以线造形的方式,二是装饰性的画风。这两个基因至今还在唐卡中保留着。
唐卡起源于西藏的另一论据,就是在原始苯教的各种仪式中出现的旗幡画,旗幡画可视作为唐卡的前身。
据五世达赖所著《大昭寺目录》一书记载“法王松赞干布用自己的鼻血绘制了一幅拉姆神像。后来祭巴万户长时期,果竹西活佛在塑造拉姆神像时,作为神像的核心藏于神像的腹内。”这是关于西藏绘画最早的史料记载。
唐卡
起源于古印度说
传说释迦牟尼悟道成佛后,身上散发出耀眼的光芒,故常人无法从光芒中看清他的容貌。当释迦牟尼路过水池时,水里的倒影减弱了光的强度,“工巧天”毗首羯摩便根据这个倒影画了佛祖的第一幅画像,这张画被称为“水捞画”。
有学者认为:早期唐卡的棋盘排列构图是建立在石窟设计图的基础上。因为开凿石窟需要画设计图,设计图上色以后变成绘画了,所以佛教绘画很有可能起源于古代印度石窟的设计图稿。
据史料记载,在佛陀寂灭五百年后,生活在古印度迦毗罗卫国蓝毗尼的尼瓦尔族开始绘制佛像,产生了流传甚广的“波哇”布画艺术,这种绘画艺术极大地影响了后来西藏唐卡的发展。到了后弘初期,阿底峡尊者派人从印度超戒寺迎请三幅布画到卫藏,作为藏地佛教绘画的范本。早期西藏佛教题材的绘画,大都由古印度和尼泊尔的画师绘制的。所以以意大利学者杜齐为代表的学术界认为:早期唐卡和壁画带有明显的南亚绘画风格,因此唐卡起源于古印度。
唐卡
起源于中原说
文成公主联姻松赞干布以及汉藏商贸往来,让大量的中原先进的农业和手工业技术带入到西藏。包括:纸张制作、布料织品制作、竹木器等都为唐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条件。其次,中原已经出现了成熟的布上绘画技术、装裱工艺以及毛笔的制作使用,这些也为唐卡的发展垫定了基础。所以,中原绘画对西藏唐卡的发展影响深远。在布达拉宫法王洞里,绘制于公元七世纪的《王子贡日贡赞像》,从线描到施色都具有明显的中原绘画特征。再加之中原有着历史更为久远的旗幡画传统,这和吐蕃时期、敦煌时期的旗幡画都非常接近,所以也有学者认为唐卡起源于中原。
各种起源众说纷纭,但是经过对西藏美术大量的研究,我们得出这样一个相对客观的结论:古印度的布画、尼泊尔的“波哇”艺术以及中原的文化都对西藏唐卡的初始和形成,产生过重大影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自公元七世纪以来,在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里,藏族艺术家们善于把印度、内地和尼泊尔等地的艺术特点进行研究解剖、吸收、最后创出了自己的独特的唐卡艺术,唐卡的体系逐步得到了完善。它除了“卷轴画像”的含义之外,一幅唐卡既包括了画像的部分,也包括了材料、装帧、悬挂等。充分表现了它鲜明的民族性和地域特色,不再是印度和中原文化的简单移植或翻版。它应该是印度文化和中原文明共同作用于雪域高原,藏民族对宗教的认知和对艺术的审美,经过碰撞、取舍、融合而逐渐形成藏族独特艺术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