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17年08月21日
《唐卡艺术——传承与创新》是由著名青年画家、唐卡研究学者刘忠俊编著、由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唐卡精品画册。
该书观点新颖,既有理论分析、又有实践指导,并将唐卡上千年的传承与创新无缝连接起来,这是刘忠俊经过多年的艺术原创。文章包含“唐卡溯源”“唐卡大观”“风格探微”“时代分野”等四大部分,行文朴素大方,理论分析深入浅出,既适合专业工作者交流,又适合大众了解欣赏。书中收录了西藏各大寺庙、博物馆传承的精品唐卡,许多都是首次出版发行的唐卡珍品。
喜读《唐卡艺术》
■余友心
唐卡艺术在西藏及周边藏区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早已成为独具民族特色且享誉世界的绘画样式,国外对于唐卡的研究几乎与遍布世界的“藏学”之兴起是同步的,约有百余年之久了;国内学术界对唐卡的关注不但起步甚晚,真正有学术研究潜力的专家也极少。因此、刘忠俊勇敢地投身唐卡艺术的理论研究,不但顺应了唐卡艺术继承、弘扬与发展的需要,对他本人及唐卡艺术界都是令人欣喜的,值得全身心地不断深化这项研究事业。
作者自幼成长在川西甘孜藏族自治州,又长期学习、精研传统唐卡艺术技艺,并在此基础上作过唐卡艺术的创新探索,有了这样坚实的艺术实践做基础,其理论思考就可能触及唐卡艺术内在的、规律性的问题,引领读者步入唐卡艺术为世人描绘的佛界天国,领受因审美而飘然飞昇,让心灵暂获解脱、以享跳出红尘羁绊的那般极乐。对于一般的唐卡观众而言,一定的理论向导是不可或缺的,刘忠俊的几篇论文堪当此任。他虽然是一位汉族作者,由于其人生经历及其长期严格的专业训练,使他理所当然地拥有了言说唐卡艺术的话语权,这是刘忠俊从事唐卡艺术理论研究的一大优势,也使他与藏汉读者之间都没有交流的障碍。他的视野又不局限在川西康巴藏区的唐卡,其理论关注的范畴,既是对雪域高原这—广阔地域美术现象的当下眺望,也是对这一美术历史源流的追溯和回顾,又力求以现代审美观念对传统唐卡这一特定的文化艺术现象进行再认识。
毫无疑问,传统唐卡是纯粹的佛教艺术,理论界对唐卡艺术的解析也基本没有越出这一框架。然而,伴随藏传佛教发展形成的佛教艺术除唐卡外,还有壁画艺术、各种类型的造象艺术、建筑艺术等等,这是一个浩如烟海的大体系,除宗教意义之外,还是一个无限大的文化艺术宝库,理论研究的作用就是找到打开这一宝库的智慧之钥。显然、国内外关于藏传佛教艺术的研究很少涉及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世世代代古代艺匠及广大受众的审美习惯、审美观念、审美方式、美学理论这类课题。比如影响传统唐卡五百年之久的勉唐派风格,其历史性贡献是将唐卡这一外来艺术形式全面改造为藏族本土艺术,这样的本土化艺术一定是包含着审美方式和创作观念本土化的,也一定会有藏族特有的人本精神渗透其中,这些重要的最生动的方面却被理论界视而不见了。关于唐卡的理论研究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正如作者在《郎卡杰唐卡风格与流派》一文中论述的朗卡杰艺术,应该是唐卡艺术史上出现的一大奇迹,其作品呈现的艺术独创与超常想象力令人震惊!我们由此看到了极其神奇、独标异彩的另一个唐卡艺术传承。
伴随我国改革开放的大潮,唐卡艺术早已走出雪域走向世界,引起广泛关注,而相关的理论著作则太少了,刘忠俊这部《唐卡艺术——传承与创新》的出版就显得特别及时,谨致由衷的祝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