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藏文化 >> 浏览文章

​尽精微,致广大

甘孜日报    2017年08月21日

     ■韩书力

    西藏传承千年的绘画艺术,在其悠久的历史长河里铸就了诸多艺术流派和煌煌文化高峰,这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汉、藏两个民族在上千年的历史里,彼此互相影响、交织和融汇,成为文化交流的主律。

    康巴高原正好位于汉、藏交汇之处,这里山川雄伟、江河奔流,画家刘忠俊就出生在这里。作为一名生长在民族地区的汉族人,虽然和自己的母体文化相距甚远,但是人杰地灵的康巴大地,却给了他学习藏文化的最佳福缘。忠俊热爱这片文化沃土,他在生活中和康巴人民结下深厚的情谊,并有幸受到很多藏族画家的厚爱。包括著名美术理论家康·格桑益西教授、第十世班禅大师的画师洛松向秋先生以及唐卡“噶玛嘎孜画派”优秀传承人布根先生,他们都倾心指导这位汉族弟子学习传统唐卡绘画。忠俊在老师们的无私培养下,虔诚地渐进入神秘绚烂的西藏美术殿堂。受益于这片热土的滋养,他对淳朴善良的藏族人民充满感激、对博大精深的藏文化充满兴趣、他用自己手中的画笔来描绘和歌颂这神奇俊美的康藏大地。

    我和忠俊是从“和美西藏”画展开始相识,他的作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12年,西藏自治区组织的“西藏和平解放60年·重大题材百幅新唐卡工程”开始实施,当时由西藏美协负责工程的组织工作。机缘巧合,忠俊作为康巴画家代表来拉萨采风,我们便邀请他创作《格达活佛》和《进藏途中》两幅康区题材的新唐卡。西藏唐卡是神本主义的绘画,要将有着悠久历史传承的唐卡绘画推陈出新,并把当代新西藏、新生活、新观念、新面貌融入到样式化的艺术形式中,无疑是困难重重。画师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精湛的技艺,并且坚守“唯唐、唯新、唯美”的审美旨趣,还要对草图经过多次修改和完善,绘制过程更是要保有虔诚静谧的心境才能顺利完成。他创作的《格达活佛》是在保留了早期唐卡的构图元素和审美特质的基础上,巧妙地融入五世格达活佛的生平经历。其人物造型不仅符合传统唐卡绘画样式,还把格达活佛为国牺牲、沧桑无悔的精神表现的完美而得体。这幅新唐卡在绘画内容的变化和绘画形式不变之间找到了比较好的平衡点,因而得到了专家组的一致好评。

    此后他又创作了新唐卡《进藏途中》,并在此基础上成功嬗变出具有唐卡审美特质的中国画作品《川藏公路》。这件作品巧妙融汇了汉、藏两个民族的艺术审美,为当代工笔画增加了新的风貌,实属难得。在全国展览中得到专家和观众的好评,荣获“中国百家金陵画展·金奖”和“第八届四川省巴蜀文艺奖·美术金奖”。这也奠定了他艺术创作的一个新起点,即在现实主义题材的绘画创作中,融合传统唐卡绘画的审美。这不仅让观众内容上领略雪域高原的神奇与壮美,更能从中品味出西藏文化从传统到当代、从神本主义到人本主义的无缝连接,也为当代西藏美术的创作路径提供了良好的和借鉴。

    忠俊在多年美术创作中,也对西藏美术理论特别是传统唐卡绘画做了认真学习、仔细研究,并在日积月累的梳理后逐渐写成这本书。这是淳朴善良的藏族老师们对他的无私教诲、这是康巴藏区给他的丰饶馈赠!忠俊保有对艺术的赤子之心,保有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得到了雪域人民的接纳和圣山神湖的眷顾。

    我想起徐悲鸿先生倡导的“尽精微,致广大”,是希望美术工作者在专业中永无止境地追求精益求精,在人生中永无止境地追求更高的境界、更宽的视野、更大的胸怀。这也是我,一个同样热爱西藏美术、并以此为创作主旨的老画手对这位年青小伙的寄语吧。期待他继续潜心研究西藏文化精髓,创作出更多更好、融合汉藏审美的绘画作品。用自己的创作和理论研究为纽带,为推动汉藏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

  • 上一篇:唐卡艺术
  • 下一篇:闪光的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