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17年08月31日
■郑勇
有人说,援藏是一段历史,是一种精神,是一份骄傲。而我说,援藏是一种磨砺。是的,人生总有一些岁月令人终生难忘而后又成为新的起点。
2014年8月4日,我接到赴甘孜援藏的通知。临行时,单位领导和同事们嘱咐我在高原上保重身体,不辱使命,发扬奉献藏区的精神。刚到雅江那几天,由于海拔高导致我高原反应所带来的呼吸困难、四肢无力和夜不能寐的情况,使我几度迷茫。
当时,雅江运维班刚刚成立,各方面条件都很差,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及运维车辆。每次到变电站做生产准备、前期资料收集都是外面租车。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我坚持了两个多月直到雅江第一座220千伏变电站成功投运。在这两个多月时间里,我们运维班全员坚守,国庆和中秋都是在繁忙的工作中度过。那时的我很想家,自从我成家后从未和妻儿分开过这么长时间,每每在电话里听到女儿稚嫩的声音问我几时回家时,我内心总会涌起阵阵酸楚。这时,我也禁不住问自己:援藏是为了什么?为了响应省公司的号召还是为了自己的生活?但另一个声音也在告诉我:选择这条路就是选择了寂寞和坚持,也是选择了奉献,作为援藏工作者,我一定要在藏区留下我的汗水和努力,不枉我远离家乡亲人,不枉藏区人民的信任。
2016年3月,我从雅江运维班轮换至巴塘运维班。巴塘县素有“高原小江南”之美称,风景优美气候宜人,但是巴塘运维班工作生活条件却更加艰苦。距离驻地路途已接近1000公里,管辖巴塘、理塘两县,所辖各变电站点多面广,最远的110千伏理塘站坐落在海拔四千多米有“世界最高城”之称的理塘县,离运维班驻地近两百公里,还要途经海拔4685米的海子山,每次出行维护都是头昏脑涨、高反频发。最险的莫过于35千伏波密变电站,路途不远,但山高路陡行车颠簸不平,常有飞石滑坡一路惊险不断。特别是翻越海拔5000多米的扎瓦拉山,山上怪石嶙峋、白雪皑皑,一年四季冰雪不融,且气候变幻莫测,抬头是太阳高悬,低头也许就是飞沙走石、寒风凛冽。天地间苍茫一片,车辆行驶在山路上就像海上孤舟晃晃悠悠颠簸摇摆,不到一百公里的路程要4个多小时行程。每次到波密变电站都有一种壮士出行的感觉。但是我没有被这些困难吓倒,毅然选择了这片土地,选择了这份坚持。是的,我做到了。
三年时间里,我穿梭在雅江和巴塘之间,生活、工作虽然经历了诸多困难,但也丰富了我的人生阅历、锻炼了我的坚强意志。虽然告别了熟悉舒适的工作环境,但我得到了新的学习机会;虽然没有时间陪伴家人,但我熟悉了藏区,结识了新的朋友。
如今我依然在高原,在援藏路上。以后日子里,我将不辱使命,更加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务,以优异的表现向支持理解我的家人、向关心藏区的领导和同事们提交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