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藏文化 >> 浏览文章

江洋才让长篇小说的艺术特色

甘孜日报    2017年09月18日

     ■赵妍

    江洋才让自2008年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怀揣石头》又名《然后在狼印奔走》后,陆续出版了长篇小说《康巴方式》《康巴书》《马背上的经幡》《灰飞》和《牦牛漫步》,其中,《康巴方式》入围茅盾文学奖四十强。作品主题意蕴丰富,人物性格鲜明,具有深刻的价值和意义。小说在表现康巴人民积极乐观、坚韧顽强、昂扬向上等精神品质的同时,也表现了他们作为康巴人内心的骄傲自豪。本论文主要从小说中的民间文化、意象、生态意识这三点对文本进行论述,展现江洋才让小说的丰富魅力。

    民间文化

    江洋才让的小说充满了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作者在叙述人物的民间生活活动的同时,也吸取了民间优秀的文化资源,康巴藏区多姿多彩的民间文化给作者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民间神话传说、故事、歌谣、民俗、信仰等等融汇在作品中,不仅展示了康巴当地的地域特色,也表现了康巴人的历史文化和精神面貌。

    首先作者呈现了民间世俗生活场景,广阔的草原、牛毛帐篷、客栈、土路、农庄、河流等等,以及生活在康巴大地上的人民,他们忙着耕种、采药、料理青稞地、打铁等活动维持基本的生活需要,这些平淡的、日复一日甚至有些枯燥的生活,正体现了民间生活的真正形态,简单、自由和烟火气。他们与政治极少联系,相对封闭的生活地域使他们处于半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生活相对安逸和平静。虽然也有部分小说触及到现代性的文化和技术等对康巴人民的传统生活造成一定的改变,但总体上江洋才让的长篇小说多描写传统的康巴人民的生活,究竟现代性对康巴人生活等方面的影响有多大,作者触及很少,这正表现了作者对民间文化浓厚的感情。

    作者巧妙的运用了民间文化资源,首先是民俗的运用,将婚嫁、丧葬、庆典等习俗融入小说,使小说充满了浓郁的康巴民俗风情,这些民俗描写不是简单的介绍民俗,而是将民俗与人物命运、故事发展结合起来,如《康巴方式》中老羊倌死后的丧葬活动,做法事、念经、超度亡灵等,这些习俗一方面推动着故事进展,另一方面也表现了老羊倌死亡的偶然和无奈。《然后在狼印奔走》写到婚嫁习俗,新娘骑在马背上,头戴火红的狐皮帽,身穿被揉得如雪般洁白的皮袍,送亲的人手持悬挂彩布的箭杆,一系列仪式举行完之后,新娘进入屋内。在这个习俗描写的铺垫中,作者突出了新娘色吾拉嫫可怜的命运,当她的父母相继死去后,只有新郎愿意娶她,愿意带她离开那个令她伤心的故乡。因此,民俗的应用对于凸显人物命运,结构故事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除了民俗的应用之外,作者还广泛的运用了康巴地区丰富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歌谣等,这些民间资源的运用使小说充满了故事性和厚重感,表现了康巴人民的历史、生活和想象。如《康巴方式》中讲到一个故事,“那是在部落还没有青稞种子的年代,每个康巴人的内心都弥漫着不祥的气味,当时的部落头领据说是卡瓦神山的儿子下凡,但面对如此的困境也无能为力,他派了很多人去寻找种子,都无济于事,这时他只能向他的父亲卡瓦神山祈祷,几小时之后,草原上刮起了昏天黑地的大风,随之又骤然停止,就在这时,一个赶着三头牦牛领着一条狗的驮脚汉出现在了人们的面前,原来小狗嘴里衔着青稞种子,这青稞种子解救了康巴人民,从此康巴人就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矩,每户人家都得善待走到家门口的驮脚汉。”这个故事表现了康巴人的历史文化和传统习惯,作者讲述了很多诸如此类的故事,有关于勇气勇敢的故事,对好马的深深向往的故事,生命无常的故事等等,使小说不仅充满了情节性也增加了很多趣味。神话、传说多表现了康巴人丰富的想象,“传说,地平线那边有一个金色的湖,太阳晚上就沐在里面,把整个湖水煮得滚烫滚烫。”康巴人个个都能歌善舞,兴致所至,往往高歌一曲,甚至家里每个人都会轮流唱歌,表达此时的心情,一次,阿爸买到一把好的镰刀,心情非常好,就唱到“青稞穗的头颅随着风向左倾去。英雄啊英雄,你千万莫要错过。挥舞你手里最好的镰刀从右扫来,从右扫来,”随后铁匠、阿妈和哥哥都唱歌表达了内心的喜悦,康巴人随口就能唱歌,反映了歌谣的民间化和普遍性。其中关于爱情的歌谣更加触动人心,表达了爱情的伟大和甜蜜,《然后在狼印奔走》中表现了日努朵交对于吉玛的相思,“顺着水漂一瓣花叶给你,是想让你喝水时,饮进我的思念。顺着风抛一瓣花叶给你,是想让你看见时,想起我的容颜。顺着路撒一串花叶给你,是想让你触到时,想起我在等你。”日努朵交在思念吉玛的时候,自然而然的就唱出了这首歌,这种自然而然的行为正表现了这歌声是发自内心的,这首歌谣优美动人,感动甜蜜。又比如《马背上的经幡》中桑周和娜拉历经阻挠在一起以后的歌谣,“清水里洗过身子的是龙王葛桑的女儿。草原上赛马夺魁的是英雄巴扎的儿子,嗨嗨,他俩走到一起了,一起了,就连大地上的雪山也要羡慕得打开一条缝来……”,在这首歌谣里他们的爱情被比作英雄和公主的爱情,使普通人的爱情也如英雄和公主的爱情般童话和甜蜜,平凡的人也有属于自己的辉煌的爱情。

    作者通过这些民间文化资源的使用,使小说在叙述故事的同时,增加了康巴民族独有的精神文化,不仅塑造了典型的人物形象,精彩的故事情节,也将康巴民族的文化内涵,康巴人民的精神风貌展现了出来,使读者在读小说的同时也领略到了康巴人民的民间生活和精神实质,扩展了小说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意义,使小说具有更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价值。

    意象

    意象是中国古典美学研究的一个范畴,孔子曾说“圣人立象以尽意”,意象主要是强调意,象只是意的表达工具,因此意象是表达作者主观态度的具体的物体,通过意象的呈现,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在小说中都得到表现。艾略特说作家表达情感不能象哲学家一样直接表现,而要找到一种客观对应物运用一系列意象来象征性的表达。作者江洋才让在他的小说中运用了寺院、路等意象表达他的思想,这些具体的事物反映了作者深刻的感悟和思考。

    传统与现代这一主题主要表现在小说《康巴方式》中,康巴藏区作为藏族人聚居的地区,由于与外界的联系少,保留了很多的传统,比如传统的宗教,寺庙,生活习惯,但现代的一些先进的东西同样不可避免的被带入康巴藏区,随着与外界道路的畅通,拖拉机的使用,小商店的出现,马车的被淘汰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使老一辈的人感慨不已。历史在冲突中前进,“文明一来,野蛮社会立时如汤化雪一般,土崩瓦解,”是不现实的。传统与现代究竟如何取舍,是康巴人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比如灶肚里的火应该燃烧起来以保住前一晚的火种这个规矩在渐渐打破,诸如此类的传统都在随着现代文明而渐渐消失。民族文化的失落,现代性的探寻,这种冲突和矛盾体现着一种时代的进步。

    寺院和佛教是藏族人的传统,建筑寺院既是一种精神信仰也是一种历史的言说,没有寺院就相当于没有历史,而没有历史的地方是可悲的地方,因此建筑寺院是必须和必要的,阿爸和铁匠负责画草图,哥哥买椽子和大梁,全村人打地基和建筑寺院,最后找专人画壁画和上色,在全村人的努力下寺院很快就建造起来,从这个时候起村子里开始了有确定历史记载的时期,寺院的建造传承从前的文化,开创新的文化。寺院更是宣扬佛教的场所,传统佛教教规仍是人们思想行为的指导,即使现代观念进一步渗入藏区,佛教对人们的影响都是根深蒂固的。在整个社会现代化的过程中,寺院和佛教使康巴人找到自己,寻求到一种精神的回归。康巴人骨子里的民族自信和民族骄傲是不会消失的,只会随着一代代康巴人永远的传承下去。 (未完待续)

 

  • 上一篇:抓住“此刻”
  • 下一篇:用音乐诉说别样家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