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藏文化 >> 浏览文章

马湖边的少年

甘孜日报    2017年09月19日

    ■凌仕江

    听说马湖很远。

    最远的是,在一个人的引擎搜索里,找不到马湖的蛛丝马迹。而此时的想象,任何一个参照,都无法抵达真实的马湖。一路上,我的想象没有离开马。白马、黑马、灰马、野马、棕色马,它们停在轻风拂过水面的湖边,站着睡觉,偶尔睁眼看见自己立在水中的表情,安静、唯美、但不孤独。在阳光投射到湖面的瞬间,马儿们甩动尾巴,挪动悠闲的步子,吃草。

    作为行将抵达马湖的人,我只想呼唤一匹马的名字,做一回真正的骑手。

    车过乐山、转道犍为,进入沐川地界,沿着金沙江边走。天色已经被雾霭涂脂抹粉,山下的金沙江成了谷底几块绿汪汪的钻石。那幅关于马的生动画面,一直伴我临近马湖。

    一匹马都没有的马湖,彻底模糊了一个人清晰的想象。当想象力被绝望扼杀,剩下的只有别无所求的接受。零星的人家,稀落的商铺与酒店,在冬日的马湖边尽显萧瑟。不少骑摩托的彝人,在路上穿梭,有的载着一家四口,满面笑意,像是赶集归来,这让马湖维持了几分原野的生趣。山上的炊烟若隐若现,山际边沿有一些瘦弱的树子,山坳下隐藏着村子,不难想象曾经这里有过的林荫沧海。几道绿得人舒心的菜园,像是经过裁缝之手残留于此的布条,在湖边以一种自然清新姿态,缓解了我们久居尘世的焦渴与期待。

    我是第二天渡船去湖心的海龙寺遇见少年的。他与爷爷、弟弟,穿着民族的盛装,伫立码头,的确称得上一道扎眼的风景。他们仨,服装色彩各异,尤其是少年身上一袭棉麻编织的擦尔瓦,看上去十分俊美、华丽。布匹下垂的边沿有长长的穗须,像树干上吊着的麻丝。而裹在擦尔瓦里面的却是色彩夺眼的小坎肩——粉红、翠绿、白、黑、黄、蓝堆积在一起,这强烈的色彩对比,让人想到的是舞台和舞者。

    人们争着与这道风景合影留念。背景是高山上的湖水,可以看见湖底野草生长的湖水,不是我想象中的蓝和绿,而是墨色被经年过滤之后的清澈之水。我顺手将少年拉到身边,悄悄地问:你今年多大了?十六。羞怯的少年,低着锅盖头,除了那两个字,一句多余的话也没有。他们挥着手,跳上船,要渡到湖的对岸去。

    下午,在一场彝人的盛会上,忽然又见到了那个彝家少年。他怀抱月琴,在一群披着擦尔瓦的高大舞者中间,显得有点渺小。即将登场了,他那张俊朗的脸,始终没有笑容,面对人山人海的观众,他时而低头看一眼月琴,手指不自觉地拨弄琴弦,表现有点儿拘泥。当音乐响起,少年很快被淹没在舞者中。那么多舞者铺满狂欢的舞台,其中有一些男舞者脸上涂了几团黑灰,女的化上了漂亮的妆,男女老少,裙舞飞扬,色彩斑斓,眼花缭乱,目眩神迷。

    我没有看清少年的表演,他在庞大的彝人表演队伍中,没有显山露水的位置与角色,只是一种融入,像是习惯了被雾气与山野笼罩。舞台周围时而传来的笑声,如微风波动的湖水,舞者灿烂的笑脸,像山野正艳的索玛花。不经意抬头,少年已站在离我不远的观众席上。我站起身,向他招手。他看见了我,表情依然生涩,抿了抿嘴,终于露出带酒窝的笑意。

 

  • 上一篇:用音乐诉说别样家乡情
  • 下一篇:碎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