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藏文化 >> 浏览文章

唐卡溯源

甘孜日报    2017年09月20日

    

    《绿度母·阿底峡·仲敦巴》波罗风格早期。

    药师佛及两菩萨。

   新嘎孜派作品《密集大变头》。

    ■刘忠俊 文/

    尼泊尔美术的影响(公元十四——十五世纪上半叶)

    公元十三世纪,印度波罗王朝覆灭。佛教中心超戒寺被毁,大量的佛教艺术家和工匠逃到了尼泊尔马拉王朝,所以尼泊尔的艺术是从这个时期开始发展强大的,这相当于是“艺术的接棒”。尼泊尔的绘画风格,就没有石窟的概念了,透视立体也逐步被消解,然后用卷草等纹样填满背景,画面变得平面化、精致化了。

    夏鲁寺风格。公元十四世纪,西藏萨迦势力兴起,昆氏家族请了包括阿尼哥在内的许多尼泊尔艺人来西藏从事佛教艺术工作,这就是尼泊尔画派在西藏的兴起。当时,在尼瓦尔艺术家中有一位叫“阿尼哥”(阿尼哥,Anigo12441306,建筑师,元朝雕塑家,工艺美术家。尼波罗国人,为王室后裔。其祖名密迪迩,父名腊可纳。阿尼哥于1244年出生在尼泊尔加德满都帕坦城。1260年,阿尼哥带队抵达西藏萨迦寺,完成了黄金塔的建造任务之后,被爱国爱教大师、元朝帝师八思巴带到了元大都,举荐给元世祖忽必烈。当时,他担负大护国仁王寺、大圣寿万安寺等皇家大寺的兴建任务。)的工艺美术大师。因为他突出的才能,而被视作“工巧天毗首羯摩”在人世间的化身。八思巴不仅委任阿尼哥主持修建了萨迦金塔,还把他带到了北京城推荐给元朝皇帝忽必烈。在中国内地,阿尼哥主持设计修建了北京妙应寺和五台山等地的大白塔。同时,阿尼哥还是一位优秀的画家。传说这幅尼瓦尔风格的唐卡《绿度母》就是阿尼哥的作品。画面构图整体、细节考究精致、设色典雅,这也是尼瓦尔艺术的风格特色。

    藏区的审美是在印度、尼泊尔的精致之外,加入了高原的粗犷和朴素。比如:藏族服装的羊皮面料是粗糙质感,藏民就会在领袖处做很精致的装饰;藏房外墙是由石块修砌的粗犷风格,门窗处就会装饰得繁复而精致。从整体上看来,青藏高原也是一种粗犷的美,而点缀于高原之上的寺庙村寨又是精致的美。粗犷和精致的对立统一,互相结合的状态,恰恰是西藏审美的特点。

    当尼泊尔精致风格的绘画传入藏区,通过藏族画家静穆的心灵,将粗犷和细腻的相交织,把红色和绿色共交响,让妩媚与庄严相融合,形成了具有西藏审美的风格变体。其中,夏鲁寺绘画就是这种典型风格。它有着大面积的色块对比,又会在局部做精致的装饰,这正是尼泊尔艺术影响下的西藏绘画风格。

    从色彩学上讲,补色搭配有三对,其中黄紫、橙蓝这两对补色都存在明度差异,所以搭配使用时,比较好处理。但是红色和绿色的明度很接近,当这两种颜色搭配在一起,会带给我们剧烈的视觉冲突,极不容易调和。但若是处理得好,红绿搭配会有一种独特的美感。比如夏鲁寺壁画《听法菩萨》就是这样。画面上的红色像汹涌澎湃的热情,而绿色素雅安静、温柔祥和又让画面在剧烈冲撞中有所缓和;加上朴素大方的造型、精致细密的纹饰让夏鲁寺绘画有疏有密、刚柔并济而独具美感。另一铺壁画《文殊菩萨》也是采用了红色和绿色搭配的对比色调。菩萨造型相较于印度波罗风格来说,脸庞和下巴变得比较小,而额头和眼睛变大,接近尼泊尔人的长相。

    江孜风格。从公元十四世纪至公元十五世纪,随着汉地画风和夏鲁寺风格的逐渐融合,再有审美本土化的加入,在江孜以白居寺为核心的地区形成了一种具有藏民族独特审美的“江孜风格”。江孜绘画风格是受到很多中原美术的影响。比如白居寺壁画《四大天王》中的“东方持国天王”,他穿戴着内地的甲胄和官帽、脚上穿着汉地草鞋;此外,用云来意味天空,用花和土说明地面,有了天空和地面组合,画面就有了空间的观念,这都是受到汉地绘画影响的结果。

    汉地风格进入西藏后也会逐渐地本土化。比如白居寺壁画《持戒菩萨》保留了汉地绘画里大面积的天空、卷曲的云和竹子,以及明代高靠背佛龛,而菩萨的形象却开始本地化了。经过夏鲁寺绘画和汉地绘画的多年渗透,江孜绘画逐渐把中原、尼泊尔的美术风格完美融合在一起,开始形成了具有西藏本土特色的绘画风格。

    古格样式。公元十五世纪,江孜风格传播到了阿里地区,跟之前的克什米尔风格相结合,在古格王朝产生了“以克什米尔风格为基础,融合了卫藏传来的江孜风格,具有强烈古格地域特色”的“古格样式”绘画。古格样式的作品主要保留在托林寺和古格王宫遗址中。比如古格红殿壁画《白度母》,背后的神龛上已经演变成尼泊尔的纹样图式,但菩萨的姿态造型还保留着克什米尔绘画中丰乳肥臀。

 

  • 上一篇:七十味珍珠丸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