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17年09月20日
■南泽仁
做完一天的活儿,已近黄昏。细数着河岸上一棵棵茂盛的柳绿归家,十五、十六棵之间立着一个我,像依附树根生长起来的另一类植物般茫然。我伸手去触摸我的脸,一面冰冷的玻璃橱窗便徐徐打开了。
一面朱砂红的墙壁正中,立放着一尊金色的佛陀还有它金色的微笑,我回应以微笑。门旁一张长木桌前坐着一男一女,女子皮肤白皙正低头写字,男子见我进来 ,合放手中书本起身相迎。他们身后的白色墙面镀有一行蓝字隶书:南派藏医药文化展示中心。我随意浏览。店面右侧整壁墙分布着大小有致的木格子博览柜,每个格子都有一盏荧光探照着一个精致的丝绒盒子,里面躺着一枚用黄色、白色、蓝色绸布包裹的藏药丸子,显得秘密而珍贵。其余空间再无摆件。一曲轻轻吟唱的清净梵音始终弥散着似有似无的藏药草本味道,使人舒适安稳。男子站在桌边静待我继续观赏,并捕捉到我眼角处看他的余光,顺势伸出右手,打开手掌指尖指向后方开间。开间很长,有柔光灯照,靠墙两边装置着单个的玻璃展示柜,里面呈现有藏地苯教《甘珠尔》中的《四部医典》及其他藏医珍贵典籍。还有蒋扬钦哲旺波手书药方,形如经卷。两边墙面张贴着藏医宝典口传图集,有僧俗、年轻学生专注学习的光景。正对面的壁上张挂着一大幅手绘药王度母唐卡,色彩清新古拙且宁静华美。尽头转角是通向二楼的木梯,男子快步走来为我开启楼道灯光,我们一前一后轻踩木梯上楼的脚步声像走入了旧时藏房,要一起去寻找遗失在角落深处的獐牙挂件,月牙般精巧地升起在窗外的暮色里。
环顾二楼展览厅,分门别类地讲述了南派藏医药文化的起源以及经历。几张横竖摆放的玻璃橱柜里陈设着炼制藏药的各式大小铜器,有的年森已久,生发了绿色的锈迹。还有以时间为序,排列在橱柜里的包装藏药的袋子、盒子。排头的是一款手掌大小的麂匹口袋,缝合处连缀的针脚及其走向细密有致,袋口用一根圆润的细皮绳紧扎,极像出自一位打山匠之手,方便随身携带风湿骨痛类藏药。面前一页便签上一行手写体藏文简介,字体落拓不羁与袋子相衬。木质盒子,拇指般小、拳头般大,盒盖上雕刻的祥瑞花纹,从简约到丰实。四面墙壁依次张挂着各类图解,有形似西藏密宗功家所描述的按十二时辰的并化,自然而然周天运转的十二经络图,跟随图中密集的直线条指向相对名称,一目了然它在每一个正常人体内都相通相连。还有水晶玻璃制作的动植物及其他天然药材展示图,由六味、八功、十七德与各个药材的特性分类。动物图片色彩暗沉单一。麝香鹿,面目独特,明亮的眼光里暗含着离群居所的胆怯与敏锐;獐子,口衔树叶停立于山顶石砬之上,凝听风声精准地辨别时令……高原野生植物花卉色彩斑斓,走近,我都熟识,并能感知它们各自的气息,还有我与它们结识时的命运,只是不知它们作为药用还有另外的名字。嗡巴红布,蓝莹莹如钟形花朵,长在海拔三千米以上,牧人珍爱它有蔚蓝天空一样的颜色,并只在祭祀时才采摘几朵供奉佛陀。此处,它叫龙胆草。呢古瑟苤,长在海拔四千米以上,叶子阔大,叶脉如血脉般艳丽,牧人用它包裹酥油,久放味道独特纯香。此处它只有藏文名称。男子站在我身后不远处,我请帮着翻译,他用手遮挡住自己的额头,像一株羞怯的俄吉秀遇水后发出了蓝琉璃的光泽。
再回到一楼,木桌前落座的女子已在白纸页上描写了整页的藏文字母。我走近她,她抬起头微笑地看我。我说,这里也卖藏药?她说,我是跟阿多学习藏语文的外地游人,阿多是德格藏医宝典口传持有者,你哪里抱恙,可以请教他。我用手去扶住颈椎说,肩颈生痛,有时候要痛进睡梦里头。男子睁着清澈的眸子在一旁安静地听。那女子继续说,阿多从小在寺庙里长大,饱读经文及医学典籍却不擅长汉语,但都能意会,你把右手交给他把脉就好。我坐在木桌前的凳子上,把手伸向他,他轻拿住我手腕上的脉搏,沉思片刻后松开,从身后的柜子里取出来一盒藏药递给我。我在药盒上的藏文说明中寻找相应的汉字:七十味珍珠丸,成分:珍珠、檀香、降香、九眼石、西红花等70味。功效:安神,镇静,通经活络,调和气血……
“你吃下,梦不疼。”男子看着我满眼的疑惑,轻轻说出了梵语样微妙的汉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