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藏文化 >> 浏览文章

大地上的行走

甘孜日报    2017年09月28日

    ■朴素

    一个早晨或黄昏,我离开了久居的南方城市,向一个未曾去过的地方行走。前路漫漫,我的心情也空前地变得悲凉,旅途的艰辛几乎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前方的路充满了诱惑,想象中的前方之路的尽头是一个美丽的桃花源。但可能我也会被诱惑燃为灰烬。我无暇顾及了,一意孤行地走着,路边的野花野草默默为我送行。在最初的日子里,行走是一种乐趣,我随时感受着土地的芬芳气息。土地,就像一篇散文,却也撑持着丰盈的诗意。恨土地的大概是鱼。人与土地有一种亲切的温馨,俄国诗人叶赛宁说过:“在大地上我们只过一生”。

    走得久了,渐渐地体味了行走的艰辛,烈日、暴雨、狂风侵蚀着我日益麻木的心灵。在这种情况下我遇见了一条大江,我坐在江边,江风吹拂着我憔悴的面孔和发丝。江水滔滔,像一只永不疲倦的手哗哗翻动时光的日历,正如“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我从江边的短暂驻足中获得片刻的闲适,从喧嚣中挣脱出来,让心灵抵达空旷和宁静,让艰辛渐渐淡去,天上云卷云舒。大江无语,唯有涛声依旧,仿佛千百年来就是如此,人世间没有任何变化。

    一只鸟儿从我的头顶飞过,如同一枚飘逝的叶子,我觉得我的心在变轻,轻得如一枚羽毛,随时可能被风吹到没有尽头的深处。我渐渐感到江风的寒冷和虚无的孤独。我明白,我将继续走下去,大江只不过是我记忆中的一个片断,行走才是目的。漫长的旅程中我偶尔会与一些逶迤而至的山脉撞在一起,我是喜欢山的,在行走中读山是一种难得的乐趣。远远的读其苍茫,近近的读其清幽;粗读其豪放,细读其深沉。读青、读绿、读和谐,读静谧。与山相亲,其乐无穷。然而读山也只是一个片断,我必须走。

    艳阳高照,在路上的我发觉树木森森的好处。我在大树下坐下来,注目远方的道路,天上的白云悠然自如。附近的老农躺在树荫下,看着几头心爱的牛吃草。这让人想起泰戈尔的诗句:“我们和他一起把牛群赶到田野里,一起在树荫下吹奏长笛。”忽然之间,我的眼睛有些湿润,平凡的日子也如此美好。但我必须走下去,每一个人都会在大地上留下斑驳的足迹,这叫做生命的往昔——总有许多值得怀念的日子,总有许多不愿回首的日子,我们将这远逝的生命之旅称为记忆。

    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总结自己的一生,就是说,不是谁都能获得自然的赐予,在一颗饱满的泪水中探寻生命的隐秘与行走的乐趣。所以我必须走,一天二十四小时地走。我累了。我要倒下去了。太阳依然高悬着。我还是在走。我的灵魂早已出窍,现在走着的也许是我的灵魂。我抛弃了我的世俗的欢乐,在我的路上,已经没有了鲜花,没有了女人,没有狂欢的节日,没有酒。我只是在走,走呵,走呵,在行走中寻找行走的意义。

    在行走的日子里,我的手边仅有一册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在一颗饱满的泪水中探寻生命的隐秘与行走的乐趣。所以我必须走,一天二十四小时地走。我累了。我要倒下去了。太阳依然高悬着。我还是在走。我的灵魂早已出窍,现在走着的也许是我的灵魂。我抛弃了我的世俗的欢乐,在我的路上,已经没有了鲜花,没有了女人,没有狂欢的节日,没有酒。我只是在走,走呵,走呵,在行走中寻找行走的意义。

    在行走的日子里,我的手边仅有一册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撰稿人、探险家洛克的一本关于云南丽江的厚厚的书。洛克进入云南丽江之后,他攀登山峰,探测河流,收集标本,拍摄照片,十多年后,他的生命背景上多了一张丽江地图,多了一份行走的标本。丽江对于洛克,已经不是地图上的名词和一个蛮荒世界的模糊知识,而是云南西部那些雄伟的高山、青黑色的河流、空气、风、雪山和森林,是一口流利的汉语、东巴教的神灵世界、对丽江粑粑的偏爱以及风流韵事,和土司们的友谊、在秋天发作的风湿。我在洛克的书中寻找到一种安慰,对于我来说,行走便是生命中的丽江。

    终于在一个雨夜,我抵达北方的黑龙江边。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渐渐淡去,我开始怀念故乡。平生第一次走过如此遥远的路,我的内心有种难言的忧伤。我发现,这北地的雨声与我故乡江南的雨声,也没什么不同。只是,母亲距我很远。那一夜,我结束了自己的行走,但以另一种方式在思想里闭目行走,领略自由的魅力。西人鲁克烈斯有诗云:众生互相传递着生命,正如赛跑的人一般,互相传递生命的火把。也许,行走就是生命中的火把,照亮我们人心深处的黑暗。

 

  • 上一篇:低语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