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藏文化 >> 浏览文章

甘孜州民主改革试点和三项改革工作的开展

甘孜日报    2017年11月24日

     ■王佐

   195512月底至19561月,康定地委召开了第六次扩大会议,专门研究甘孜州民主改革问题,并对各县的民主改革作了规划。1956116日至323日,在康定召开了州人民委员会和州政协委员扩大会议,参加会议的有上层人士89人,会议具体协商讨论民主改革问题,与此同时,农业地区各县也相继召开县府扩大会议,协商讨论所在县的民改问题。参加州、县会议协商民主改革问题的上层有927人,他们通过学习讨论和具体协商,在会上都同意进行民主改革,大多数还写了申请书或提出口头申请,要求实行民主改革。

       丹巴县、康定县之鱼通、孔玉两区的民主改革试点,于195512月下旬即着手准备,为加强力量、取得经验,地委从机关抽调了一批干部参加试点工作。19561月,试点工作全面展开。18日,丹巴县召开县农民代表大会;10月,由干部和积极分子800余人组成的工作组下到各乡村开展民主改革工作。

       在改革试点过程中,党始终把依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作为工作重点,很快在农村造就了贫雇农的优势。对僧俗上层人士,始终坚持团结、教育、提高的方针,注意斗争策略,防止干部和群众的过激情绪,如坚决不动“浮财”,群众起来后,坚持“背靠背”的诉苦斗争,既要发动群众倒苦水、挖穷根,又要团结和保护上层人士不受大的冲击。在政治和生活待遇上,对拥护民主改革的上层人士做好妥善安置,先后安置了52人,其中在改革过程中安置了19人。对敏感的宗教和寺庙问题,坚持贯彻执行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坚持民主改革政策中对寺庙的有关规定,对喇嘛不划成份,对寺庙拥有的土地一律不动,对寺庙所拥有的债权,在群众迫切要求解决时,经与寺庙协商同意后进行清理,由国家帮助群众偿还。改革试点于19563月完成。通过改革大都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寺庙土地和牧区土地除外),使约占总农户60%的无地、缺地农民得到了土地;废除了放贷和乌拉差役,解放安置了娃子,建立了在党领导下人民当家作主的县、区、乡政权。在丹巴县等地的改革试点是成功的,整个改革过程对社会稳定没有造成影响,是一次成功的和平改革。

       除改革试点地区外,按照省委指示和地委六次扩大会议的部署,在全州其他农业地区开展了以废除地主阶级高利贷和清理富农债务、废除乌拉差役、解放和安置娃子的三项改革,以发动群众培养骨干力量,为下一步民改创造条件,东、北路农业地区各县干部于19562月上、中旬即下到农村开展工作。干部下乡后,首先宣传政策,组织群众大会诉苦,提高群众阶级觉悟,以迅速打开工作局面,然后在群众中扎根串连,建立基层农协,组织武装自卫队,向地富借枪,实行枪换肩;最后在发动群众的基础上,划分农村阶级成分,进行三项改革。很快,整个农区三项改革就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了。截止19564月,农区共有74个乡13万余人口的地区基本完成了三项改革,废除封建农奴主高利贷折合粮食208万斤,清理富农债务和部分寺庙债务折合粮食86万斤,废除了乌拉差役、解放和安置娃子813人,并在部分地区调剂了地富和个别寺庙土地3万余亩。此外还动员封建农奴主无偿献粮287万余斤(后改为征购),征购了地富和部分寺庙多余粮食223万余斤,解决了贫苦农民春耕所需的种子和口粮。三项改革开展后,大批农民群众加入农协会,农协会员占当年农民数的73%,自卫队员占总人口的8.7%,拥有枪4949支,涌现出农村积极分子3574人。三项改革在开展过程中虽然也出现了诸如违反政策、工作过激过“左”的情况,但从总体来说,仍然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为民主改革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遗憾的是,三项改革在一些地方尚未开展或正在进行中(主要是南路各县)时,甘孜州就发生了大规模的武装叛乱,因此地委不得不于19564月下旬决定暂停三项改革。

  • 上一篇:木雅藏戏在岁月的磨砺中传承
  • 下一篇:色达,住在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