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藏文化 >> 浏览文章

我的『线性素描』《茶马古道》

甘孜日报    2017年12月04日

金泽花 /

摘要:用五年时间将线性素描山水画作为一个课题来研究,虽然不易,但惊喜与感悟颇多。在我刚开始创作茶马古道之时,有人问我:给谁画的?拿来卖的吗?我连连摇头,问者满脸疑惑。也有同行对我创作大幅素描山水画有些不解。其实我没那么奇……

首先茶马古道从字面上讲,就是指古道之上的茶马故事;从广义上讲,它不仅仅指的是单纯的的故事,它表述的是整个藏区原始经济贸易的一种形式;也是藏区经济贸易发展史与藏区归属变迁史的一个缩影。如果想用绘画艺术形式再现茶马古道,那么古道就是主线,古道就是线索。有了古道才有古道之上的茶马故事。古道又必须要有大地山水的承载,没有大地山水哪儿来的古道?没有山水怎么能表达出的艰险,幽深与无尽呢?而且,也不只是艰险,还有平坦之。不管是长的,短的,都有相对的艰险平坦。就是现在平坦的高速路也潜藏着人为的危险。人生之如此,仕途之,经商之,尽是如此。表现出时而风和日丽,时而阴雨迷蒙、风雪交加的古道;时而艰险、时而平坦的古道,那才是完整的,有血有肉的,合情合理的。也只有表现好这样的,才能突显出古道之上的星点古镇的变迁史及马帮、背夫、支应乌拉差役的穷苦百姓的完整生活。如果只体现艰险,那只能是局部阐释而已。

其次,我认为历史画应该是有根有据的画作。不像抽象画、意象画等,它应该具有叙述性。我觉得一幅好的历史画作,不管是山水或是人物画,观者第一眼看上去要美,或是宏大,或是震憾等,第二眼、第三眼细看,能看出内容、故事来,而且是精彩的。

那么,要想达到这样的山水画效果,必须先用具有可改性线性素描在结实的画布上构图起稿,不断的锤炼、提升。将线性素描山水画作为一个课题来研究。

在创作之初,按照茶马古道东线的实际地理方位,从东往西(从右至左)构图。先将第一重镇打箭炉(康定)的实际地理方位,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利用垭口雅加埂亮出其全景。以南来的背夫,北往的马帮点缀其间。东南边以大渡河上的烹坝渡口作为近景。接着表现雅砻江上的第一大渡口——中渡(雅江),以它最繁盛的赵尔丰时期为重点。并把往西南去向理化(理塘)的古道,照着实际行旅的感觉,转向西北画至剪子湾山,再朝西表现海拔四千多米的理化(理塘)。此地是大雪山之间的一处广袤草原,藏传佛教自古兴盛,其中长青春科尔寺是全藏区有名的寺院,应该是一个看点,但南边还有第二高峰格聂神山,沙鲁里山脉延伸西南边。理化按地理方位应该在靠北的高处。可按常规,在极高极北一座古镇,与中景、近景的古镇关系不好处理,故决定将理化隐藏于雪山之间。最后就是巴安(巴塘)塞上江南,它得益于茶马古道的开辟,在近现代出了众多栋梁之才。虎头山美景也很值得表现。但巴安实际的地理方位是东北向西南延伸的一块狭长开阔地,并自西向东观之最为美,故我又将巴安(巴塘)古镇的实际地理方位向逆时针方向旋转,将西观之美景作为南观来描绘,将金沙江与竹巴笼渡口靠近巴安一点作为近景,画面显得更紧凑一些。

在大的构图及表现内容确定之后,忘掉西画的透视原则。把自己当做自由飞翔的雄鹰,以心中记忆的地理方位及景象,从东往西,从南到北,边飞边画。时而飞入谷底,时而掠过山巅又入深涧;时而沉迷于一个景致,时而顾盼与四周景致的连贯和顺逆关系;时而飞近,笔不到意到地嬉戏于线条的轻重缓急、曲折迂回之间。以表达岩石刚劲有力、跌宕回转、自然天成的气势与生动的姿态。时而飞离画面,掌控大的趋势、大的动感。虽然古道之上天空的云朵及云海千变万化,多姿多彩,但为了突出主体山水,我做了大胆的取舍,以大片的空白取代天空、云海,求其大虚、大实的相生。在山水的大实间以三条大江及星点瀑布、羊肠小道的小空白破实、破闷,求其空灵。不足之处又以茫茫云雾加以补充,并通过对雾罩山林隐约松等的细致刻画,求其实而不闷,虚而不空。更注重云雾的巧妙布置,使承载古道的大山及脉络走向的最为突出,最为明豁,增强其主体的视觉冲击力。在主体之中又分主次,以极黑极白的对比形式突出精彩部分,布置画眼,突出大的走势和大的动感。在山与山之间,稍作参差错落或逆势动感做辅料,以为顺势起波澜力求在画面上造成蓬勃灵动的生机和节奏韵味,以达到中国绘画特有的生动性。

在初稿完成之后,我对线性素描山水画有了百分之八、九十的把握,并且得到了李焕民老师的认可。放大稿就更大胆地进行了明暗黑白灰的处理。但我的明暗黑白灰与光线没有任何关系。只是主要的画得深入、抢眼一些,次要的处理得弱一点、虚化一点而已。也就是将墨分五色提前演示,提前找到最佳笔墨效果罢了。还有初稿完全是根据资料,根据我采风时的所见、所想、所感而一气呵成的。第二稿就甩掉那些条条框框,根据自己所学的创作山水画的知识、法则,任凭感觉进行大胆的修改,该强调的大胆强调,该虚化的虚化,高低错落加大,左右避让协调,夸大动感、韵律感。把握大的走势,又注重小情调的点缀与调和。

在不停地调整,不断地深入,并享受、沉浸其中之时,时光也悄悄更替了好几载。收笔回头,我竟用了5年时间来完成线性素描山水画——《茶马古道》。我的课题研究也总算有了眉目,有了成果。可以向多年来给予我谆谆教诲的恩师们作一汇报,特别是我的线性素描导师——唐勇力老师。并将这创作感悟及研究成果分享予有同样爱好与志向的朋友们。还想真诚地讨教各位山水画大家,希望有更多的批评与建议,以更好地完成我的绢本水墨《茶马古道》。

用五年时间将线性素描山水画作为一个课题来研究,虽然不易,但惊喜与感悟颇多。

在我刚开始创作茶马古道之时,有人问我:给谁画的?拿来卖的吗?我连连摇头,问者满脸疑惑。也有同行对我创作大幅素描山水画有些不解。其实我没那么奇葩,只是每个人想要的不同而已。我花费大量的财力和精力去采风、写生并潜心创作《茶马古道》,是因为我长在茶马古道,是茶马古道养育了我,是我的责任感使然;为什么还要画一幅难以参加常规展览尺寸(966×266cm)的作品呢?是因为茶马古道东线艰险而又壮美的河山及所包涵的故事,用较小尺幅难以表达尽兴。再则在藏族唐卡布上用铅笔勾勒和皴擦出中国山水画的意境,是一种新的尝试,也是中西文化的再一次交汇。

是,素描不算什么大的画种,但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也应该是每位造型艺术家抓形,实现以形写神必备的基本功。不过近年来,有些画家的作品是从自然界搬来的,照抄图片,甚至直接喷绘,然后摆上笔触敷色搞定;还有的从较高品位的作品当中截取一部分加工加工,美其名曰走捷径,还大肆宣扬。如此这般,省去造型基本功训练这一环节,画素描确实没什么意义了。但当初西学东渐的初衷是主张对景写生,尊重客观对象,提高画者的造型功力,而不是照搬客观对象。尽管在是重写实,还是重表现 是重西画法并采古人的技术发挥自己的天才,还是以西方艺术之长补东方艺术之短方面有过激烈的争议,但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实现合中西而为画学新纪元,改变专注临摹而不事创造的因袭空疏之风素描作为捕捉客观对象的手法、手段而被引进。又引起了西方素描是否适合于中国画的基本功训练的讨论。其中浙江美院的潘天寿老先生在《关于中国画的基础训练》一文中讲:我不是说中国画专业绝对不能教西洋素描。作为基本功训练,中国画系学生,学一点西洋素描,不是一点没有好处……”画些西洋素描中用线多而明暗少的细致些的速写,确实是必要的,一是取其训练对象写生,再是取其画得快。只是中国画系除共同的理论课以外,其它的项目很多。如诗词、书法、篆刻、画理、题跋等等,哪有更多时间费在专摸明暗的素描上?虽然有人说素描课也可以画白描、双勾,然而一般人认为素描就是西洋的素描一套,白描、双勾是不在内的。如果中国画基础训练的课程名称,将素描二字用上去,一般人执行教学时,就教西洋的素描而不教白描、双勾了,为了避免误会,怕耽误学生就主张不用素描的名称等。在当时这样的分析非常客观,非常明确,非常精辟,为多年后形成中国画独立的基本功训练方式的理论构架指明了方向。

后来浙江美术学院在潘天寿老先生新的中国画教学思路的影响下,曾聘请罗马尼亚的博巴教授来教结构素描。并在方增先、舒传曦等先生努力下,有了一个较清晰的中国画素描教学体系——强调形体结构,不强调色调和光影。90年代初,还在浙美教学的唐勇力老师致力于素描教学,投入很多精力,在教学实践基础上提出了线性素描这个观念。他认为结构素描在中国画的实践当中只能作为一个中介,实际上它最终的落脚点还是要落实到线性素描上,并提出其理论基础比较完善的三个理论:观察方法的理论,认识方法的理论,表现方法的理论。

我曾经走了一些弯路。从对线特别敏感的学生,到老师指引下学习光阴素描,学习油画,成为班里画光阴素描的佼佼者。在工作之后又回到学习白描起稿,进行新藏画、工笔画创作的新路上。其间,我经常误将西画比较写实的色彩造型方法,照搬用于单纯以线造型,且比较概括、提炼的中国画线描稿上。故作品每次上色之后,不如白描稿生动,甚至有些别扭。思来想去不得其解。庆幸的是,后来有机会上中央美院升本科,系统地学习中国画全科;然后成为唐勇力导师工作室的访问学者,学习和研究人物线性素描写意性工笔画等。至此,我才真正回到中国画领域倘徉,重拾以线造型的训练、表达方式,学习以线、面结合的方法捕捉对象之形,经营位置。并接受了一些写意性工笔画的思想。逐渐使我明白,当初潘老先生为什么中国画的基础训练课的名称都不主张用素描二字。因为素描白描抓形的方法都不同,前者是以块面、明暗来抓形,服务于表现比较写实的,追求光阴、块面的油画作品;而后者是以线条勾勒对象的轮廓,主要是捉神情骨气,服务于注重以形写神,注重概括、提炼的中国画造型艺术。更重要的是使我明白了想要创新、发展中国画,或是中西结合得比较完美,那么必须要在素描白描之间找到一个交汇点,这个交汇点就是线性素描。以线性素描去扑捉自然界中人或事物各式各样美的存在形式,才能拓展自己具有中国特色的绘画艺术语言。

为此,我时常想:线性素描是否也适用于中国画的其它画科呢,比如山水画。因为访学期间,在线性素描人物写生课,我刻画模特的羽绒服压线纹理及其形成的线面时,惊奇地发现有一种精彩的山水画感觉。回到家乡,那兼融南北山水特点的景色更激起我对山水画的兴趣。于是就有意识的进行一些山石的线性素描写生训练。不用墨,不用水,只需一张纸,一支铅笔,特省事。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摸索、研究,解决了如何将铅笔当作毛笔使用。其中毛笔的中锋、侧峰、提按的用笔效果,可借助于削铅笔之功;线条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粗细变化可心手并用,笔不到心到,感觉到即可。用笔的皴擦效果:轻则润,重则枯与浓等等。这使我坚信线性素描一样适用于中国山水画的造型训练及布置。

也许是一种缘分,在2012年得知茶马古道被列入中华文明重大历史题材。一种责任感油然而生。不管画成什么样,必须得画。因此,我为创作《茶马古道》做了很多功课。翻阅大量资料,去寻访、考察、采风、写生,用心去触摸茶马古道,在感动满满而不得不发之时,经过深思熟虑才决定以山水画的形式来表现茶马古道

  • 上一篇:撒野丹青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