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17年12月04日
——来自道孚县灾后重建的报告(上)
道孚县八美镇雀儿村一景。
■本网记者 袁飞 文/图
雪山见证,高原铭记。
三年前,突如其来的康定“11·22”和“11·25”地震接踵而至,地震造成全县15508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3.4亿元,共11个乡镇不同程度受损,其中八美镇中古村一队、五队,协德乡先锋村受灾严重。
在山河破碎、痛失家园的天灾面前,5.6万道孚儿女在州委、州政府和县委、县政府带领下,沐浴着党的光辉,感恩社会的关爱,风雨同舟,不屈不挠,万众一心,自强不息,在一片废墟之上重新站起,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上,阔步前行!在重生中放飞梦想,在憧憬里奔向明天!
万众一心 因地制宜科学重建
三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州党委政府的亲切关怀和坚强领导下,道孚县团结和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克服灾后重建的艰巨性、复杂性,万众一心、争分夺秒重建家园。
道孚县灾后重建项目共计91个,占全州项目总数的23.2%,共分五大类,估算总投资5.97亿元,占全州总投资的14.6%。财政补助资金为4.78亿元。农村居民住房恢复重建为359户(倒塌11户、严重受损348户),其中三个集中安置点恢复重建82户,原址分散重建277户;维修加固1300户。城镇住房恢复重建4户,维修加固138户。截至目前,道孚县91个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均已完工,完工率100%。完成城乡住房1438户维修加固和363户重建的农村建设任务,完成三个集中安置点建设并交付乡镇投入使用,全面实现省州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确保了受灾群众的“安全、温暖入住”。
在灾后重建中,道孚县因地制宜科学重建。“我们组建了灾后重建领导小组办公室,并将办公地点设在受灾前线八美镇,实行重建办、项管公司、施工企业、监理单位集中办公,做到“靠前指挥、靠前管理、靠前协调”。科学制定了《道孚县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实施方案》,坚持县委常委会和政府常务会专题听取灾后重建工作汇报、每月召开1次领导小组会议、每半月召开1次工作推进会和现场会,重建办每周召开例会,及时发现解决工作推进过程中的困难问题,力促灾后重建各项工作部署到位、落实到位、推进有力。”道孚县项目推进中心主任皮斌说。
三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州党委政府亲切关怀和坚强领导下,道孚县委、县政府不等不靠,迅速投入到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战斗之中。
灾难可以让山河移位,可以把家园摧毁,但却压不垮不屈的道孚人民。道孚县委、县政府在关键一刻,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勇敢地奔赴在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涅槃之路!
据了解,道孚县在重建规划中,坚持把灾后重建与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全域旅游发展、精准扶贫相结合,将八美小集镇建设作为亮点工程来推进,配套完善八美小集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环境卫生设施、旅游设施等,以灾后重建为契机,全力打造“百镇试点”;将石林安置点与石林景区开发相结合,打造旅游新村,提升旅游服务功能;将先锋安置点与木雅嘎达创4A景区相结合,打造赏木雅风情、观宝地宏伟、拜惠远灵气、品藏家风味的一体化旅游;做到了吃住游玩不出村,拓宽了农牧民增收致富渠道,进一步提高了老百姓的经济收入。
一是农户集中安置,便于统一规划打造。重建工作把受灾相对严重的村组老百姓集中安置,统一打造了安置点的居住环境,居住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房屋结构、交通条件、通讯、电力、管网、绿化配套、村容村貌等各方面都得到了提升改造,同时又充分保留了道孚房屋传统藏式风格。
二是新村建设、产业发展同灾后重建结合。集中安置点的打造按照新农村发展标准规划建设,同时考虑到集中安置老百姓后的长远发展,将石林安置点与石林创3A景区相结合,协德先锋安置点与“嘎达”景区创4A相结合,让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并为今后的重建规划及旅游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增强灾区老百姓的“造血”功能。
三是资金得到有效整合,基础设施得到高效提升。聘请两家项目管理公司对项目进行有效管理,并在项目实施前作了一系列的优化工作,使得有限的灾后重建补助资金得到了充分的运用,对建设项目进行了反复的推敲,一定程度上让有限的资金大大提高了基础设施的建设效率,对一些必须配备的基础设施优先考虑建设。同时,大部分重点项目实行总承包施工模式,有效的控制了项目的投资。
民生优先 建设美好新家园
初冬的暖阳沐浴着八美草原,当记者再次走进灾区,希望在这里升腾——一栋栋独具民族特色的藏房,一条条连接致富的宽敞道路,一个个极具旅游特色的美丽村寨……摧不垮的灾区人民正满怀勇气和信心步入新生活。
记者在道孚县八美镇中古村五组安置点看到,所有农房为清一色石砌崩科结构,具有抗震、保暖、实用、美观等特点;国家对每户重建户给予6万元补助,大部分村民都建起了两层的房子,最大的有200多平米,最小也不下100平米,房屋错落有致,座北朝南,光线良好。建材由政府统一集中供应或购置,切实解决了农牧民运输难、成本高的困难,实现了农牧民以最低的成本建设新家园的迫切愿望。在安置点还配套了集村民活动中心、游客接待中心、休闲娱乐中心为一体的新型多功能实用房。
在中古五队集中安置点,30栋新修的藏民居错落有致,一条条宽阔的柏油路连接各家各户,一条小溪穿寨而过,潺潺溪水在冬日的映射下,闪闪发光。
29岁的村民白玛正忙着家务,见到记者一行的到来,他热情邀请我们参观他的新家。
政府补贴了6万元,白玛自筹了10余万,300多平米民居分上下两层,楼上还有一个露天的阳台,新家放满了各种生产、生活用具,3岁多女儿玩着电动玩具车不时向我们展示她的驾驶技术。
“做梦都没想到能住上这么漂亮的新房子,宽敞明亮,平整的马路也修到了家门口,相比以前,这里水电都通了,电更加稳定,水质也比以前好,生活很便利。共产党,亚姆热!”白玛激动地说。
据了解,地震前,白玛一家居住在60多平方米的土石结构民房里,地震时,房子被震毁,灾后重建让白玛一家成为集中安置点首批搬进新居的村民。
“明年将努力挣钱,将楼上好好装修下,搞民居接待,游客来了,今后的收入也更多了。”白玛向我们谋划着未来的发展。
像他一样,中古五队集中安置点的30多户牧民群众也陆续搬进新家,过上了新生活。
灾后住房重建中,道孚县结合扶贫攻坚,因户施策,在政府补助6万元的基础上,积极动员当地村民义务投工投劳,同时在华西集团大力支持下,去年两层200多平米的新房修建完成。
“住上好房子,还要过上好日子,早日让他们脱贫致富!”道孚县灾后重建领导小组副组长、县委宣传部部长彭位琼说,通过村集体经济组织分红,介绍他儿子务工等多种方式增加收入,确保他家今年全面脱贫。
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灾后重建中,道孚优先解决受灾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住房建设问题;同时,按照宜居、宜业、宜游目标,道孚灾后民生重建围绕路、水、电、绿化、活动中心、停车场、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整合资金建成设施完善、规模适度、功能配套、环境优美、管理有序的示范新村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