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藏文化 >> 浏览文章

他的镜头只为寻找鸟儿的身影

甘孜日报    2018年11月16日

《四川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保护系列丛书之贡嘎山保护区鸟类》 一书简介

 

            ◎本网记者 杨燕/文 周华明/图

        本书第一次全面系统介绍贡嘎山保护区鸟类多样性。该书以图片方式展示四川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布的19目60科204属372种野生鸟类,每个鸟种标注有中英文名、学名及保护级别,可供保护管理、生态旅游、科学普及、特产养殖、疫源疫病等工作人员及有关部门参考。

       四川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中部、大雪山脉中段、四川西部,是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跨甘孜州康定、泸定、九龙和雅安市石棉等四县,面积4100平方公里。保护区东临大渡河,西南近雅砻江,最低海拔1200米,最高海拔是横断山最高峰贡嘎山主峰7556米。在藏语中,贡是冰雪之意;嘎为白色,贡嘎山意为圣洁的雪山。

贡嘎山因其壮美的景观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在气象学、地理学、生物学、山地环境科学及旅游等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早为世界所瞩目,贡嘎山地区有着百余年的登山、探险和科考历史。复杂的地形地貌、多样的气候类型和各种栖息环境为野生动植物的繁衍生息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四川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系列生物保护丛书之鸟类、大型真菌、杜鹃花、兽类、自然景观等从不同角度展示贡嘎山魅力之所在,并将在10余年间陆续出版。本书编著者用拍摄的方法对贡嘎山保护区鸟类进行了长达十年的不断调查,仍不能穷尽其所有,编著本书时参考了已有的调查和记录,以补充贡嘎山保护区的鸟种。编者认同并采用了中国观鸟年报编写发布的中国鸟类名录(3.0版本 2013年12月31日)中的鸟类分类系统。

      本书共记录四川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种19目60科204属372种野生鸟类。本书编辑、出版由2011年中央财政自然保护区补助资金和2012年中央财政林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禁止开发区补助资金全额支持。

      该书作者——周华明,男,1967年6月生,汉族。1990年毕业于西南农业大学,同年参加工作。现在四川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从事保护区管理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首次拍鸟却不识鸟

      早晨,太阳叫醒了沉睡的世界,当第一缕阳光洒向丛林,林间就开始回荡着各种鸟儿的鸣叫声,这个时候的丛林是属于鸟儿的世界,小鸟们在林间飞来飞去,叽叽喳喳叫个不停。离鸟儿们不远的地方,在树枝的掩映下,一个戴着一顶户外迷彩帽的身影一动不动地站在三脚架支起的长长的镜头背后,不仔细看,根本不会发现这个鸟儿的世界里还藏着一个人。

      懂行的人一看这一身行头就知道这是一个观鸟爱好者。太阳慢慢爬升,林子里的鸟叫声也慢慢少了,到了中午,就难在丛林里再见到鸟儿活动的身影,这个时候丛林里的人影才开始动起来,收拾了脚架和相机,整理好背包,往林子外走去。

      在康定周围的山林里,一到周末就会看见这样的一个身影穿梭在林间,这个观鸟爱好者叫周华明,他用镜头找到了全州目前有记录的501种野生鸟类中的420种,他的足迹遍布了全州各地。

      周华明在林业部门工作,经常会到全州各县出差,会接触到各种野生动物,慢慢地,他开始对这些动物和植物有了兴趣。后来,在单位上一位同事的影响和感染下,周华明拿起相机,开始学着拍这些动植物。特别是到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以后,环贡嘎山沿线丰富的鸟类资源更是让他疯狂地爱上了观鸟。“每个周末我都必须要去山上转转,根本在家呆不住,心是慌的。”周华明跑遍了周围的山林,光是在跑马山上,他就找到并拍摄了200多种鸟。

    “别看我现在拍了这么多鸟的照片,而且基本能将它们进行分类,可是我第一次拍鸟的时候,拍了照片回去一看,居然不知道自己拍的是什么鸟。”周华明说,从2003年开始拍鸟,那时他不仅要学拍摄,还要学习动植物知识。每天一下班回家,周华明就抱着各种资料看,一边看一边做笔记。那段时间,无论在哪里看见和动植物有关的书籍,他就忍不住会去翻阅,能借就借回家看,不能借的就记下书名,自己去买。

      对周华明而言,观鸟对于他的工作和生活都是一个全新的开始。最初,是漫山遍野到处找鸟,看见就拍下来,回家后再对着照片和资料来认识鸟和进行分类。万事开头难,刚刚接触这一行,对相机操作不熟练,对鸟的习性不了解,光是进行整理和分类就得花上很多的时间。面对困难,周华明并没有退缩,就凭着一股喜爱的劲头,他坚持了下来。

      一个人长年累月的坚持做一件事,在经验的积累中,会越做越好。周华明就是这样。现在,拿出他不同阶段的摄影作品来比较,明显可以看见进步和提高。

     “最开始,我拍鸟的出发点就是想搜集我州更多的动植物资源,丰富和完善相关资料记录。”周华明说,在拍摄的过程中,一点一点的学习,一点一点的摸索,一点一点的积累,摄影技术有了提高,对鸟类及其生活习性有了更多了解,现在拍摄的作品,不仅可以作为资料搜集,有很多已经能够达到优秀摄影作品的标准。

       广交『鸟友』慧眼识鸟

      身体上经历的苦痛还可以咬一咬牙坚持下去,但是心里的苦楚却让他难以排解。

      因为身体的原因,周华明跑野外的时间少了,现在最让他心焦和难受的是没有人愿意来继续做这件事。“目前,我在林科所找了一个年轻人作为培养对象,我以后跑不动了,也能有个人能继续干这件事,除了收集、整理我州的鸟类资料外,还可以补充完善全州的动植物资料。和我刚接触观鸟时一样,他也得从头学起,这些专业知识的积累过程至少需要四、五年的时间,让我欣慰的是他还比较感兴趣,也很积极。”虽然已经有了一个可培养对象,但是看到后继人才的缺乏,周华明心里很难受。他说,观鸟多数靠兴趣和爱好,如果缺少主动性,要做并坚持是很难的。

     说到爱好对观鸟的重要性,周华明讲起了让他感动的一件事。在石渠真达乡和正科乡有几名农牧民护林员,在护林过程中,长期坚持记录拍摄各种动物影像资料,在他们拍摄的资料中,还确定了几个鸟种新的分布记录。“这些农牧民没有什么文化,有些连汉话都不会,但是他们愿意长期去拍摄这些动物就是因为自己喜欢。”周华明告诉记者,全世界很多鸟类的新种就是观鸟人发现的,如果有更多像这些农牧民一样喜欢动植物而又有一些专业知识的人,那我们甘孜州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肯定会让更多人了解,并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利用。

     “我州白腹锦鸡所在地康定、朱雀所在地雅江帕姆岭、白马鸡所在地稻城是观鸟圈子里都很有名气的观鸟地,每年会吸引很多观鸟爱好者。像这样的资源在我州还有很多,这些资源如果好好利用,不仅对“鸟友”来说是一件大好事,对当地的百姓来说,也可以增收致富”。谈及此,周华明对未来充满了期望。

     闲暇时,周华明喜欢上网和“鸟友”们聊天,大家一起讨论新的设备和技术,分享自己的作品和心得,全国各地都有很多观鸟爱好者的圈子和论坛,虽然说天下“鸟友”是一家,但他还是最希望在我们甘孜州能有一个这样观鸟者的圈子,希望有更多人参与到其中来。

      痴迷拍鸟苦中有乐

      一台半画幅数码相机,超长定焦、变焦镜头,加上云台和无轴碳素三脚架,10倍双筒望远镜和记录表,这些是周华明去户外拍摄的日常装备,再带一点水和干粮,他的背包有30多斤。也许对大多数人来说,30多斤并不算重,但是常年背着这30多斤爬山涉水,那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要想拍到好的照片,想拍到更多的鸟种,就要赶在它们每天的活跃期之前到达,做好隐蔽并准备好设备。”周华明去拍鸟,一般都是天一亮就出发,一直要到天黑了才结束。他说自从喜欢上这一行以后,觉得自己的收获和乐趣更多,看到这些年积累下来的这么多资料,心里的满足感是其他物质所不能替代的。

     在周华明有了观鸟这一爱好以后,他开始一件一件添置设备,前前后后已经买了数万的设备,这还算基本的,他笑言如果“发烧”起来,更甚者花个几十上百万都有。像他这样的工薪阶层家庭,要花这么多钱买设备,必须要有家人的支持。

      周华明说,家人的态度也是从先反对到后支持的。一个人成天满山跑,家里人会担心安全问题,但是面对他的执着与坚持,家里人渐渐开始理解和支持。周华明说,他现在出去拍照片,他的爱人会和他一起去,拍一些风景照。女儿也受他影响,喜欢上了观鸟,参加了学校的观鸟社团。

      每拍一张照片,周华明都会有收获的满足感,家里的4万多张照片,每一张在他眼里都是宝贝,随便拿一张他都能说出在什么地方拍摄的。通过他的观察和拍摄,在原来的资料记录上,又为我州的鸟类分布新增加了35个种。说到这些,周华明脸上是自豪的神情。

      周华明讲得最多是观鸟的乐趣和收获,在记者刻意提问下,他才说起了其中的苦滋味。一个人在野外活动,难免会遇到一些危险,磕磕碰碰是经常的事,日晒雨淋、风吹雪打更是家常便饭,就是因为他常年这种强度的野外活动,现在腿脚已经有了毛病,经常疼痛。但是回头想想,在自己收获的满足和快乐面前,所有的苦痛早已经微不足道。

  • 上一篇:江湖不再 江湖在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