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藏文化 >> 浏览文章

四代“干亲”缘 彝汉一家人

甘孜日报    2018年12月07日

访磨西镇青岗坪村


吕东财与亲家干活。

亲家在一起拉家常。

欢乐的彝汉亲家。

青岗坪村一角。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甘孜州是四川省第一个启动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活动的自治州。

    甘孜州是四川省第一个把民族团结进步纳入法治化轨道并颁布实施《甘孜藏族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条例》的地区。

    甘孜州是第一个未纳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地、市、盟)创建活动13个试点范围,但持续开展创建活动时间最长的自治州。

    全村133户,家家结干亲

    多次听说磨西镇有个民族团结表率村。

    12月4日一早,伴着氤氲雾气,在村支部书记吕东财的带领下,记者走进该村。

    “吕表叔,准备去哪里?我要结干亲,能否请你当见证人?”伴着清亮的嗓音,一个瘦高的小伙径直走来。还未等小伙走到面前,吕东财告诉记者:“结干亲是村里多年的风俗,全村133户每家都结有干亲。”

    随后,从他们的对话中,记者得知小伙为青岗坪二组村民,地道的彝族,准备与村里刘姓汉族结为干亲。吕东财长辈兼书记的身份,成了小伙儿首选的干亲见证人。

    车辆继续行进,弯道接连驶过身后,堆放的玉米杆、守门的看家狗,闪现眼前又消失。终于,汽车停在了一棵老树旁。紧挨的砖瓦房算不上高大,却给人静谧之感,屋前的院坝内,人们边晒太阳边聊天,很是惬意。

    突然,叶子烟的香味飘来,角落里的老人吧嗒着嘴巴,青烟漂浮在他的黑头巾周围。老人名叫吕得全,已83岁高龄,是吕东财的父亲。记者刚问起村子里结干亲的习俗,老人一脸骄傲地说:“我的干亲家太多了,想记都记不清。”随后,老人讲述着自己一家结干亲的渊源。

    1948年,吕得全随同母亲、舅舅等人,从九龙县湾坝乡来到了青岗坪村。“当年,我以为只是去踏寻父亲生活过的地方,没想到会长久留下。”吕得全表示,父亲吕占清曾在青岗坪村生活,因出色的狩猎技艺,结交了不少汉族朋友,刘福邹的爷爷便是其中之一,二人因肉搏野猪成为生死之交,后结为干亲家。

    等长到22岁时,吕得全迎来人生中第一个干儿子。一天,邻居刘福邹来到家中,请求结为干亲,吕得全二话不说,当即点头,并为小孩取了彝族名字乌呷。“乌呷表示健康吉祥,希望我的干儿子一辈子顺顺利利。”收起烟杆,吕得全微微一笑。

    吕得全共8个孩子,都结有干亲,如今,他的“孙子”达到二十多名。其中,成家生子的同样也相互结了干亲。“汉族人手艺巧,彝族人能吃苦,大家经常相互帮忙,时间久了,感情也就深了。”吕得全告诉记者:“在青岗坪村,彝汉两族的感情神圣不可撼动。”

    结干亲,彝汉交融,共育和谐花

    随后,吕东财邀记者下山去家中畅聊。

    不一会儿,我们便到了宽敞的小楼房前。“亲家,不要忙了,快来摆龙门阵。”朝着旁边修建中的房屋,吕东财大声喊道。几分钟后,挽裤脚捋袖子的中年男子走了过来。

    “他是我的亲家王永华,也是刘福邹的女婿,算起来,刘吕两家已经是第三代亲家了。我的亲家有40多个,多数为一代、二代亲家,王永华和我是村子里唯一的三代亲家。”吕得全边说边端出了凳子。

    “我的儿子拜给了他,逢年过节,我们两家几乎都在一起,早就是一家人了。”王永华开门见山,很是耿直,那座正在修建的房屋,属于他的儿子,是典型的全木结构。

    当初,王永华并不打算修全木结构,因为木头要去石棉县购买运回,花销大。吕东财知晓后,强烈建议修全木结构,并从人力物力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

    “亲家考虑到了防震系数、使用寿命,在他的帮助下,全木结构的房子即将完工,非常感谢他。”王永华告诉记者,并反复对吕东财说着“咔沙沙”。“咔沙沙”为彝语,意为感谢。看着记者有些惊讶的表情,吕东财解释道:“他还会说很多彝语,且能全部听懂,村里很多人都能用彝汉两语交流。”

    “你两亲家又在摆啥?”一辆电瓶车停在了吕东财家院坝,来人正是吕东财的妻子倪阿琴。得知记者来意,她打趣道:“这俩亲家每天在一起,每天还有说不完的话,不晓得有啥小秘密。”寒暄完毕,王永华折回继续忙碌,记者则随同吕东财夫妇来到了他们的另一亲家桂树康家中。

    见我们到来,桂树康一家十分热情,迅速做好了午饭。吃过午饭,倪阿琴帮着翻晒院坝里的玉米粒,吕东财与桂树康拉着家常,这温馨和谐的一幕,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桂树康家走出,记者真切感受到:从日常生活,到家中大事,再到家族延续,结干亲给予了青岗坪村独一无二的民族情。

    再续干亲缘,传承民族团结情

    更让记者关心的是:他们的下一代是否继承了先辈结干亲的传统?

    吕东财的儿子吕跃,今年21岁,在成都某单位实习,是王周军的干亲家,王周军是王永华的儿子;吕跃与王周军结了干亲,意味着青岗坪村第四代干亲的诞生。

    90后的吕跃告诉记者:“结干亲是先辈留下的财富,是村里民族团结的源头,也是彝汉文化交融的载体,作为后辈,需要尊重传统,更要传承民族团结情。”

    吕跃与王周军基本一起长大,本就有着很深的感情,结成了干亲,算得上是“亲上加亲”。回忆起结干亲的场景,吕跃表示仪式基本与父辈相似,都是预先约定好,之后王周军择吉日,带着娃娃登门拜访,并赠与礼物。吕跃则为娃娃取一彝族名,回赠红包或礼物,仪式结束后,双方便一起吃饭聊天,从此,大家便不分你我。

    “我们本无血缘关系,是结干亲赐予我们亲人缘。”在王周军心里,对结干亲满是感激,他还特别强调,有次娃娃在石棉县住院,吕跃紧张万分,专程跑到医院照看孩子,这让他感受到,干亲早在无形中连接了两家人的心。

    除开王周军亲家的身份,吕跃还是家中第一个大学生。从山村到都市,知识的增加,视野的开阔,让吕跃对结干亲有了新的想法。

    他表示,青岗坪村邻近海螺沟景区,在大力提倡全域旅游的今天,青岗坪村可将结干亲的传统习俗与旅游业进行联系,吸引游客进村入户,从而为村民增加收入提供机会,并在一定程度上,监督村子民族团结的传承发扬,让全村的民族团结走得更远更好。

    了解完吕家的四代干亲,记者与吕东财再次走过先前的弯道。

    在玉米地里,记者碰见刘二娃一行7位村民忙着摘玉米。听到结干亲,7人均表示自家干亲多。

    在公路与田间小路交界处,木呷夫妇手拿镰刀,背挎背篼,准备去打猪草,夫妇二人表示结干亲是拉近邻里距离的良方。

    在农房前的院坝里,李田华一家忙着撕玉米壳,李田华认为结干亲就像身旁垒起的玉米堆,在生活中必不可少......

    随后,记者又遇到了不少村民,对于结干亲和民族团结,他们做出了相同的回答——结干亲不能丢,民族团结绝不能少。

    清晨的雾气早就散开,阳光暖照着青岗坪村,青岗坪村的老老少少,感动着记者的心。 本网记者  兰色拉姆

  • 上一篇:木雅格卓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