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原创 2019年07月25日
◎王涛
与写书相比我更多的还是要喜欢看书些。虽没到那种一日不可无书的地步,可如果有时间我还是不会放过的。时间对于我们好多人来说真的是很紧,每天总是有许许多多这样、那样的公事或私事在等着我们,似乎让人一刻不得空闲。至于吗?有时这是真的,很多人对此会有同感! 读书有很多种,上学的时候是为升学而读书,那是读死书;上班后为工作需要而读书,想来想去也不是很有乐趣;最轻松、最悠闲的我想该是泡一杯茶、点一支烟,在某个午后找一本书来消遣,但生活在这样的一个都市里,白天想要有这么一种能读书的氛围总是很难得,那么只好在晚上来获得这种满足。 可能许多朋友都有过这种在晚上读书的的经历,在深夜里、万籁俱静,没有人来打扰、没有琐事的忧心、几乎没有任何的牵绊,只有你自己、当然还得有一本好书,不管是哪类的,只要能让你真正的看进去、沉浸其中,那便是人生莫大的快事。这时你可以什么都不想,全身心地投入到书本中的情节中去,无论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伦理的、道德的、古典的、现代的、学习的、消遣的,小说也行,诗歌也凑合、散文更贴切……你可以想很多,让自己的思想在这个时刻海阔天空、纵横远古和未来,你完全可以莫名的感动、兴奋而不担心有人会来干涉你,更不会觉得没面子、伤自尊。天明时的种种包装彻头彻尾地卸下之后的那种畅快、那种欢悦非言语可以表述,也只在这时,才会更多的感悟和沟通、才会产生共鸣。 这个时候你不禁要问这是我吗?我的感情有这么丰富、这么敏感、这么脆弱吗?到底哪个才是真正的我? 人的多重性、复杂性就是这样在不经意间表露出来。 我们看书是为什么?书山有路,这条路又将通向哪里?那里又是什么样子?更多的时候我想我们是不这么问的,曾经想过书中自有黄金屋、颜如玉、车马……什么的,但绝对不会有夜晚读闲书的这种心境,这也就是“要我学”和“我要学”的区别。因为只有在这个时候,我们才能什么都不为,只为看书而看书,可以逐字逐句、可以一目十行,思想可以开小差,可以借由书上看到的内容想想自己或他人,社会、人生乃至世界、宇宙!如果说气质是天生的,那么修养和境界却是从这么来的,我以为。 依着床头、就着台灯,心绪是如此的平静,思想也更加的空灵,平时困扰我们的一些人或事,在现在都已变得不再重要。这时也是所谓的灵感最出彩的时候,我们是不折不扣的思想者! 想看书的时候,手边正好有书,那种感觉真是很美妙的事情! 书非借不能读吗?没关系,只要书还在,无论你把它置于何地,无论多长时间,你总会又看见它,又还会把它翻阅一遍,草草过后必定是细细地浏览,想必在那个时候阅历和修养会让你对它有更新的认识,也便就有了更深的领悟。无论在你孤独时、还是在你寂寞时、也或者是在你高兴时、思绪飞扬时,如果你在很深的夜晚里,在没有人与你分享这些的情形下,恰好你的手边还正好有一本合适的书能让你翻阅,那么还有什么能让你觉得如此的慰藉呢? 在读书时,你的手边会放一支笔、一本纸吗?你那时所产生的思想你会记录下来吗?有人只要求自己有这种境界就足够了,而有的人,在有了这种与书本之间的共鸣与沟通时,愿意随手把它记下来,或自己独品、或过后与人分享。别人的文字刺激了我们于是我们便也想着让自己的文字再去刺激别人,可我们表达出来的是我们所想表达的原意吗?为什么总是让自己觉得词不达意呢? 有一天晚上看了一夜的书,第二天去出版社送文稿,在路上翻看是否还有错误,还有什么需要补充,想必每个玩文字的人都有过这种经历,在面对编辑的那一刻,总是不由自主的担心。一时间不觉心烦意乱,便开了车窗透气,开车的朋友说:“你自己写的东西看着都恶心,别人呢?”尽管那时更多的是有点晕车,却也不觉警醒起来:我真写得够好吗?别人会怎么看? 看人家写的书仿佛是自然而然的事,看自己的却觉着不是那么顺理成章。便也就在想,如果别人在某个深夜里看我的书会怎样?会不会给人带来思考和悠闲? 看书是悠闲、真正让自己玩文字却成了一种负累,于是便更喜欢看书,在每一个无所事是的深夜里。 书能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