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藏文化 >> 浏览文章

《中国唐卡文化档案》项目工作会综述

甘孜日报    2019年08月02日

 以画言史 以画叙事

莲花生金卡。

白文殊唐卡。

苯教唐卡。

图为收藏家罗布正在介绍其藏品。

专家分享心得。

图为参观精品唐卡现场。

图为专家们在座谈。

     ◎本网见习记者 汪青拉姆 文/图

       今年7月17日,由中国文联民间文艺艺术中心主办、甘孜州康巴文化研究院承办的2019年《中国唐卡文化档案》项目工作会在我州康定隆重开幕。30余名唐卡艺术大师及唐卡课题组成员齐聚康定,参观我州精品唐卡展览、汇报《中国唐卡文化档案》项目进展、齐论唐卡传承与发展。

       《中国唐卡文化档案》项目为“唐卡”立档

唐卡,来源于藏语的音译,简言之就是一种卷轴画,它的画面内容以宗教题材为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历来被人们视为珍宝。在藏族地区任何一座寺院、佛堂、僧舍乃至信徒的家中,都供有美轮美奂的唐卡。

      据记载,唐卡的历史要从公元7世纪算起,至今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随着岁月的变迁,一些唐卡流派逐渐消失,一些唐卡艺术大师溘然长逝,一些唐卡精品缺乏保养......如何传承与保护唐卡文化成为一个重大的时代课题。

      在党和政府加大重视力度,在专家学者的不断努力的下,唐卡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丰硕成果。2006年,唐卡文化被国务院、文化部批准确定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3年,中国唐卡文化研究中心成立。同年,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中国唐卡文化档案》项目正式开始实施。这一系列举措不仅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唐卡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而且进一步使唐卡作为藏族传统文化的符号获得了更加广泛的社会知名度。

      其中,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主持并任总主编的《中国唐卡文化档案》项目,是我国首次为唐卡立档,旨在对唐卡这一中华优秀的文化遗产进行一次全面的普查和记录。

为了贯彻党提出的“扶持对重要文化遗产和优秀民间艺术的保护工作,扶持老少边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文化发展”的精神,从2001年开始,中国民协在文化界知名人士支持下,倡导和组织实施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中国唐卡文化档案》项目,是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子项目,也是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已被列入“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

      据了解,《中国唐卡文化档案》共16卷。其中,由《中国唐卡文化档案》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四川大学教授格桑益西担任主编的《昌都卷》已于2016年率先面世,另《德格卷》《拉萨卷》《甘孜炉霍卷》等13个卷本已展开了不同程度的普查,项目进度良好。其中,我州的噶玛嘎孜画派和郎卡杰画派,亦被纳入《中国唐卡文化档案》中,分别选入该档案的《德格卷》和《甘孜炉霍卷》。

    《德格卷》—我州的唐卡文化的缩影

      唐卡有三大主流画派:卫藏地区(西藏自治区)的勉唐画派,康巴地区(以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为中心、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的噶玛嘎孜画派,安多地区(青海地区)的热贡画派。

      我州是全国第二大藏区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西北、西南的“咽喉”、民族大融合的“走廊”、藏汉贸易的主要集散地和茶马互市的中心,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民族风情绚丽多彩。

      在我州绚丽多彩的文化艺术中,唐卡是一道最靓丽的风景,以德格为中心的噶玛嘎孜画派、以炉霍为核心的郎卡杰画派等影响深远。在《中国唐卡文化档案》项目16卷中,我州占据2卷内容,分别是《德格卷》和《甘孜炉霍卷》。其中,《德格卷》的整理工作由我州康巴文化研究院承担。

      据康巴文化研究院院长、《德格卷》主编牛麦青云介绍,《德格卷》的资料收集主要立足于德格八邦寺收藏的唐卡藏品。牛麦青云告诉记者:“相较于以往所收集到的图片,这次最为系统和完整。例如:收集到13幅护法黑唐、20幅佛本生传唐卡、23幅十八罗汉唐卡、25幅仁丹王朝唐卡、41幅噶举金鬘唐卡、23幅司徒世袭唐卡、15幅释迦牟尼神变唐卡、6类859幅小唐卡图片等,都是成系统的完整展现。”

      他表示:“其中,多幅唐卡系首次公开面世。如:70幅八邦寺印经院画板及拓印本、8幅八邦寺八大佛弟子唐卡、4幅南派藏医挂图唐卡、13幅八邦寺护法黑唐等,都是具有极高的价值精品唐卡。”

      截至目前为止,《德格卷》共收集整理了《德格历史沿革介绍》《司徒班钦论新嘎赤画派》《唐拉泽旺谈藏族传统绘画的源流及本人的绘画生涯》等8篇藏汉文字资料。《德格卷》共收集整理八邦寺印经院画板及拓印本图片、素描唐卡图片等24类、1816幅图片资料。《德格卷》还收录了唐拉泽翁大师亲传弟子、达玛嘎热美术学校校长扎西多吉、国家级传承人颜登泽仁、著名唐卡画师嘎玛索朗等专家及传承人的采访文字。另外,该卷还收录了堆绣唐卡、画师绘画、制作画布等唐卡绘画及相关工艺操作实景图,并介绍绘画工具等相关资料。

      牛麦青云表示,此次资料收集一大亮点是藏汉文兼顾并重。“《德格卷》中,藏汉文兼顾并重,有利于读者能够精准地理解其中的内容,体味到最传统、最地道的民族文化价值。”他解释到,在《德格卷》中,对唐卡图片的注解说明都是藏汉文对照,汉文资料中部分专有名词也用藏文对照注解。特别是此次收集到的司徒·曲吉乃对新噶玛嘠孜唐卡的论述,以及藏译汉版神奇画师唐拉泽旺谈藏族传统绘画的源流及本人的绘画生涯两份文字资料,是非常珍贵的资料和收获。

      在传承中保持唐卡的艺术性

     《中国唐卡文化档案》专家委员会委员、西南民族教授根秋登子表示:“为唐卡立档,对于我们传承和发展唐卡文化具有指导性的意义,给后人留下了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这是值得我们继承弘扬和永远珍视的。这项工程非常庞大,也非常有价值。从佛教的角度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功德;从艺术的角度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贡献,投入大,难度也非常大。但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做好。”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政府的不断重视,唐卡艺术在发展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丰硕的成果。唐卡进入广阔的国际化审美空间,走进了不同人群,不同种族,不同文化的世俗家中,成为全世界人民都喜闻乐见,共同享有的艺术。

      唐卡受世人喜爱,离不开唐卡的神圣性与宗教性的特质。传统唐卡的绘制要求严苛、程序极为复杂,必须按照经书中的仪轨及上师的要求进行,包括绘前仪式、制作画布、构图起稿、着色染色、勾线定型、铺金描银、开眼、缝裱开光等一整套工艺程序,用时较长,短则半年完成,长则需要十余年。

     面对新的环境和需求,如何保持唐卡的艺术性,成为了唐卡艺术大师们关注的话题。

     格桑益西表示:“唐卡经济价值的提高,艺术价值却有逐渐走低的趋势。这其实是在解构唐卡,绘制唐卡用的颜料越来越假了,画的人功夫也越来越不到位了,甚至出现了流水线式作业绘制唐卡的现场,这完全不符合唐卡传承的模式,这应该引起极大的重视。学习绘制唐卡的人和绘制唐卡的人都应该理解和掌握唐卡真正的精髓、形式、内涵,并在绘制过程中始终牢记。”

      根秋登子表示:“从事绘制唐卡的工作,就要知道它的文化内涵、艺术性在哪里。唐卡不是一个冷冰冰的金银铜铁做的东西,它是有灵性的,这远远超过了它本身画的质量、材质。所以绘制唐卡的人一定要将其内涵、核心的文化绘出来。观赏者也不能将唐卡的价值仅限于它的装裱、风格。”


  • 上一篇:川藏线上 有诗章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