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19年08月15日
◎罗日荣
这几天,去公园里跑步时,看到道路旁边扫拢在一起的落叶已经成堆。看见落叶成堆,心里总还是会生出一些感触的:时光匆忙,不觉之间,忽然已秋。
悲秋,一直是中国古典诗词的主题之一,它大概是源于屈原的《离骚》:“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对于以香草比喻高洁品质,以美人比喻贤君的屈原来说,草木零落,美人迟暮,该是一件让人多么悲伤的事情。在中国古典诗词的源头,屈原的一叹,影响了多少后世的诗人们。悲秋,从文学的一个主题,演变成一种习惯与传统,大概秋天也是容易让人心生感伤的吧。
宋玉的悲秋,是不是受到了屈原《离骚》的影响,我们不得而知,但宋玉做实了悲秋情绪的基调。在秋天,我们看到更多的,是那份萧瑟和因之而起的悲哀。宋玉在《九辩》中说:“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宋玉的悲哀是因为草木的摇落吗?当然不是。他在草木摇落里看到了生命的短暂,想到了自己才华不为所用和人生抱负不能施展的悲哀。宋玉悲的是秋,哀的是自己。
杜甫是仰慕并理解宋玉的。杜甫仰慕宋玉,愿意尊宋玉为师,他理解宋玉,大概是因为他们之间竟有着那样相似的命运和对人生的感悟。秋天的草木摇落,连接了两位伟大诗人敏感的神经,一唱一咏之间,纷落人间的是那样美丽的诗句。杜甫在《咏怀古迹》一诗中说:“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一生坎坷,志意难伸的杜甫在读到宋玉的《九辩》时,那种恨不同时生的遗憾,是会让杜甫泪流满面的。
宋玉的悲秋之气深深地感动了杜甫,虽然他们所生活的时代已经相隔了千年。在秋天,在草木摇落的季节,那样深深的悲哀似乎从未真正远去过。
悲秋,是一种生命之叹。刘琨在《重赠卢谌》一诗中说:“朱实陨劲风,繁英落素秋”,“功业未及建,夕阳忽西流”,在时光的长流里,诗人看到了生命的脆弱。在阵阵劲风中,经春历夏而成熟的果实无奈地从树上坠落;在素秋的清颦浅笑里,繁英落了一地。秋天,自然的草木在大地上写下了生命的无奈,对于普通人来说,触目所及的,唯有浅浅的愁绪淡淡的悲伤。而诗人眼中的秋天,这种愁绪与悲伤一定会更深重一些,像刘琨眼中的夕阳,美则美矣,但已不忍心再看,那样美丽的晚霞就像他未及完成的功业,那样灿烂地挂在西天,却已经难以收拾,不堪回首了。
造化总是弄人,天赐禀赋者,总有才智落空的悲伤。这种悲伤,对于诗人而言,又是那样的敏感,形诸诗咏,读了总会让人心生感慨。初唐诗人陈子昂在《感遇》诗中说:“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这是诗人在向晚生秋风,岁华欲尽时,感叹功业未成的悲哀。那些在秋天摇落的悲哀,如一地黄叶,又怎堪再续生命的辉煌。
秋天,我情愿去读范仲淹的半阕《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叶落草木秋,无情更向远,秋天,也有接天映日的一道风景,可以思乡,可以有梦。
我宁愿静静地看着这个秋天,这个眼前的秋天和那些无数个诗词中的秋天。看它们曾经绚烂、也悲伤,曾经沉实、也哀愁,它们都会过去,也会回来。我相信,秋天所带走的,不只是秋风落叶斜阳,也会带走那条古典而又流淌着悲伤的河流。在秋天,我要感恩那些吟咏悲伤的句子,那是引领我们感悟生命美好的一股清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