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藏文化 >> 浏览文章

“康巴之旅——找寻格萨尔的足迹”大型寻访考察活动走笔

甘孜日报    2019年08月30日

从阿须草原再出发 开启格萨尔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新征程

出征仪式上的祈福仪式。

甲央齐珍发言中。

刘安全发言中。

牛麦青云发言中。

江永仁青与四郎呷玛交流考察心得。

◎本网记者 兰色拉姆 文/图

6月15日上午,正在内蒙古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在赤峰博物馆接见古典民族史诗《格萨(斯)尔》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代表,并观看一段说唱展示后指出,56个民族不断交流交往交融,形成了多元一统的中华民族,要重视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

8月1日,“康巴之旅——找寻格萨尔的足迹”大型寻访考察活动拉开帷幕,在十一天的寻访考察中,来自青海、四川、甘肃、西藏,共46名专家学者、爱好者和媒体界人士穿越四省六州十九县,行程近7000余公里,只为充分挖掘和探寻格萨尔文化遗迹。

回顾

四次“格萨尔故里行”走出的坚实“足印”

桑烟缭绕、龙达飞扬、骏马奔腾,8月1日上午9时,“康巴之旅——找寻格萨尔的足迹”出征仪式在德格县阿须镇举行。据了解,前三届“格萨尔故里行”活动也是在格萨尔故里阿须草原率先拉开帷幕。

原甘孜州政协副主席、四川民院教授噶玛降村有幸参加了首届“格萨尔故里行”活动。如今,作为“康巴之旅——找寻格萨尔的足迹”一分子,有机会与“格萨尔故里行”活动续缘,噶玛降村非常开心。

在他看来,从第一届到第四届“格萨尔故里行”活动举办以来,人们对格萨尔文化的思考和探索从未止步,这源于千百年来格萨尔王的传说故事、说唱等俯首皆是,也源于格萨尔文化融入了藏民族生活的方方面面,更源于格萨尔文化研究与时代的同步前行。

2001,在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十一届大会上通过决议,将史诗《格萨尔》千年纪念活动列入2002—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参与项目。为庆祝这一“喜事”,我国举行了系列活动,我州也于当年在德格县阿须镇举办首届“格萨尔故里行”活动。

全国格萨尔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诺布旺丹告诉记者:“首届‘格萨尔故里行’的成功举办,引起了国内外人士对格萨尔文化的关注,更让阿须草原成为研究格萨尔文化的基础性硬件。不过,当时很多人只是把格萨尔定义为文学作品,而非文化形态,更没有将其上升到人类乃至世界文化遗产的高度。总体而言,人们对格萨尔文化的认识只是初步的。”

2007年,第二届“格萨尔故里行”活动再次在德格县拉开帷幕。在此次活动期间,“首届藏北格萨尔旅游文化研讨会”在德格县召开。该次活动由德格县委县政府牵头组织,是首次召开的以格萨尔文化主题的学术论坛活动,阿须镇和德格县城为活动主要“阵地”。此次活动吸引了100余人专家学者及格萨尔文化爱好者到来,其中包括阿来等著名作家。

记者了解到,当年召开学术论坛旨在让格萨尔文化从文学作品走向产业化,让格萨尔文化作为推动当地旅游文化产业的支撑,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诺布旺丹认为,时隔五年,人们逐渐将格萨尔文化定义为传统的集大成者,传承文明的重要途径,源于《格萨尔》史诗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国内地位得到了提升。

2014年,第三届“格萨尔故里行”在阿坝州红原县举行,这是“格萨尔故里行”活动首次“离开”阿须,也是首次以跨区域、跨省份的方式开展。当时,相关人员从红原县出发,沿果洛、色达、德格、康定一线进行考察调研。相对于前两届,第三届“格萨尔故里行”活动考察范围进一步扩大。诺布旺丹告诉记者:“格萨尔文化不局限于某个固定区域,应当有核心区和辐射区,同样,‘格萨尔故里行’活动所涉及的范围也应当如此。”

诺布旺丹补充说:“第三届‘格萨尔故里行’活动进一步挖掘了格萨尔文化相关内容,唤起了当地民众对格萨尔文化和历史遗迹的关注。同时,此次活动首次将格萨尔文化和当地民俗、民间文化相结合,实现了学术界、政府、群众三大层面对格萨尔文化的重视和统一。”

诺布旺丹认为,此次“康巴之旅——找寻格萨尔的足迹”活动的开展是格萨尔文化发掘和研究历程中的又一次飞跃。首先,此次活动的主办单位、承办单位组织更广泛。其次,参与此次活动的人员结构更丰富,包含了学界、媒体界、政府界人士,且参与人员涵盖范围更囊括了整个藏区。同时,此次活动考虑到了格萨尔文化与社会和民间的互动,在寻访途中,寻访人员通过走访社区、政府机构、民间团体等,可从民间去汲取养分,从而进一步深化对民间传统、民间智慧的认识。此外,此次活动的跨省区增加了甘肃,范围变得更广,并且活动有充分的组织架构,相关责任单位考虑周,提前踩点,为顺利完成活动提供了很好的前期准备。

现状

大力推进格萨尔文化的代际传承工作

经过祝颂老人的祝福“洗礼”后,“康巴之旅——找寻格萨尔的足迹”的两个小组踏上了“征程”。按照“一步一脚印”的原则,两个小组率先对德格、石渠两县境内相关点位进行考察。

作为康巴文化研究院院长、甘孜州格萨尔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征程”一开始,牛麦青云就按捺不住内心激动。他认为,本次活动是一次学习取经之旅、固本强基之旅、和谐共赢之旅。他希望在格萨尔文化研究的新一轮的春天中,大家齐心协力让格萨尔文化这棵大树愈加茂盛,让祖先留下的千年文化绽放新魅力。

翻过山梁、穿过草原,在石渠县长沙干玛乡、阿日扎乡、呷依乡八荣村等地,第一小组成员分别考察了岭国三十员大将嘉擦夏嘎牺牲地遗址、松格玛尼石经城和格萨尔拴马的石头。第二小组成员则在德格县俄支寺了解格萨尔文遗迹历史源流,在石渠洛须镇参观了格萨尔三十员大将之邓玛纪念馆。

仅第一天,考察团成员们就收获满满。“以前,我曾质疑过格萨尔是否真实存在。通过今天的考察,我觉得格萨尔一定是藏族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否则,那些遗址和文物又该从何说起?”江永仁青一脸认真地说道。

江永仁青是昌都市“格萨尔学会”会员,也是一名圆光艺人。据江永仁青介绍,在说唱时,圆光艺人会先拿出一面铜镜,放在香案上念经祈祷,然后对着铜镜说唱。“圆光艺人需要定期修行,否则说唱时看到的东西就会模糊。但因为外界的诱惑实在太多,如果艺人不能静心修行,将导致说唱水平日益下降。”

继续与江永仁青摆谈,记者收获了“新鲜”见闻,随后,记者采访了中国格萨尔说唱家阿尼。阿尼是徳格县柯洛洞乡人,说唱《格萨尔》已有41载光阴。“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格萨尔说唱艺人从曾经的青黄不接发展到了后继有人,很是令人欣慰。”

在玉树州杂多县杂多酒店,记者有幸见识了杂多格萨尔说唱艺人的神奇。随着阵阵掌声,肩挂蓝色哈达的格然多丁走上了舞台,作为团里最年长的说唱艺人,格然多丁今年51岁,自13岁放牛时做了一场梦后,他便成了远近闻名的说唱艺人。

坐在舞台中央的凳子上,眼睛一闭一睁,格然多丁的说唱正式开始,他边说边挑眉,整个身体逐渐抖动起来,说唱语速与手势动作连贯有节奏。当“阿弥陀佛”状手势出现,双目再度闭上时,格然多丁的说唱结束了。紧接着,戴着插有白黄红三色旗帽子的格来登台,“塔啦拉姆塔啦调”拉开了格来的说唱序幕。与格然多丁不同地是,格来无法自行结束说唱,当手指被同伴狠掐,他才醒过来停止了说唱。

格然多丁告诉记者:“就目前来看,我县域内共有古籍和艺人说唱整理本、吟诵艺人说唱音像资料及其它作品191部(篇、尊、卷、件)。面对纷繁的说唱资料,说唱艺人的传承压力较大,加之游牧文化环境的变迁,部分说唱艺人的创造力受到了影响。”

在玉树市结古镇召开的座谈会上,当地推动格萨尔文化走进校园的相关举措着实让人眼前一亮。据了解,近年来,玉树市大力开展格萨尔文化进校园活动,采取不同方式,在幼儿园、小学和初中设置了相应的“格萨尔”课程。

在诺布旺丹看来,玉树市对格萨尔文化的代际传承很让人感动,不同学龄段设置不同格萨尔课程,有助于学生体验和认识格萨尔文化魅力,更有助于培养刚需人才。同时,诺布旺丹指出,在西北民大、西南民大、中央民大、青海民大等人才培养基地,目前已经培养的格萨尔博士生不下50人,今后若要涌现更多的格萨尔文化传承及研究的专业人才,类似玉树市“进校园”的工作开展必不可少。

为了解甘孜州格萨尔文化进校园和专业人才相关情况,记者请教了三位甘孜格萨尔学会的专家。他们不约而同表示,甘孜州也在开展格萨尔文化进校园活动,但尚未根据学龄段设置课程。就格萨尔文化的传承和推广而言,玉树州的做法值得大力借鉴和推广。

展望

让格萨尔文化之树厚植于沃土之中

从高山到草甸,从白昼到黑夜,经过十一天的学习考察,两组成员均有了不少收获,为清楚他们的“行囊”装下了何种“果实”,记者对他们进行了逐一采访。

全国格萨尔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甲央齐珍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藏族《格萨尔》史诗,这为传承和发展“格萨尔”文化指引了方向。此次考察活动,坚定了文化自信,强化了文化认同,铸牢了共同体意识,是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举措。

全程用专业录音笔记录知识点,四郎呷玛是大家公认的“好学生”。一路走来,果洛州治多县额“嘉洛红宫”遗址、珠姆银湖、白螺湖等让他感触颇深,他说,格萨尔王的阿须草原、森姜珠牡的嘉洛草原都是实际存在,且经得起考验的,希望今后能在更广阔的领域去调研交流,从而让更多人认识《格萨尔》史诗的魅力。

相较于参与此次活动的专家和学者,厦门大学博士生卓玛青措算是“内行”中的新人。她认为,除了史诗文本与艺人的研究,最不能忽略格萨尔真正的历史,当人们将历史从史诗中剥离出来,虽然真正的历史不会像史诗里那样具有神圣性、传奇性、神话性,但真正的岭国、灵藏在历史上,至少在元明时期,的确是朵康最强的部落集团,这一点通过历史的考证,毋庸置疑。

因为热爱格萨尔文化,德格县印经院文保中心副主任牛麦翁姆在考察中两次感动流泪。在果洛州达日县观看格萨尔藏戏时,感动于格萨尔文化的生根发芽和保护传承,牛麦翁姆情不自禁流下了泪水,那一刻,她的内心在呐喊:“保护传承格萨尔文化至关重要,为达日县点赞!为格萨尔文化付出心血的所有人致敬!”

在班玛县藏戏团的一间小屋里,牛麦翁姆被格萨尔剧本、格萨尔曲谱等珍贵资料震撼,翻开这一页一页的资料,牛麦翁姆的眼眶再次湿润。牛麦翁姆告诉记者:“格萨尔文化是藏民族的文化,更是世界的文化。作为一名基层文化工作者,我要向先辈们学习,为推广格萨尔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康巴文化研究院工作人员、90后的崔睿是回族。十一天的寻访考察开启了他的格萨尔“新世界”,他告诉记者:“虽不是藏族,但我也很崇拜格萨尔,这次活动让我肯定了格萨尔不仅是神话人物,更是在历史上出现过的民族英雄。同时,参加此次活动还加固了我的格萨尔知识框架,为我今后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立足于此次考察和调研互动的收获,专家学者们就如何进一步推广格萨尔文化表达了看法。噶玛降村认为,甘孜州有关格萨尔的历史遗迹、遗址有很多,相关部门可加大这方面的重视力度,打造以格萨尔文化为内涵的生态旅游、人文旅游等特色品牌,在传承文化同时为旅游目的地培育新地标。

同为甘孜州格萨尔学会专家,呷玛生龙表示,青海和甘肃从省到州格萨尔文化研究专门机构的设置值得甘孜学习。贡布郎加认为保护好格萨尔相关遗址、遗迹,有助于挖掘格萨尔历史来证实格萨尔其人,从而更好传承格萨尔文化。巴登降措建议在格萨尔出生地阿须打造觉如雕像,并培养专业人才;刘安全建议在借鉴学习别人同时抓好自身特色。

《藏地阳光》杂志总编、教授根秋多吉建议,通过报刊、电视、网络以及新媒体,运用藏、汉、英三语宣传报道格萨尔文化,建立格萨尔文化研究数据库,并从文学角度、民俗角度、历史脉络等方面入手,对格萨尔文化进行分类研究。

迪庆州广播电视台副台长、主任编辑扎西顿珠认为,今后对格萨尔文化的研究不要仅限于文本,而要进行全方位、多渠道、多学科、更深入的研究。同时,要考虑格萨尔文化的文化、社会和经济效应,做到大胸怀、高情商、处理好源流两者间的关系,实现强强联手再塑格萨尔文化新辉煌。






  • 上一篇:山村新闻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