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19年09月18日
◎李季
范迁的长篇小说《锦瑟》描写了一介书生跌宕的一生,用具体人物的命运起伏与真实细腻的日常生活展现,勾画出中国三十多年的历史脉络。小说以李商隐的七律《锦瑟》为轴,叙述了大时代里一个文弱书生的心路历程,勾勒出主人公在世事中随波逐流、沉浮一生的命运,并以此切入知识分子复杂的精神世界。
他是上海著名学府圣约翰大学的高材生,因为赞助他读书的堂伯父破产,而走在饥寒交迫的边缘。困顿之中,他甚至狼狈到了居然要被迫接受下女阿香接济的地步。幸亏他得到了出身高贵的女同学艾茉莉的青睐,成为了艾茉莉表兄汤姆的座上宾,暂时缓解了生存的窘境。槽糕的是,他阴差阳错地爱上了汤姆的妻子钰儿,终至被汤家逐出。走投无路之际,革命者褚近山为他提供了一个改变尴尬处境的契机,一个对政治毫无兴趣的知识分子,就此被卷入社会政治的激流之中,成为了党所领导的革命队伍中的一员。依常理推断,在如此关键的历史转折时期,能够参加革命队伍,站在即将成为历史胜利者的一边,他的未来理应飞黄腾达才对,但实际情形恰恰相反。首先,他对革命中的暴力和血腥接受不了。其次,他陷入了高干之妻恽姐的感情旋涡中,虽及时抽身,政治前途却大受影响。1949年后,他再次回到上海,以征收房产的干部身份出现在汤姆和珏儿夫妇的面前,与故人再度重逢。汤姆遭下人诬陷被打成“反革命”,终不堪凌辱撒手人寰,他与珏儿再续旧情结为夫妻。看似完美的结果,却危机四伏。他这样一个国家干部与珏儿这样的资本家和“反革命”遗孀结合,必然要付出惨重的代价。由副科长降为科员,工资减掉半级,进而被划成右派打入政治另册,一步一步地走向了自己所期望的辉煌人生的反面。贫贱夫妻百事哀,钰儿最终在生活的重大压力下,英年早逝,他的精气神,就此散去,此后的他,不过是一具苟延残喘的行尸走肉而已。对于一个不懂逢迎社会、一味坚持自我却处处丧失自我的人而言,他其实早已完成了悲剧的一生。全书最后引用穆旦的诗句,来凭吊如同他这样的知识分子的亡魂:“但如今,突然面对着坟墓,/我冷眼向过去稍稍回顾,/只见它曲折灌溉的悲喜/都消失在一片亘古的荒漠,/这才知道我的全部努力/不过完成了普通的生活。”
比较有意味的是,《锦瑟》的出场人物皆有名字,唯独男主人公没有具体的命名,从始至终都被称为“他”。其中的象征性和代指性,显而易见。这种有意模糊人物具体姓名的命名方式,其一是为了凸显男主人公的抽象性特征,使“他”成为置身于大历史转折时期身不由己的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一种普泛的代表性人物。其二,正所谓“百无一用是书生”,身为知识分子的男主人公“他”的具体姓名的缺失,明显象征着在政治强势的大历史转折时期知识分子主体性的被剥夺。身为知识分子的“他”,与社会政治之间既疏离对抗,却又不能不依附于其上,最终身不由己,被时代裹挟而去,连名字也不会留下。
“锦瑟”一词与诗人李商隐紧密相关,李商隐的《锦瑟》一般既会被认为是爱情诗,也会被认为是悼亡诗,更会被指认为是政治诗。范迁的《锦瑟》,实际上也可以从爱情、悼亡以及政治这三个不同的维度来进行理解。《锦瑟》真正的写作意图,是男主人公“他”这样的知识分子与1949年前后那个历史大转折时期中国社会政治之间的种种纠葛。
书中的众多人物在自己的命运轨迹中相继凋零,完成了他们的人生,多有无奈和悲伤,不过作者并不悲观,他在后记中说:“不管在如何艰苦难挨的日子里,老百姓还是要生活下去的,起居求学谋生饮食娱乐恋爱结婚生儿育女,以及面对疾病、衰老和死亡。这是人生五彩斑斓的底色,大画面中的小笔触,是任何年代都脱不开的。还有人与人之间的相濡以沫,温馨和真情、付出与坚忍,正是有了这些基本的人性,再艰难的岁月也可支撑下去,再坎坷的经历也可称之为‘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