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藏文化 >> 浏览文章

以《诗边札记:在甘南》为考察对象

甘孜日报    2020年04月10日

   ◎魏春春

   关于海明威的“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的言说,陈忠实认为这是“作家倾其一生的创作探索”的追求所在,其中“那个‘句子’只能属于‘自己’,寻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句子’,作家的独立的个性就彰显出来了,作品的独立风景就呈现在艺术殿堂里”,也就是要建构属于自己的文学语法体系。

    众所周知,福克纳始终瞩目于“邮票般大小的故土”而建构出宏大的“约克纳帕塔法”小说世界,恣意挥洒他的生活体验、叙事智慧和人生情感;加西亚·马尔克斯以故乡为模型创作了属于他的“马孔多镇”,以百年为时间单位书写被遗忘之地的苦痛与欢乐;莫言积三十余年的努力,终于建构起浓郁“在地性”空间的“高密东北乡”,不断地向其中填充新鲜血液,不断地夯实“高密东北乡”的密度与厚度。以上三位作家曾先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也都执着地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心灵、自己的笔法捕捉故乡的各色形态,并将各种现实的情态或拟人化地或象征化地或隐喻化地植入他们的文学世界,在狭小的故乡想象的空间世界营构他们的欢乐、希冀、沉重、纠结、无奈甚至是绝望,他们苦心经营各自的文学自留地,精神充盈而又充满生活气息,步履稳健而又不乏革故鼎新,同心圆的紧凑又不失离心力的扩散,中心的沉重又辉映着周遭的流光溢彩。因此,或可说在艺术的世界,开辟出属于自己的艺术自留地,建构出属于自己的语法体系,是艺术家成熟且成功的表现之一;甚至可以说,正是这些不同类型的文学自留地的争奇斗艳或者是相互间的犬牙交错甚或是交相叠加,共同彰显出艺术世界的丰富精彩。

   近年来,甘南汉语作家势头猛健,创作团队渐成气候,以诗歌创作为例。在第一代汉语代表诗人伊丹才让、丹真贡布、贡卜扎西等人的影响和砥砺下,先后涌现出是以阿信、桑子、李志勇、完玛央金等为代表的60后甘南汉语诗人,以扎西才让、王小忠、花盛等为代表的70后汉语诗人,以唐亚琼、诺布朗杰、郭良忠等为代表的80后诗人,简言之,四个年龄段的诗人争相表达、塑造各自的甘南,“甘南本土藏族作家诗人,以歌吟者的身份,立足于屋檐下的甘南,远眺苍茫的雪域,凝视深情的青藏……将笔墨倾注在对故土甘南的描写与歌颂,认定它就是自己灵魂的故乡”,从这个角度来说,故乡甘南属于公共资源,为一大批同时代人所共享、所讴赞,但是文学甘南却属于私人空间,与每个作家的生活体验、情感经历和写作方式息息相关,因此,甘南的诗人们普遍面临着如何营造专属文学甘南的问题,即探索和思考各自独创性的文学甘南语法体系。

   青年诗人扎西才让经过多年的摸索,最终创设出“桑多镇”这一语法空间,以承载他的文学甘南的形塑与追求。扎西才让的诗歌写作迄今已将近三十年,前后出版了《七扇门——扎西才让诗歌精选》(2010年)、《七扇门——扎西才让散文诗选》(2010年)、《大夏河畔》(2016年)、《当爱情化为星辰》(2017年)等,这些诗集基本围绕甘南展开书写,从不同的角度呈现扎西才让的文学甘南的阶段性探索,其中最值得关注的诗集是《大夏河畔》,该诗集以“大夏河”、“桑多山”、“桑多镇”、“桑多人”、“桑多情”为纲构建起一个相对完整的桑多镇文学世界,体现了扎西才让构筑文学甘南语法世界的初步实践。另外,扎西才让还在小说、散文中不断地扩充桑多镇的边界和深化桑多镇的内涵,在一定程度上又补充了诗歌营造桑多镇的某些方面的缺失。可以说,扎西才让以桑多镇为中心,已开启了独特的文学甘南语法世界的建构工程。但是,扎西才让又不是一个甘于现状的作家,他不满足于当前已有的桑多镇面向,他试图从全新的角度突破自我,寻找新的“属于自己的句子”,经过不懈的思考、探索和实践,桑多镇又在新进完成的《诗边札记:在甘南》中得到了新的塑造和表达。因此,《诗边札记:在甘南》就成为我们深入了解扎西才让文学世界的最新途径,也为我们提供了勾勒扎西才让文学甘南语法结构的最新范本。


  • 上一篇:粗茶淡饭的乡村日子
  • 下一篇:没有阴影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