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藏文化 >> 浏览文章

大渡河,英雄的河

甘孜日报    2020年07月30日

   ◎周华

英雄与河,似乎是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字眼,但在特定的背景下,当历史赋与河流某种内涵时,河自然就有了“精神”。大渡河就是这样的河。

   夏季的大渡河是狂野的,黄褐色的河水夹杂着沙石,似脱缰野马一路狂奔。河水疯狂撕打着河岸,巨大的旋涡伴着朵朵浪花和如雷水声,就像汇聚了千军万马,仿佛要让人回到红军长征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到了冬季,大渡河变得格外温顺,碧绿如玉的河水温柔婉约,静静地蛰伏在峡谷中。

   时而暴跳如雷,时而静如处子,这可能就是大渡河的本性。

   还记得第一次离开故乡,一头扎进青藏高原时的情景。

   从四川盆地一路西行,当汽车从云雾缭绕的二郎山东坡,穿行到二郎山西坡时,天空突然变得通透起来,蓝蓝的天像水洗过的绸缎。大山被涂上了厚厚油彩,几点零星的烟霞从山凹处升腾,在大山间追逐,最后紧紧锁在山腰。没有了云雾的遮挡,目之所及,雄伟的蜀山之王贡嘎山近在咫尺,田园村庄尽收眼中。山上白雪皑皑,山下绿树环绕,峡谷中,一条绿色的“带子”从远处的大山中挤出来,又消失在群山深处。绕过房舍、穿过村庄,这条弯弯曲曲的“带子”就是大渡河。两岸的浅褐色土地上,城镇乡村像星星般散落,碧水蓝天、绿树田园、大山台地,特殊的自然环境和地貌特征,还真有点像一幅天然水墨画,让人想起了已故蜀中国画大家、三峡画派创始人岑学恭先生的国画作品——泸定桥。

   虽然时值初冬,但大渡河畔却一点都不显得寒冷。相反,伴着干旱河谷的丝丝暖风,和着冬日暖阳,更让大渡河变得妩媚动人。

   泸定,又称泸水,是大渡河畔的一座小城。城虽然小,名气却很大。尤其是那座撑起共和国基石的铁索桥,更是如雷贯耳。铁索桥一头连着城,一头连着一块小台地。在两座桥台之间,十三根铁链飞架在大渡河上。桥上游人如织,桥下碧水回旋,没有了当年的枪林弹雨,不见了曾经的战火硝烟,但红军二十二勇士飞夺泸定桥的故事,却在岁月更迭中愈加清晰。

   河风习习,轻轻撩开尘封的历史。从古到今,奔腾豪迈的大渡河,不仅滋养了两岸人民,还留下了不少英雄故事,铸就了吃苦耐劳、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

   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八十五年前决定红军生死存亡的两次战役,就发生在雅安市石棉县安顺场至甘孜州泸定县的大渡河上。两次战役不仅挽救了红军,更是中国军史上的两大奇迹。为什么在不足百公里的河段,红军会两度渡过大渡河?如果不是熟知那段历史,如果没有亲眼目睹大渡河峡谷的高险奇绝,自然无法找到合适的答案。

   大渡河古称沫水,发源于青海省境内的果洛山东南麓,在丹巴县城与小金川河汇合后始称大渡河。大渡河为高山峡谷型河流,也是由川入藏进入横断山区的第一条大河,这里地势险峻,水流汹涌,自古有“大渡天险”之说。再加之数百公里河段,当年仅泸定城有一座铁索桥,如果不从此桥通行,如果没有船只,渡河难于上青天。

   泸定铁索桥始建于清康熙44年(1705年),建成于清康熙45年(1706年),索桥建成之时,康熙皇帝御笔题写了“泸定桥”三个大字,并立御碑于桥头。从那以后,此桥即成为四川入藏的重要通道和军事要津,历来都是交通要冲和兵家必争之地。

   与泸定桥相距近百公里的安顺场,当年其实就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渡口。大渡河水浩浩荡荡奔涌而下,在到达安顺场后,河水平缓了不少,河面也变得开阔起来。据史料记载。1863年5月,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领的太平军,在大渡河边的安顺场遭清军围追堵截而全军覆没,太平天国从此灰飞烟灭。事隔72年后,突出国民党军队重围北上抗日的红军,同样面临着后有追兵、前有堵截的险境。所幸的是,英勇的红军战士不怕牺牲、不畏艰险,成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粉碎了蒋介石要让朱毛红军做第二个石达开的梦想。后来,安顺场便有了“翼王悲剧地,红军胜利场”之说。而在毛泽东的《七律·长征》一诗中,一句“大渡桥横铁索寒”,不仅大气磅礴,更让泸定铁索桥从此名扬天下。

   河水东流,流走的是时光。光阴似箭,改写的是历史。今天的泸定城,曾经气势宏伟的铁索桥,大有被鳞次栉比的高楼湮没之势。在那片烙下红色印记的土地上,桥还是那座桥,河还是那条河,城还是那座城。所不同的是,桥的邻居多了,河上的电站多了,城乡变得更靓了。

   铁索桥、钢架桥、拱桥、平板桥、斜拉桥……,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可能不会有人相信,当年红军用生命和鲜血打通北上通道的地方,修大桥竟然同搭积木一样。大渡河特大桥、康巴大桥、猫子坪大桥、岚安大桥……一座座大桥就像一道道绚丽的彩虹,连通了两岸的城市乡村。在泸定城,那些把名字镌刻在共和国功劳薄上的英雄们,可能谁也不会想到,他们的名字竟成了街道名,老区人民就是用这种特殊的方式,把他们牢牢的铭记在心里。而在那座由邓小平题写碑名、聂荣臻撰写碑文的纪念碑旁,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已经成为有名的长征精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更让人欣喜的是,在不久的将来,这片红色土地上还要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

   天堑变通途,绿水变金山。大渡河上疯长的除了桥外,还有一座座大型电站。在雅康高速大渡河特大桥下,大渡河水被泸定电站大坝拦腰截断。汹涌的河水一改往日的喧嚣,河谷安静得只剩下风的声音。峡谷中高坝横亘,白云下彩虹飞架,高峡出平湖的胜景,再配上宏伟的大桥,让这里成为一处网红打卡点。就在距泸定电站不远的地方,已经建成的猴子岩电站、长河坝电站、大岗山电站,及正在建设的硬梁包电站等,让桀骜不驯的大渡河成了清洁能源基地。源源不断的电力正从这里输出,造福国人。

   茶马古道的驮铃早已沉睡,川藏大动脉的马达声悦耳动人。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号角下,那片红色的土地上,一个个各具特色的乡村如诗如画。杵坭,一处可以称得上世外桃源的田园,凭借着红樱桃的“红”,延续着红色传奇。岚安,古朴民俗和红军长征历史遗迹共存之地,红军在甘孜建立第一个苏维埃政权的地方,走过盘山公路,走进生机盎然的古镇,心灵手巧的绣娘们正在飞针走线编织着致富梦想。磨西,毛泽东住地旧址,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正在用发展的巨笔书写时代新篇,成就全域旅游的形象代言。

   空气中早已没有硝烟的味道,河风里透出富足和温暖,成熟的黄果柑挂满枝头,当年红军战斗过的地方成了金色的海洋。在风景秀美的安顺场,粉墙青瓦的建筑与昔日的红军渡口紧紧相依,一条条宽阔的游道纵横纤陌,一面面红旗迎风招展,“贡嘎南麓、红色安顺”正在成为小镇的旅游名片。入夜,红灯笼点亮了小镇,南来北往的游客们围着红红篝火,在红军广场翩翩起舞。广场边,一条小船在夜幕中时隐时现。那条船其实是复制品,它还原的是当年红军强渡大渡河的场景,复原的是那段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白云悠悠,碧水东流。沿着当年红军的足迹行走,没有了金戈铁马的红色大地,城镇日新月异,乡村绝美如画。曾经写满红色传奇的大渡河,在不断浇灌着新的传奇,书写着新的奇迹。

   大渡河,一条英雄的河。奔腾不息的河水,一路欢歌、一路前行,把长征精神一直传递到远方。

  • 上一篇:旧军装
  • 下一篇: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