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21年03月01日
◎李小丽
《人间向暖》是姚雅丽继的又一部力作。读完这本书,即便足不出户就能在海丝泉州、青春泉州、醉美泉州中饱览泉州丰富的历史文化、名胜风光、自然景观、乡土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等等。全书以深沉柔媚的笔触描摹乡土的质朴和极速嬗变,记录行将消失的民俗、信仰、祭祀,让读者携着海上丝路的和风,走进东方第一大港的唯美画卷,在清丽的文字中穿越时空,细品泉州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经济、旅游、饮食;在有声有色的市井生活里,探索闽南文化的源流,体味闽南人的爱拼敢赢,感受一座城的温暖,寻觅内心的平和。作为文化散文集,这本书不仅具有浓郁的历史情怀意蕴,更具有深刻的历史内涵,字里行间充满一种暖意,这种暖并不是刻意地修饰与雕琢,而是随着风景、环境的流动展现着作者一种从容、细腻且不失一种大度的独特情怀,一如人间向暖。
在《石上远行》《少林胜迹坊,与梦无关》文章里,作者在立意上可谓是煞费苦心,没有人云亦云。作者立足当下,由通过具穿透力的笔触,赋予泉州西街鞥等古景新的文化底蕴,在她的笔下一脚踏进西街,恍若迈入古典……恍惚间,你从现世抽身,步入一个幽深缈远的时空里。
不同的人,看风景不同。不同经历的人,对于事物的感知也不同,姚雅丽出生在泉州,成长在泉州。她对泉州历史的厚重有着深刻的理解,但是在本书中并没有单纯在表达对于古今泉州的一种对比、解读好人认知,而是通过对泉州过往的叙事,表达这对于风俗传统文化发展和传承方一种认知和赞赏。如《芬芳了一片海》这篇文章,作者用细腻、文雅的笔触大篇幅附对蟳埔风俗传统文化的前世今生进行了详细地描述,特别对于花围在蟳埔的历史地位予以艺术化的阐述:“在蟳埔,花是女人之魂,也是大海之魂”,通过“花和女人”,捕捉到了蟳埔人骨子里的执着和灵魂的芬芳,浓浓的乡土情着实温馨感人。
《人间向暖》所表达的情绪是暖心的,但不乏冷酷历史的描写,实则历史的风雨其实也在见证时代发展和进步。为此作者在《说瓷》中说:“时光是把无情剑,能蒙它不弃,绕过生死而在百劫千难中幸存,这物就包含了天地的恩泽,也享用了人间的福分。”这传递出作者一种积极向上、向暖的历史观和价值观。“这里的每一块砖、每一方石、每一道梁都在讲述着旧时光里绵长悠远的故事。”这段话的叙述使得《人间向暖》细腻中又多了一种铿锵。
《携海西行》的行文更是展现出作者对于历史认知的一种大局观,在作者看来,“携海”可以说是和真武庙前的石刻“吞海”一样荡气回肠、一样气势磅礴。但是“吞海”两字更为豪迈。携海西行,是丝绸之路的复兴,是陆海融通的开拓,更是闽南人海纳百川、爱拼敢赢的人文精神所在。这种有力度、有感召力的语言风格,让人不知不觉的“人间向暖”。
阅读姚雅丽的作品常给人一种温馨与亲切之感。她的行文中经常透露着对生活的一种达观,为此周遭的物体与景色在其笔下幻化为新的生命。也许是读多了她的旧作品《香水与爱情》,感觉她的文章如“香水有毒”给人一种无法舍弃之感,宛如她的文字从唐诗宋词走来,无论欢乐、忧伤都让人无法释怀……
黑格尔曾经说过,文学的魅力,在于通过文章的表象赋予一种事物的深邃美,而要达到如上的艺术语言效果,就必须借助一些修辞手段,这样不仅寄情于文,寄景于心,也可以使得文章更具有一种节奏感和形式美。姚雅丽的写作风格带有强烈的个人意识,喜欢把自身的主观想法和思想意图带入到自身的文学创作之中,《人间向暖》就是这样的一部文学作品,在轻盈、肆意的语言宣泄中给我们塑造出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而这种语言境界运用极具感染力。
一个人一生中会有所回忆,总会有所见证。无论身在哪里,抱着一人间向暖的情怀,生活就会变得更为美好。读《人间向暖》,不仅是品读一座城市的一段故事,也不仅是品读一段过往的一种情怀,更是品读温暖着你我她的美好情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