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藏文化 >> 浏览文章

读书时光

甘孜日报    2021年04月23日

   ◎侯国平

   老家正阳是个农业县,地下没有煤,用煤要从焦作、密县运来。最近的火车站明港离县城还有七十多里路。那时县里拢共只有几辆解放牌汽车,运输能力不足,煤炭又是计划供应,县里有个煤炭公司,院子里只有一小堆煤是供县机械厂打铁用的。所以家家户户烧水做饭,都是用地锅、烧柴禾。每当饭点时分,小城正阳上空,炊烟升起,一团市井之气翻腾奔走,到处都弥漫着柴草燃烧的气息。

   家里也是一盘土灶,一天三次点火冒烟。土灶是泥巴和柴草砌成的,可以来回搬动。但没有烟囱做起饭来满屋子冒烟,母亲一把锅上一把锅下,忙得顾不过来。所以,地锅烧火的任务也就义不容辞的落在了我的头上。

   当个烧火童子,我是十分抵触和反对的,常常以各种理由推脱。比如,要做作业了,肚子疼,要去厕所了。这时候母亲就会说,你不饿,你不吃饭吗?没办法,只好乖乖地去烧火。

   烧火看似简单,其实也有学问,柴要一把一把地慢慢填,不可一下子把柴填满灶膛,比如正在炒菜,需要大火,你漫不经心,漫吞吞地添一把柴,是不行的。熬大米粥时,需要小火,你一把又一把地猛添柴草,锅里的粥就会溢出来。这时,母亲就你头上猛拍一把说,看着火,另走神,惊得你出了一身大汗。

   我并不热爱烧火这工作,常常漫不经心应对了事,灶膛里的火,烧着烧着就灭了,还要用嘴使劲吹火,呛得两眼是泪,满脸是灰。母亲就会过来,往外掏塞了满满一灶膛的柴草,一边掏,一边说人要实,火要虚,你塞了这么多柴,能会不灭。母亲稍微播弄一下,灶膛里的火又熊熊燃烧起来了。

   这心烦意乱的烧火工作做起来一点意思也没有,尤其到了小学三年级那会儿,喜欢上了读书,什么《三国演义》《杨家将》《岳飞传》,都喜欢看。放学回家,扔下书包,就要拿起书读。这些书都是从班上一个富家子弟叫朱武正的那里借来的。为了借一本书看,要低三下四地求人说好话,一点尊严也没有的,人家不理你,也要赔笑脸,不许恼。还要一再保证,不损坏,按时归还。有时候,还要帮人家写作业,把自己一大堆纸四板也送了人。

   就在自己兴致盎然,捧书阅读的时候母亲就在一边说,烧火去。你可以想见,那是一种什么心情,糟糕透了。但是,火又不能不烧,书又不能不看。所以就拿起了书本,坐在了地锅旁,一边烧火,一边读书,当灶膛里的火光照亮了自己的脸庞和手中的书本时,我突然感到,烧火也是一件不错的事。在地锅旁读书,也是有意义的。

   烧火和读书,风马牛不相及。俗话说一心不能二用,当你沉浸在字里行间时,就会忘了往灶膛里添柴。在我看来,读书是第一位的,烧火是第二位的,常常是自己埋头看书忘了烧火,所以,烧着烧着灶膛里的火就会熄灭。正在炒菜时,母亲突然发现锅凉了就会说,快添一把柴,这时,我只好放下书本,往灶膛里胡乱添柴。

   母亲对我一边烧火一边读书并不反对,只是说一边烧火一边看书,能记住吗?我马上回答,能记住,到底能不能记住呢?灶膛旁边的读书时光告诉我,书能记得一二,烧火早就忘得一干二净。

   有一回好不容易借了一本《铁道游击队》,人家要一天看完马上还,所以烧火的时候就聚精会神地读,把烧火的事扔在了脑后,结果灶膛里的 火苗儿窜了出来,燃着了灶膛边的柴草,把自己的眉毛都烧着了。母亲一见吓了一跳,连忙扑灭了就要燃起的大火,又仔细看了我被火苗燎起的状况,知道无大碍后,才放了心。

   以后,一连几天都没有在地锅旁看书了,可实在忍不住呀,光烧火不看书,那怎么行呢?有一天借了一本《野火春风斗古城》,也是马上要还,很急。结果又在灶膛边读起了书,谁知道灶膛里的火苗儿又窜了出来,把手里的书都烧毛了边,这一下问题很严重,书主不答应要赔偿,讨价还价,费了好长时间。最后,从舍不得花掉的一块压岁钱中拿出了五毛钱,做了赔偿才算拉倒。但这阻挡不了我在灶膛边一边烧火一边读书。

   地锅旁的读书时光,让我坚定了阅读的好习惯。在以后的日子里,无论环境多么艰难困苦,都没有放弃读书的爱好,阅读已经成了生活中的一个内容。每当想起地锅旁边的读书时光,那熊熊的火光就在眼前闪耀,从头到脚都是暖暖的。

  • 上一篇:捧书而读
  • 下一篇:书卷似故人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wh/kcwh/70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