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22年01月14日
◎宫佳
伍剑老师是地道的实力派作家。我品读过他的几部小说,真可谓精彩纷呈。《锔瓷》获陕西省五个一工程奖。该书由未来出版社出版后,上架三天就加印了,创造了童书出版的奇迹。
第一次看到这个书名,感到陌生又熟悉。那些久远的吆喝声,隔着岁月的河,一点点地在耳边清晰起来。“焗碗焗盆焗大缸,焗了东街焗西街”。那些焗在大缸沿上的焗钉在脑海里一幕幕再现着,熟悉渐渐地淹没了陌生。于是,我就有了迫不及待的渴望,急于一览《锔瓷》里的芳华。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不但是碎缸,碎碗,就连过时的衣物家具,也都被束之高阁。锔瓷这门手艺渐渐退出历史舞台。在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中,很难见到那些走街串巷的手艺人了。而《锔瓷》一书,再一次唤醒了沉睡在我脑海里的记忆,那些曾经再次鲜活,走进历史尘埃的锔瓷,又一次粉墨登场了。
《锔瓷》讲述了小男孩群拜师学锔瓷的故事。看似简单的故事,作者却采用了多维度的叙述结构。明线,暗线交替,拓展了叙事空间。
这部小说立意高远,它不仅仅是要写一个学艺的过程,它更要提现一种工匠精神。锔瓷不是简单的手艺,因为这门手艺精益求精,完美的锔瓷更像是一件艺术品,而这锔瓷艺术品又上升到精神层面上,有民族大义,有爱国情怀,这就令锔瓷熠熠生辉。
李师傅在寻常人的眼里就是一名小手艺人,他甚至连一个体面的门脸都没有,平时就是一副挑担走街串巷。但是,在群和群的外婆眼里,李师傅是一个能吃苦耐劳,手艺过硬的人,当群外婆的碎花瓶裂纹被焗成一根活灵活现的梅枝时,让群看到锔瓷手艺的精湛和一个手艺人对于技艺的痴迷,这种孜孜不倦的精神,让群看到了锔瓷内在的精魂。那根梅花隐隐飘出来的暗香,隐喻了李师傅高尚的品质,为李师傅不但教群锔瓷,还教群读书,做人的道理,深明大义等埋下了伏笔。
这梅花的香味贯穿全文,它不但让群深受熏陶,也让群在学艺过程中,遇到心怀鬼胎的人能及时反省,醒悟,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启善和群是发小,可是,他们选择的师傅品质不同,所以,他们待人处事也截然不同。这一朱一墨的对比,彰显了善恶的天差地别。这也从侧面赞扬了李师傅的高尚品质,也是非常有教育意义的。
梅花有“凌寒独自开”的品质。而李师傅也历经寒流的劫难,他是宫廷御工李的后人,当年为了不给日本人锔瓷,他们一家人流落民间,但锔瓷手艺一代代传承了下来。他们传承的不仅仅是手艺,更是一种对于国宝的爱护,坚守。看似不起眼的小手艺人的身上,竟然会流淌着民族的气节,竟然也会有如此的气度和胸怀。
简单的家世介绍,却勾勒出一个大家族的工匠精神,如此,后文对于李师傅在焗紫砂壶时,亮出绝活,又因为有如此高超的锔瓷本领,而引出麻烦,要给日本人锔瓷等事件,显得水到渠成,毫无突兀之感。
李师傅在教群学艺时,也是煞费苦心的,他磨练群的定力耐性,教群读书修炼一颗瓷心。从这里可以看出,李师傅把对锔瓷手艺的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群,那是由内而外的磨练。他就像那枝梅花,其暗香不但让群受益匪浅,也让读者闻到一股品德的暗香。
小说在李师傅为了不给日本人锔瓷,不让国宝流落海外而故意摔伤了胳膊,在高潮处戛然而止,留下无数的想象空间,其余韵仍然犹如梅花,暗香袅袅,香飘万里。李师傅的高大形象立体而饱满。对于群的教育也是深远的。
小说展现的是两代锔瓷手艺人,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技艺的传承,精神的传承,抽丝剥茧,让读者看到的是锔瓷工匠人由手艺到精神的内核。
一部《锔瓷》宛如焗在瓷器上的一枚焗钉,用湿润的棉布,一层层细致地擦拭下去,拂去岁月叠加在上面的锈迹斑斑,渐渐温润可人,那焗钉一点点明亮起来,晃着人的眼。《锔瓷》必将成为最耀眼的那颗焗钉,染着梅花的暗香,余韵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