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藏文化 >> 浏览文章

说年俗忆年韵

甘孜日报    2022年01月28日

祖孙三代备年货。 张磊 摄

街上年味浓。 张磊 摄

杀年猪。沙玛鲁石 摄

多吉加全家福。

炸果子。 张磊 摄

◎本网记者 兰色拉姆 文/图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作为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春节有着说不完的故事,道不尽的风情。在各种独特的春节仪式中,各大传统的民族、民俗文化得以集中展示和表现。2022壬寅虎年将近,为了解我州年俗趣事和独有年韵,记者对我州相关人士进行了采访。

沙马鲁石:彝乡新春年味浓

“春节要到了,得开始准备年货了。”这几日,听着亲友们的摆谈,沙玛鲁石的新年记忆再次被唤醒。

沙玛鲁石出生在九龙县三垭镇,地道的彝族人。在他印象中,长期以来各民族相互交融、共同发展,彝族人过春节与过彝历新年差不多。都是阖家团圆,欢聚一堂的节日。

三垭镇四面环山,位于县境东南部。时隔多年,沙玛鲁石还清楚记得小时候三垭人如何过年。那时候,过年前几天,父母会走两三个小时的山路,下山买回烟酒、糖果、挂面等年货,还会在米缸里藏上可口的苹果。

杀年猪是三垭人过年的重头戏。清晨,家家户户的炊烟升起,此起彼伏的杀猪声响彻村落。各家的院坝里,有的烧猪毛、开膛、剁肉,有的灌香肠、腌腊肉,大家分工明确,有序忙碌,不一会儿,小孩儿们就能吃到在火塘里烤熟的香肠、猪肝和猪脑花。

长大后,沙玛鲁石去了很多地方,吃了不少美味佳肴,但能让他想起就流口水的,仍只有火塘边烧烤出来的彝家香肠。

年是辞旧迎新的重要节日,三垭人杀年猪很有一番“讲究”。所杀的年猪不带任何残疾和缺陷,不用老母猪,不要尾巴短小,总之要形象完美无缺,没有其他异兆。经一双双巧手“打磨”,年猪会被做成美味的坨坨肉,一道彝族特色主菜。人们将肉砍成坨坨形状,煮或炒到刚刚透心,将其与先前准备好的佐料搅拌均匀,大口吃肉,鲜而香纯,肥而不腻。

沙玛鲁石忘不掉的还有祈福和拜年。有那么一天,父亲会把邻里的小孩集中起来,带到屋后最大的一棵树下祈求平安和健康。祭祀结束后,父亲会拿出煮熟的猪蹄、甜荞饼和豆腐,给大家分食。等到下午,孩子们就去挨家挨户拜年。那个年代,拜年没有红包,小孩们拜年也没多少讲究,而大人去拜年,必须要带酒,还要给主人家孩子发水果糖。

因工作离开家乡多年,沙玛鲁石很少回老家过年,虽然答应父亲要回老家过年,但直到父亲病逝他都没能履行诺言。每每忆起,他心如刀绞。在他看来,“子欲孝而亲不在”的伤痛和遗憾已无法弥补,能做的只有珍惜和怀念。

又到新春时节,这几天沙玛鲁石总是想起童年时随父亲在老家乡下过年的情景。他认为,这是年岁渐长的缘故,不知不觉中,自己对年的理解,早从吃美食、享年趣变成了缅怀亲人。他说,新的一年家人平安健康就是最大的福气。

多吉加:儿时年趣今难忘

每每说起石渠县,多吉加就感到自豪。作为 “太阳部落”的孩子,他深爱这方故土。新年将至,他为家乡送上了真诚的祝福:“人民幸福安康,家园美丽富饶。”

石渠县地处川青藏三省交界之处,是全省面积最大的县。这里有世界上最长的玛尼墙,有维系着长江、黄河源头的生态平衡的高寒湿地群,有源远流长的游牧部落文化。近年来,随着国家各项帮扶政策的落地落实,石渠人民生活愈发有盼头。

“过去,新年前几天,石渠就洋溢着欢乐祥和,今年也不例外,有的人已经开始了大扫除。”多吉加说,为迎接新年的到来, 当地人会将房前屋后打扫一新,也就是把旧年里所发生的不愉快、不顺心的事统统“请”出去,寓意来年吉祥如意,顺顺利利。

提及新年趣事,多吉加回忆起了7岁那年过年的情景。这一年,父亲带着他亲身感受了藏族人如何过年。按照传统习俗,洗头、泡温泉、炸果子、打扫卫生、给家里牲畜准备吃食……从腊月二十几开始,多吉加一家就忙得不亦乐乎。

到了大年初一,天还没亮一家人就起床了。之后,父亲带着多吉加去寺庙求平安、供酥油灯、煨桑,母亲在家准备早饭。回到家里,一家人在黑帐篷里吃饭聊天。大年初二则开始走访亲戚,当天,大家一起跳锅庄、唱歌、打羊骨节,场面非常热闹。大年初三时,父亲还带着多吉加看了一场藏戏,虽看不懂但这种场面足以给新年增添了一份文化乐趣。

“可能幼小的原因,我感觉当时过年持续了很久,每天都有好吃、好玩的,非常开心。”多吉加说,虽然长大后过年也发生了很多趣事,但最难忘的还是7岁那年的新年有滋有味。

长大后,多吉加和其它石渠人一样,新年期间会穿上崭新的藏装,与亲朋好友三五结队熏松柏、撒龙达,为新的一年祈福。同时,还会参加跳锅庄、赛马等文体娱乐活动。近两年,受疫情影响,很多活动被迫取消,新年乐趣打了不少折,但多吉加坚信困难总会过去,风雨过后会有更加灿烂的明天。

今年,因为工作,多吉加一个人过年。他告诉记者:“人少年味不能减,目前已经买好了干果、糖、奶渣、啤酒等年货,到时候要高高兴兴欢度新年。新的一年,希望家人健康,工作顺利,家乡越来越好!”

四郎多登:特色年俗乐新春

四郎多登非常期待今年的春节。他相信,工作后第一次在家过年,一定会有点不一样。

“小时候条件有限,父母买回的新衣是我的宝贝。一想到过年能穿上新衣服和小伙伴们玩,我就高兴得睡不着。”四郎多登是典型的“90后”,稻城赤土乡人,在他记忆中,新年穿新衣是最有趣的事。如今因工作背井离乡,回家过年的机会越来越少了。

除开藏历新年,春节是稻城较浓重的节日之一。虽然同在甘孜高原,稻城和石渠因“南北”路的划分,春节习俗也有所不同。

每年12月初,稻城就开始作过年的准备。这时家家户户在木盒里浸泡小麦,到了月中,就着手准备酥油、白面、大米开始炸“果子”,做“希麻”。12月下旬,各家各户开始清除垃圾、洗涤衣被、用具。

赤土乡的除夕同样精彩。下午大家吃过年饭后,一家人会尽情欢乐,等到子夜的时候,各家都要抢先背头水,传说中新年来临时第一个背到的水为“金水”,第二个背到的水为“银水”,喝了以后可以除病祛邪。背水的人,必须穿一身白衣服,并且在背水时不能说一句话。

“除夕过后,接下来三天都有固定的习俗。”四郎多登说,大年初一,人们会在家欢聚,吃“希麻”,喝麦粥。出去游玩时大家都要相互问候 “扎西德勒”。大年初二,亲友开始互相拜年,跳锅庄、唱山歌。大年初三则要去拜山神。期间,大家会穿上节日盛装,寺庙会展出各种各样的酥油花制品。过去,大年初三过后,赤土乡人才逐渐转入正常的生产劳动和工作。现在,这一习俗根据各家不同的情况发生了改变。

“年俗一定程度体现着一个地方的生产生活,值得被延续和发扬。”四郎多登告诉记者,作为年轻一辈,有必要为家乡传统年俗传承做点事,为此今年回家过年,他打算学上两首山歌。

日子一天天过去,年越来越近,每次视频或电话聊天时,听着家人问自己“过年想吃什么?”“什么时候到家?”四郎多登感觉很幸福。

  • 上一篇:昂首阔步跨新年
  • 下一篇:儿时过年

  • 本文地址: http://kbcmw.com/html/wh/kcwh/77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