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22年04月28日
◎魏青锋
马上又到“五一节”了,不由地想起那些年我们一起上过的劳动课。
刚升上初中,领完新课本,都挤到课表前看最近几天的课程,很快大家都留意到周二下午的格子里写着“劳动”两个字,大家七嘴八舌讨论起来,强子快人快语:“劳动课还用问吗?就是干活呗!”“谁不知道是干活,”有女生白了他一眼,”“可在哪干活,干啥活呀?”很快就有人找高年级的同学打听,说是不外乎植树、打扫卫生、抬炉渣垫操场等体力活,最后高年级同学还挤眉弄眼地说,可能还要剥牡丹皮。都是农村学生,割麦子、掰包谷、背柴等庄稼活都不在话下,学校里的劳动课显然没当回事,可剥牡丹皮的新奇活却激起大家的好奇心。
待到周二的劳动课,班主任黄老师抱着一堆旧报纸旧年画走进教室,新书刚发下来,黄老师这节课要教大家包书皮,也有几个同学会折,可大多数同学都是大人包办。新当选的劳动委员把报纸年画发下去,黄老师在讲台上一个步骤一个步骤给大家做示范,第一节劳动课,我们就包了一节课的书皮。黄老师下课时宣布了劳动课的纪律:“劳动课不允许请假”我在心里嘀咕:“我才不请假,我还等着剥牡丹皮呢!”
从第二节劳动课开始,我们就要垫操场了,家在镇上的同学拉来架子车,我们住得远的,利用周末回家的机会拿来铁锹、䦆头、和竹篮子,一组同学在锅炉房负责装煤灰煤渣,二组同学拉架子车转运煤渣,三组四组同学负责把煤渣均匀地摊在操场上、道路上,再踩踏瓷实。那时的学校,不像现在有塑胶跑道,水泥路面,到处裸露着土地面,下雨天泥泞一片。
接下来相当长一段时间,我们劳动课的任务就是垫操场,土黄色的操场硬是让我们变成灰黑色。碰到下雨,黄老师就在教室里教我们做纸风筝、纸扇,有一次还现场教我们补自行车胎。
直到第二学期,就在我们快要忘了“剥牡丹皮”那茬事的时候,有天劳动课前,突然接到通知,让整好队去隔壁的中心粮站,和我们一同前去的还有初二的一个班,一打听,才得知要开始剥牡丹皮了。在中心粮站宽敞的院坝里,我们每个人领一小桶黄褐色的牡丹根和一只空盆子。有人给我们讲解剥牡丹皮的要领,我们这才知道,看着雍容华贵的牡丹花,它的根居然是一种药用价值很高的中药材。
剥牡丹皮是个精细活,不能着急,直的长根用指甲划开剥下来,扭曲变形的只能找小锤子砸开,用手剥的时候,尽量能剥成整张连续的皮,若细碎的残渣,就卖不上价。才开始,我们比赛看谁剥得最完整,渐渐地,就没了新鲜感,而且抠得指甲疼,手也磨出了血泡,大家的情绪都有些低落,这才明白当时高年级同学做鬼脸的含义。所幸剥牡丹皮季节性比较强,就四月五月两个月份,过了五月晒干了就要拉到城里销售了。
除过垫操场、剥牡丹皮,记得我们还去附近的菜园拔过草,去校园后面的山坡上给小树浇过水,后来升上初三,慢慢地一周一节的劳动课,变成了一月一节课,最后干脆都取消了,全让给了文化课,那时的农村孩子,最好能考上中专、中师,否则等待他们的将是和父辈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农村孩子“鲤鱼跳龙门”的压力一点不比如今孩子冲击一流大学的压力小。
转眼30多年过去了,那些年一起上劳动课的情形依然历历在目。高尔基曾说过:“劳动是世界上一切欢乐和一切美好事情的源泉。” 随着年龄增长,我打心底爱上了劳动锻炼,并且享受着劳动带来的收获和愉悦。
不知何时,消失很多年的劳动教育课又重新出现在学校的课表里。我也由衷地希望现在的孩子们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能够积极参与到更多的劳动实践中,真切感受到劳动的快乐,体会到劳动的意义,理解劳动的价值,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和价值观,最终成为一个快乐的劳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