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22年05月11日
◎王润霞
林徽因,一个风华绝代的女人,设计国徽、拯救古迹、擅长写作;一个旷世美丽的女人,令梁思成、金岳霖、徐志摩三位才子钟爱迷恋;一个温柔婉约的女人,似灵动的飞檐、精致的门窗,配上坚实如梁柱的梁思成,成就婚姻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一个坚强乐观的女人,即便身体羸弱、病魔缠身,也不放弃对祖国建筑事业的追求。她似一剪光,绽放着爱、暖与希望。
林徽因如一幅画润泽着读者的眼眸。林徽因的美貌得自祖父母的遗传,有神的双眸像祖父,漂亮的脸蛋像祖母,为此深受祖母爱的滋养。生在书香家庭,大姑母对她启蒙教育。16岁随父亲去欧洲,父亲想让她增长见识、扩大眼光,培养他将来改良社会的能力。正是因为拥有亲人的如此厚爱,所以,她在伦敦立下献身建筑科学的志愿。
《莲灯诗梦 林徽因》如春天的诗行引领我们向远方。诗中意象是那样唯美。世人津津乐道于徐、林相恋。陈学勇却用大量的书信事实,理性解读了两位的交集,赋予林徽因真实自然的烟火女子形象。最喜欢书中泰戈尔对徐、林关系的诗意解读:“天空的蔚蓝爱上了大地的碧绿,他们之间的微风叹了声:‘哎!’”。更喜欢陈先勇白描的手法再现徐志摩在《新月》杂志上发表林徽因的诗,在林徽因养病期间经常往香山探望。这是徐志摩对林徽因诗歌世界里的引领。香山为林徽因事业的辉煌拉开了诗意的帷幕。金岳霖长期帮助林徽因,给予她温暖和力量。林徽因经常寂寞苦闷的时候向美国的费慰梅敞开心扉,她们的真挚友谊恰如那登云的梯。
1937年7月7日,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在陕西豆村发现了中国最早的木结构建筑佛光寺大殿。这个发现是彪炳中国现代建筑学世上的伟绩。是对日本人说去奈良城看木构建筑的有力回击。这一伟大的发现离不开林徽因的付出。是她坐列车经过榆次向远方的一瞥,觉察到雨花宫的非同寻常;是她爬上二百八十多尺高将近千年的木架上敏锐地留意到浮光寺梁上的痕迹。是她风餐露宿、爬梁上柱,以坚韧、刚毅以及对理想的执着获得的辉煌成就。这样的成就是偶然,也是必然。林徽因的诗人激情、文学天赋赋予建筑学人文色彩。它的独特建树“建筑意”将艺术与科学完美结合。她有着诗人的敏感、文学家的观察力以及建筑师的吃苦耐劳,获得丰硕的回报理所当然。
由于梁思成事务繁忙,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实际的设计任务基本上有林徽因和她的助手们承担。国徽的许多构思有林徽因提出,纪念碑的底座浮雕图样特别。即便林徽因是个需要加倍护养的严重肺结核患者。但她彻底忘记了自己,全心全意投入设计之中。灵感袭来,匆匆勾下图样,床头散落的是全是记录灵感的图片。过后,不停地咳嗽、喘气,无人知道她饱受病痛煎熬的漫漫长夜。很遗憾,她没看到人民英雄纪念碑屹立在天安门广场。但她的事业精神、工作态度永远屹立在人们心中。正像她的诗所说:“如果我的心是一朵莲花,正中擎出一枝点亮的蜡,荧荧虽则但是那一剪光,我也要他骄傲地捧出辉煌。”林徽因不正是那一剪烛光吗,她捧出的辉煌映照千秋万代。
陈先勇写的《莲灯诗梦 林徽因》旁征博引,多维度呈现了真实自然的林徽因。这本书集学术性与可读性于一体,真实得生动,诗意得洒脱。更重要的是林徽因散发的人性光辉,尤为后人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