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22年09月08日
◎杨力
36年前,我还是摇篮边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我的母亲,身处农村却胸有志气,而我的父亲,则是改革开放后从家乡第一个考到军校的幸运儿。
那些年,父亲驻守在青藏高原,因为地处高寒,通信十分不便,有时候因为风雪阻止,交流情感的两地书要迟滞数月。前一年父亲探亲,他回到家的第二天,三个月前寄给家里的信才送到母亲手里。母亲握着信封说,不用拆,信里一定说你在看月亮。
父亲用盈满爱的目光看着母亲,就像他在青藏高原每一个清冷的夜晚深情地看着月亮。没有风雪的夜晚,月亮是军人最好的陪伴,年轻的士兵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思念心上人了,最想倾诉的对象就是月亮。
是的,看月亮代表着父亲想母亲了。那年父亲去巡岗,刚过立秋,青藏高原已纷纷扬扬飘起了大雪。一个新入伍的士兵持枪站立在哨位上,雪花为他铺了一层白毡,睫毛像两条冰凌,看见父亲走来,啪地敬了一个军礼。
父亲走上前,拍了拍士兵身上的雪花,问害怕吗。士兵摇摇头,又点点头,这么黑的夜,这么冷的秋天,比内地真正的冬天还冷,没一点畏惧是假话。父亲眺望漫天风雪,指了指躲在云层后面的月亮,说第一次来,第一次身处这种环境,他也一样害怕。这时一想到月亮,想象月光穿透风雪,清冷的月光霎时变得温暖了许多,因为月光普照的另一边,有他的家乡,还有他的爱人。
父亲说当年和母亲相爱,最大的阻力是距离。很多人劝母亲深思,找一个军人就意味着长时间分离。母亲却说,她喜欢父亲骨子里那份坚毅,好男儿戍边卫国,她爱的就是父亲的军人志向。母亲有一门手艺就是刺绣,父亲对着月亮寄托相思的时候,母亲则把相思倾注在了一针一线里。
年轻的士兵听罢挺直了胸膛,坚毅的目光望向天际,仿佛月光穿透而来,风雪无影遁形。士兵说,他也刚刚收到女朋友的来信,表达了对他参军报国的崇敬,他还正在犹豫会不会因距离影响对方,现在他想明白了,当好一个军人,无愧于女朋友的信任。
父亲回到营区,风雪突然停住了,上弦月探出头来,分明地挂在了西天边。父亲掐指一算,稍过几日,待上弦月一天一天充盈,就离八月十五的日子不远了。而那一天,已被批准探亲的父亲就会出现在母亲面前,千里共婵娟的期盼终会在这一天以爱的方式呈现。
父亲终于踏上了归途,1986年的那个月圆之夜,父亲回到了期盼已久的家。母亲不在,但家里收拾得干净整洁,桌上摆放着月饼,还有一封书信。打开书信,母亲柔情的话语扑面而来:
“对不起,想必这会你正在回家的路上。今天临时接到任务,要我组织姐妹们去省城学习刺绣,所以这次探亲假,这个中秋节,就陪不了你了。孩子在奶奶处,尽可放心。另外我绣了一幅画,我把想说的话全都绣在了里面……”
父亲抬起头,看见墙的正中挂着一幅刺绣,一个年轻的母亲,守着摇篮,目光专注地绣着画,高高的天际挂着圆圆的月亮,月光下站着英姿挺拔的军人,不用说,这一定是母亲心中英武的父亲。窗外,《十五的月亮》优美的旋律飘了进来:“十五的月亮,照着家乡照着边关……”
父亲一下懂了,月饼代表思念,刺绣则是一种大爱,你站岗放哨,我建设家乡,国家这个大家安宁了,每个小家才会安康,十五的月亮才会又圆又亮!
36年前这幅刺绣,至今还挂在我家墙上。父亲现在讲起这段往事,脸上仍透着军人的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