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22年09月22日
◎张金刚
再精准的天气预报、再贴心的妈妈唠叨,远比不上一场凌厉、速冻的狂风暴雪的“严逼”,来得有力、有效。人们纷纷翻箱倒柜,将压箱底儿的冬衣拿出来,掸掸尘,去去皱,裹在了身上,“面包”模样又何妨!即便还有年轻人在那儿嘀咕:“这下又省秋裤了。”
一秒入冬,立时寻暖。
街上行人明显少了,公园里跳舞、踢毽、跑步、直播的也寥寥无几,怕是大都猫了起来。秋收完毕的农人开始赋闲,乡野又迎来一冬肃寂。不管是城里供暖,还是乡下生火,温暖是此刻共同的主题。窗外雪冷风寒,屋内暖意融融。这强烈的反差,带来身心极度的舒适与熨帖,幸福感爆棚。
与最亲近的人猫在家里,一顿暖暖的“和家欢”颇为适宜。因是饭菜最有暖意,故而我深爱上了在冬天下厨房的感觉,那不仅是在做饭,更像是在写诗。
可包一顿饺子。猪肉白菜馅儿、猪肉芹菜馅儿、羊肉萝卜馅儿、韭菜虾仁馅儿、茴香鸡蛋馅儿……喜欢哪种做哪种,哪种方便做哪种。你剁馅儿,我和面;你擀皮儿,我来包;你煮饺,我做菜。分工明确地边忙活,边唠家常,最后热气腾腾地围坐品尝,亲情亦随之加温。
可擀一顿面条。面粉加鸡蛋和盐,和一块硬面;用布盖着,饧好;用长擀面杖将面饼压着、卷着擀成大大、圆圆、薄薄的面片;边撒玉米面边折叠,切条,提攥成细长的面条。西红柿鸡蛋或白菜肉丝卤,原汤煮了,全是妈妈传下的手艺和味道。“吸溜”吃完,满身冒汗。
可熬一锅八宝粥。大米、小米分别是东北、山西朋友快递来的地道品种,豆子是父亲种的菜豆、红豆,配上深山核桃、原生板栗、淀里莲子,还有红薯、南瓜、花生,皆在从老家取的山泉水里慢慢熬,熬到开花、融合,熬到喷香、黏稠。一勺一勺下肚,暖胃,更暖心。
可炖一锅杂烩菜。冬储白菜、萝卜、土豆为主,豆腐、粉条、海带为辅,传统工艺腌制的腊肉是灵魂。切好,备好,按“易熟度”分先后,一股脑儿扔进锅里,“咕嘟”个把小时。待食材皆熟,滋味渗透调合至最佳,盛上一盘,就着吃碗米饭,吃个馒头,那叫一个过瘾。
再有时间、兴致的话,炖一锅萝卜羊肉,蒸一锅红枣黏糕,炸一盆荤素丸子,烙几张葱花油饼,腌一坛脆爽泡菜,榨一壶香浓豆浆……猫在厨房,变着花样儿地扮靓冬季餐桌,饭菜热热的,家人暖暖的,活色生香、温馨诗意的寻常小日子,正当如此。
若有“无用”好友相邀,赴场雪中“火锅宴”,那自是美到极致,暖到心底。“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落地窗外雪花飞舞,小雅间内蒸汽氤氲。三五好友,兴头似翻滚的火锅般滚烫。筷起筷落,猪肉、羊肉、牛肉、驴肉,白菜、菠菜、油麦、茼蒿,鱼丸、豆腐、粉条、海带,水饺、面条、煎饼、饸饹,次第在清汤、菌汤、番茄汤里涮过,佐以麻酱、韭菜花、糖蒜、腐乳等小料,火热吞下群英荟萃的人间风味;杯起杯落,白酒、啤酒、红酒、茶水、白水,满载着快乐、悲凄、烦忧、愁苦、迷茫,细细品出至真至淳的人生百味。出得店来,哈口热气,裹紧衣服,重又轻松释然地大步迈进风雪之中。
阳光大好的冬日,最宜出门做点儿“暖事”。喜欢静,就拣个向阳、背风的墙根儿,在暖暖的阳光里,凑一局扑克或象棋,吵得面红耳赤也无妨,图个乐子嘛!或听听“墙根儿广播站”的高谈阔论、坊间琐事,感兴趣的,就插上一句;不感兴趣的,就关上耳朵。喜欢动,就随性“动起来”,寻找单属于冬天的一种“炙热”。健步、爬山自不必说,也曾赶时髦奔赴雪场,体验过一把冰雪运动。虽望着身轻如燕、活力十足的青少年,发出“廉颇老矣”的自嘲,可战战兢兢地舒活舒活筋骨,“动”得浑身暖洋洋,还是蛮刺激、蛮舒爽的。
父母尚在,老家依旧是温暖来处。煤炉在房间一角火红燃烧,烘得父亲、母亲和我脸红红的、衣服烫烫的。母亲不时拍一下我的腿:“离远点儿,别烤煳了。”继而抖落出我儿时不堪回首的糗事。闲聊间隙,母亲剥一块烤得焦煳的红薯给我,黄瓤的、白瓤的,喷香、甜面,吞下的那刻,烫得我喉咙疼。我拿来铜勺,烤在火上;放点儿油,撒点儿盐,打入一个鸡蛋,“嗞啦”声中快速搅拌,做出童年难忘的“勺炒鸡蛋”。夹一块儿给母亲,她慢慢品咂,说:“香!”岁月流逝,无情地将父母送入生命的冬季,多些陪伴,便多些不留遗憾的“暖”。
安享温暖一隅,独处也是极好的。对于我这“文艺青年”来说,一个人做点儿啥都行。
听着中意的音乐、戏曲,打理打理窗前的花花草草,看着它们鲜嫩、娇艳的模样,心里也似开出了花儿;整理整理曾经的老照片、老物件、旧书报,指尖划过的一瞬,恍然光阴流转,回到从前。斜倚藤椅,背向阳光,品一杯香茗,读一本闲书,任时光在茶香、书香里丝丝消磨虚度;即便是闭着眼发发呆,也当是一段“人生好时节”。
偶尔也刷刷朋友圈,总有些寒冬里的“暖”让我“更暖”。还是孩子的战士们,矗立风雪中,坚定守卫着祖国安宁,守护着万家灯火。当人们还在梦乡时,已有清洁工上街清扫积雪和落叶,已有早点摊儿开门为市民准备早点。守在小区门口的物业人员、下沉职工,不厌其烦、苦口婆心地嘱咐我们佩戴口罩、扫码测温。还有公安交警在疏导交道,有医护人员在采集核酸,有快递小哥在走街串巷,有电力职工在抢修线路,有供热公司在检修管道……他们用他们的“冷”,换来我们的“暖”,值得拥有那满屏暖心的赞。
静坐在岁月静好中,我最喜欢敲打些向善向美向暖的文字,与读者分享冬日可人的“阳光”。即使坚冰冷雪依旧会存在些时日,仍需用心用情地极力寻暖,但冬天来了,春天自不会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