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23年01月17日
◎杨全富
曾几何时,当诵读唐代诗人李白的《登峨眉山》时,总会被诗词优美的语言和深远的意境所陶醉。“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周流试登览,绝怪安可悉?青冥倚天开,彩错疑画出。”每每读到这一段诗词,我就会闭上眼睛,脑海里展现出这样一则画面。在峨眉山顶,眼前是绵延的群山,苍翠的山峰一座连着一座,一直奔向遥远的天际。山间一片斑斓的色彩,如同一幅国画在眼前徐徐展开。因此,在许久以前,就曾许下心愿,一定要登顶峨眉山,看看峨眉山顶无限的风光。
暑期内,因为妻子工作点在绵阳,且就读大学的儿子放假后也去了绵阳。因此,待学校放假后,我也来到了绵阳。在酷暑之中,我和妻儿每一天里只有在早晨和下午时才到室外去走一走,其余时间都蜗居在寝室之中。虽然酷热难耐,不过,也能勉强度过这段最热的日子。在这时候,想要去山间避暑的想法油然而生。当然,对于这个时节而言,到峨眉山去避暑和观光去是最理想的。于是,我们经过简短的商议之后,达成共识,待妻子所在学校放假后,到峨眉山去转转。
终于,妻子所在学校放假。于是,我们三人从绵阳出发,乘坐高铁经过成都、乐山后,就进入峨眉地界。车窗外,不再是一马平川的平原,远处的天边,起起伏伏黑色的影子在白云的衬托下,恍恍惚惚的,如兽的脊背,形成一道天然的屏障,将眼前的丘陵、房屋等拥抱在怀中。终于,那些兽的脊背离我们越来越近,直至轮廓更加的分明,才发现那是连绵起伏的山峦,满山的翠绿一下涌入自己的眼睛里。
(一)
虽然想要爬上峨眉山顶的愿望非常迫切,然而,此时已是下午时分,到山顶还需要几个小时的行程。我们只得走进山脚下的一处旅店里,作好明日登山的准备。
在旅店里,我们洗去一日的风尘。在老板娘的介绍下,我们走向离旅店最近的护国寺。在去往护国寺的途中,一座巨大的山崖矗立在马路旁,“秀甲天下”四个金色大字镌刻在岩壁上。山崖旁,涓涓细流如珠帘,从崖顶洒落下来。而山崖下,是一汪清潭。潭水清澈甘冽,潭水清浅的地方,可以看见潭底的砂石。而最深处,深不见底,蓝汪汪的。山崖后,有四角亭,亭子四角,有传统的飞檐。而亭子中央,悬垂着一口巨钟,可惜没有撞钟的钟槌。不然在这里敲响巨钟,雄浑的钟声一定会送达山顶的。在亭子后的崖壁上,镌刻有“峨眉者,山之领袖”和“普贤者,佛之长子”两行金色大字。在两行大字旁的崖壁上,用阳刻和阴刻的手法镌刻有峨眉山游览图。整幅图布局适当,按照一定的比例绘制而成。在这一幅图上,有“御题天下大峨眉山之盛景”字样,据说这幅图是按照古时候人们绘制的峨眉山图景镌刻上去的,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从中可以看出,在许久以前,峨眉山的香火就已经很鼎盛。从这里上去,岩石上有“梦象受孕”、“佛祖训导”等雕刻。每一个石窟里,佛像庄严,将普贤东渡来到峨眉的故事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从这里上去,山间溪流淙淙,鸟鸣山间。小径曲折回旋,在竹林里向前无限的延伸。行不多时,就来到护国寺。护国寺外,有宽阔的广场,寺院背靠凤凰坪,大门正对着凤凰堡。整个建筑体为传统的黑瓦盖顶,飞檐翘角,古朴典雅。山门前有一对明代雕刻的石狮,造型生动,威武雄壮。在大门上有“护国寺”三个金色大字。护国寺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19),原名会宗堂,清初迁建于此,顺治九年重建;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康熙皇帝取佛经“四恩四报”中“报国主恩”之意,御题“护国寺”匾额,由王藩手书。凤凰堡上,为石碑林,共有60余个石碑,碑体上的字体有楷、行、草、隶、篆,内容有诗、联、文、跋,其内容多以赞美峨眉盛景而作。
第二日,我们一行乘坐观光旅游车一头扎进山林间。从山脚开始,那一条马路顺着山谷向前延伸。许多时候,马路因为需要抬升高度,因此。在山坡上不断地回旋,转上几个大弯后,走上另一个高度。汽车一忽儿在山谷的左岸,一忽而跨过一座石拱桥来到右岸。
在峨眉山,由于其气候带属亚热带,因此植物以常绿阔叶林带为主,其中就包括樟、楠木、桫椤等常绿阔叶林带,也有七叶树、包石栎、曼青冈等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带。再往上,路旁出现了高大的杉树,道路一下显得幽暗起来。路旁的树底下,长满了蕨类植物。而山崖上,那些倒垂的藤蔓将裸露的岩石遮掩起来。一时间,满眼都是绿色的世界。在山林里,偶尔间还可以看到山间人们开垦的土地,种植有矮小的茶树。而田地旁,有两层高的瓦房。一切都是那样的显得相得益彰。我不禁想,此时此刻,早起的人们正坐在堂屋内,手捧一杯自采自炒的新茶,怡然自得地品尝着山间的仙露。
(二)
车行数十里,翻过一条山脊后,眼前出现一大片空地来。当车停下后,我们迫不及待地走下车。此时,山风徐徐,刮走了连日来依附在我们身上的酷热。这里是峨眉风景地之中的“雷洞坪”,因为有雷神殿而得名。相传岩下有七十二洞,有龙神和雷神居住,遇天旱,乡民来这里求雨,往岩下投死猪死狗或妇人衣裤鞋袜,往往雷雨交作。清康熙帝曾赐御书“灵觉”二字。如今,在这里修建起游客中心。所有游客的车辆来到这里后,需要乘坐索道或者步行上山。
从雷洞坪上去,修建有宽阔的石阶路。路旁,有简易的小商店。商店里,主要出售纪念品,也兼营腊排骨、熟鸡蛋等小吃。老板站在柜台后,满脸堆着笑容,不断地招呼客人前来选购商品。在众多纪念品中,峨眉蝴蝶标本让人驻足流连。蝴蝶标本都装在密闭的盒子里,透过盒子外的玻璃罩,可以看到蝴蝶标本的整体样子。蝴蝶展开双翅,其中最为美丽的是一种叫做枯叶蝶的蝴蝶标本,它,是峨眉山最珍贵的特产之一。这种蝴蝶在停歇的时候,总是将翅膀合拢来,将花纹、图案和颜色等都收拢在一起,就像是一片枯叶伫立在枝头间。在这时候,谁还会去注意枝头的枯枝败叶。然而,也因为是这种伪装术的不断使用,使得其也暴露了自己的样子。于是,人们手到擒来,将它捕捉来,制作成一个个标本,作为一种商品进行售卖。如今,这种枯叶蝶越来越少,其价值却在原来的基础上翻了几番,为了保护这种珍贵的蝴蝶,国家明令禁止捕捉。因此,商店里出售的枯叶蝶其实并不是真正的枯叶蝶,而是挂着羊头卖狗肉,赚一个噱头而已。
从这里到索道站,需要走上二十分钟的路程。几位抬滑竿的中年人看着眼前的游客,揣摩着哪些人需要乘坐滑竿。当看到有气喘吁吁、汗流浃背的人走过时,他们总会投去问询的眼光。有时候,也有一些游客想要感受滑竿的乐趣时,无需讨价还价,因为在这里早已是明码标价。游客坐在滑竿上,悠然的看着路旁的风景,一副怡然自得的样子。然而,于我而言,却对此不甚喜欢,究其根源,是父亲和爷爷时常给我讲起解放前的故事。那时候的家乡,奴隶主拥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利。出门乘坐滑竿或轿子,对奴隶轻则打骂,重则取人性命。因此,那时候的我以为,滑竿就是剥削阶级的象征。不过,在峨眉山下,彻底颠覆了我的三观。几位抬滑竿的中年人完全没有被奴役的样子,而是满脸洋溢着喜悦的样子。当游客将一叠钞票交予他们手里时,激动之情溢于言表。看到这里,我不禁莞尔一笑,为自己的片面见地哂笑不已。在这段路上,许多游客手里都拖着一根竹棒,即作拐杖,又作驱猴之用,因为峨眉山野猴早已是名声在外,为了自保,提一根竹棒以备不时之需。不过,途中也看见了一群向人们索食的野猴,只是没有人们口中的顽劣,站在路旁静静地等待人们的施舍。
在索道旁,有一座神庙,庙宇里供奉着释迦牟尼佛像。上山选择步行的人来到这里时,都会走进寺院里,匍匐在神像下,喃喃地祷告,祈求上苍的保佑。
绕过寺院,一条宽约一米的石阶路顺着山势向着远处的山梁延伸。石阶两旁,行不多时就有一座凉亭,亭子底,有供人歇脚打尖的木质椅子。此时,熙攘的人群只剩下三三两两的几位游客奋力的向上攀登。其中有虔诚的信徒,他们一边行走,一边念诵着经文。当我们来到七里坡时,眼前的石阶路突然间陡峭起来。它是峨眉山途中最为著名的险坡之一,也是登顶峨眉金顶最长、最后一道险坡。以坡长七华里(市里的旧称。中国的长度单位,等于500米)而得名。从这里上去,约有31道拐,2380余级台阶,山势险峻,山道曲折而上,仿佛有登天之感。道路两旁,长满了高大的杉树、杜鹃等林木,树底下是苍翠的灌木丛和蕨类植物,怪石嶙峋,犹如天然的盆景,点缀其间。在这里攀行,虽然气喘吁吁,不过,仿佛在绿色长廊里穿行。清代诗人潭钟岳曾写诗鼓励攀登者“日近天低山 岫赞,登临一眺八荒宽。从知绝顶终顶到,为语游人莫畏难。”在七里坡道旁一处突出的山崖上,建有长亭,长亭旁有自来水。以为管理人员告诉我们,这水引自峨眉金顶,富含各种矿物质,可以直接饮用。我们连忙将包中的矿泉水倒掉,将清澈甘冽的泉水装入瓶中。果然,泉水入口之时,一股凉气一下窜入口中,赶走了酷热的暑气。
过七里坡后,石阶路平缓了许多,当来到天门石时,山一下子向后倒去,腾退出一大片平缓的山坡来。天门石,又名石门关,两个巨石之间,有长约四五米的甬道。甬道两旁是高约六米,宽约12米的巨石。左边的巨石上镌刻有“天开不二”字样。在巨石上,还有多处明清雕刻的痕迹,只是年代久远,字迹已模糊,不过从中也可以看出峨眉在远古时代就是人们避暑消夏、转山祈福的胜地。传说此石为女娲炼石补天之时,不慎将一块石头遗落此处。当年普贤菩萨路过此处时,被巨石所阻,便命令仆从开道。其仆从念动真言,用神斧在石头中央砍出一条通道。于是,普贤骑着大象从中穿过,上到金顶。清康熙年间,洪雅知县何永俊曾作诗《天门石》盛赞这一美景。“灵根分劈自昆仑,并峙岩头狮象蹲。不是愿王开觉路,何由此处说天门。”
(三)
在接下来的行程里,由于接近金顶,山坡不在陡峭。路旁的植物也较之以前有了一些变化,在高大的杉树底,多了茂密的竹林。竹林以毛竹为主,大多长得较矮小。在这些丛生的毛竹林里,有新生的毛竹竹笋,从根部到笋尖,包裹着厚厚的绿皮。笋尖处,斜伸出细小的枝叶,预示着生命力的顽强。而那些杉树,一起向着空中使劲的生长,枝条在石阶上空交错纵横,形成绿色的棚顶。在这段石阶路上行走,仿佛走入了一条绿色的长廊,让人忘却了夏日的酷热。
路旁,有自建的小商店,全是低矮的茅草屋。虽然简约,不过,却能让人回到过去的岁月里。这里的商品较之于山脚和山腰,售价也是不相同的。一瓶矿泉水,这里可以卖到几元钱,是山脚的四五倍,是山腰的一两倍,然而,这种售价却没有人提出异议,因为,这些商品从山脚运送到山顶,大半还是需要靠人工运送。在来的路上,我们也遇到了几个背山工,他们背着一种背栏,背栏上整齐的码放着各类物品。手中提着一根拐杖,既可以作为爬山时助力的工具,也可以兼作休息时的支撑物。一路汗流如雨,用自己的辛苦换取相应的报酬。因此,这些商品的高价并没有让游客觉得有离谱的感觉,购买时也就不再斤斤计较。
当我们来到太子坪时,有两条道路供人们上行。对于从小就开始转山转水转佛塔的人而言,转的路线有自己特定的选择,因为我们的先祖信奉黄教,因此选择从右边上去。当走过一级台阶后,那一座散发着金色光芒的佛塔就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它就是十方普贤像大型佛像。在这里人们称为天堂的阶梯,海拔3077米。这一座佛塔底时藏传佛塔的式样,而塔身部分,是用大象和佛像所组成。在佛塔的四个方位,有巨大的金色大象塑身。大象雕塑上端坐着宝相端庄的佛陀,也是按照四个方位所雕塑。佛陀头像共三层,佛像高达48米,全部用铜铸成,重达350吨,佛像表面粘贴有薄如蝉翼的金箔。整座塑像与塔身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是佛塔之中的精品之作。
在佛塔下,每隔十几个台阶就有一处平台。第一级平台上,放置有几座巨大的香台,香台旁还有几座烧蜡烛的地方。香客们手捧一米长的香烛,向着佛塔弯腰鞠躬,顶礼膜拜。也有一些虔诚的信徒,将自己完全匍匐在地面上,以五体投地的姿势向神灵表示自己的衷心。在第二级平台旁,左边亭台里放置有巨鼓,只是因为鼓面不堪人们的重击,因此暂时不对外开放。而平台右边的亭台里,悬挂有巨钟。香客和游客们自觉的排成队,以此上前,用悬垂的原木锤击钟面。钟声悠悠,萦绕在峨眉金顶的上空。当走过三级台阶后,就来到佛塔所在地。在六百余平方米的平台上,佛塔矗立在正中央的位置。佛塔下面,是长长的石阶,逐渐收分。每一根石阶上,放置有供人们点燃佛灯的佛龛。人们在寺院旁的商店里购买了佛灯后,待祷告完毕后,交予僧人或道士,将其放置到佛龛里。佛塔上就是身着金箔、巨大的佛像。佛像宝相端庄,俯瞰着脚底的芸芸众生。佛塔下,有大门供人们进入佛塔内。在佛塔内,供奉有普贤菩萨像。
从佛塔后的神殿旁,有台阶供人们走到金顶制高点。站在这里,可以透过翻滚的云雾感受到峨眉雾气的浓稠。雾气就像是一股股浓烟,不断地从山腰翻滚而上,一会儿将平台遮挡得严严实实的,一会儿又将其完整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而那尊置身于佛塔之上的十方普贤佛像,也在浓雾中隐去了身形,随着雾气的移动而不断地显现和隐身。置身于这座小平原上,等到云开雾散的时候,可以尽览峨眉山的无限风光,看着眼前绵延起伏的山峦,让人感受到其磅礴的气势。远处,目力所及之处,隐约之间还能看见连绵起伏的山峦,那也许就是蜀山之王贡嘎雪峰吧。在小平原的一侧,是闻名遐迩的舍身崖。站在舍身崖旁,眼前的山崖下云海翻滚,看不见山谷底的样子,然而越是这样,才让人感觉到了山的险峻和神秘莫测。此时的雾气不再往上升腾,慢慢的铺展开来。不一会儿,那些远处的山峰早已隐没,天地之间竟然是那样的泾渭分明。站在舍身崖旁,心底深处的恐惧慢慢的被一种忘记自我的感觉所替代,仿佛走进了一片空旷的原野,心灵一片澄明。
在小平台上,游客们站在护栏处,背对着茫茫云海,留影纪念一生之中登顶峨眉山的豪情。他们中有稚气未脱的孩子,也有耄耋老人,他们或双手合十,或高举双手,在镁光灯的闪烁下,将最美好的时刻定格。
在回去的路上,我们决定再次从七里坡徒步下行。在七里坡最陡峭的路段,眼前的石阶就像是登天的云梯,非常的陡峭。走在石阶上,需要格外的小心。在这时候,才真实的感受到“上山容易下山难”一段路,我们扶着路旁的扶梯慢慢的走下去。到达七里坡下的平地时,衣裳早已被汗水湿透。不过,心底深处却是满满的自豪,为能坚持徒步而行而激动不已。
当我们再次经过猴山时,十几只猴子就坐在路旁的护栏上。从游客手中接过饮料、面包等,悠然自得的吃起来。一只体形硕大的公猴蹲坐在树干上,看着一群猴子不断地进食。而那些顽皮的小猴,则在护栏下的山崖上嬉戏打闹,对游客扔来的美食视若无睹。后来,那一只公猴爬下树干,在其吆喝声中,猴群忽作鸟兽散,一下子隐没在山崖上。
回到雷洞坪时,已是下午三时左右。在景区管理员的指引下,我们坐上观光车,向着山脚而去。看着车窗外渐行渐远的峨眉山,我忽然间诗兴大发,遂口占一诗以作纪念。“峨眉山道曲折旋,七里坡路陡难行。金顶佛光耀宇内,云海茫茫疑蓬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