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23年02月24日
——读黄孝纪乡存系列新书《老家什》
广西人民出版社2023年1月出版。
◎王云峰
看黄孝纪乡土系列作品,总会想起《诗经·豳风·七月》。春种、夏长、秋收、冬藏,《七月》里对三千多年前农耕文明的描写,与黄孝纪对湖南永兴县八公分村乡间生活的细腻回忆遥相呼应,辗转低徊成一首中华农耕文明的田园交响。
那些消逝在岁月深处的乡村旧物和岁月铭记的老家什,是乡土中国的生动音符。《老家什》算是《瓦檐下的旧器物》的续篇,让八公分村乡间生活的历史细节进一步呈现,是黄孝纪对悠悠岁月的又一次深情挽留。
壹 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
《老家什》写到61种日常生活物品,分为劳作、炊饮、起居、村俗、公用五部分,涵盖了1970年代前后乡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些老家什都是寻常事物,是乡村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镰刀、锄头、斧头、磨刀石,是耕作、劈柴的传统工具,是农耕社会的标志性物件。斗笠和蓑衣是八公分村民劳作的日常衣物,浸润着艰辛劳动的汗水,与“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诗意生活和江湖侠客的“千里不留行”的潇洒描写,有着相当远的距离。厨房里的瓶瓶罐罐、盾刀火钳,散发着人间烟火的温度。那把传家宝的铜茶壶,既是母亲的最爱,也滋润了一家人的生活。曾经是奖品首选的搪瓷杯成为家庭的共同记忆,形同虚设的家门挂锁记录着乡村生活的纯朴与宁静。村边的小桥、凉亭,村里的老井、石磨,在岁月的长河中静静流淌,静静消逝。在黄孝纪充满感情的叙述中,一个小村的生活细节全景般呈现在眼前,如同一幅“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风俗画。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这些陪伴作者成长的老家什,正成为活在记忆中的历史;“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蓦然回首,它们已深深刻在人生的年轮中,随着岁月的更迭越发清晰而生动。
此情可待成追忆,当时只道寻常。
贰 弄璋弄瓦 生我劬劳
所有的老家什,都是乡村生活不可或缺的,它最终的情感指向,无疑还是使用家什的人。
《老家什》中涉及的童年玩伴和有特色的乡人,着实不少,而笔端最富感情的,无疑是父母和家人。“哀哀父母,生我劬劳。”一幕幕生活场景,定格在充满温情的回忆中。
《搓线瓦》描写了母亲搓苎麻线的往事,并详细介绍了这件青瓦器物的外观。这不禁让人想起诗经中生男弄璋、生女弄瓦的典故,“瓦”是指纺线用的纺锤。通过与作者联系,我见到了搓线瓦的图片,应当就是弄瓦之“瓦”,是一种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农耕社会生活器具。这是1960年代初,生产队烧砖时作者的舅舅特地为作者母亲制作的,按当下时髦的话说,属于“定制款”。正面是朴拙的树枝和树叶图案,四角分别刻着一个字,连起来是“劳动幸福”,背面则刻着母亲和舅舅的名字——“运莲”“方成”。母亲坐在厅屋或巷子里,拿着搓线瓦搓出一根根苎麻线的场景,深深刻在作者记忆中。搓出的苎麻线,或是用来换取生活用品,或是家用缝缝补补,补缀着一个乡间家庭的日常生活。
一针一线总关情。那些家庭日用的老家什身上,记录着浓浓的亲情。夏夜禾场上,上中专的作者给家人唱通俗歌曲,母亲摇动着蒲扇给儿子扇凉;昏黄的油灯下,妈妈戴着顶针,为一家人缝补衣物,作者也从中学会了自己动手缝补衣物的本领;红薯丰收的季节,出一次红薯烧酒如同节日,在父亲“好雄,好酒”的赞叹声中,也带来一年的希望和快乐;在石板巷子的长凳上,父亲很快就打出一双实用的草鞋,在试鞋的时候露出满意的笑容。
在作者笔下,老家什的形象、功能、声音、气味相互交织,串起童年生活的鲜活记忆,刻录下家庭生活日常亲情的点点滴滴。
叁 行迈靡靡 中心如醉
面对传统乡村生活的消逝,面对保留下来的黄氏宗祠,黄孝纪常常感觉到一种“悠悠苍天!此何人哉?”的黍离之悲。
近年来,乡土文学的创作主力军比较集中在1960—1970年代出生的作家。四川的罗伟章生于1967年,浙江的王向阳生于1968年,湖南的黄孝纪生于1969年。黄孝纪的八公分村乡存系列、王向阳的《手艺》都是散文的形式,客观记录童年的乡村记忆。罗伟章的《声音史》《谁在敲门》等则以小说的形式,深刻挖掘工业化城镇化背景下乡村的社会和人情变迁。这些作品的共同点,是对乡村生活的深情回忆,透出或浓或淡的乡愁。
生于1960-1970年代从农村走出来的一代人,经历了传统农耕生活,对传统农耕生活有着深厚感情和深刻记忆。往前一代人正在逐渐老去,往后一代人没了深厚的农耕生活,只有这代人真正见证了传统农耕生活的鼎盛和衰落。黄孝纪认为:“要写出真实的农耕生活文学作品,只能靠我们这代人了,八公分村的乡土系列作品是对一个传统农耕村庄生活形态比较完整的呈现,我力图写出它的时代感和真实感。”
作为旧日乡村生活的见证人和参与者,当黄孝纪以外来者的身份回望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就有了更深刻而独特的体验。这就如同获诺贝尔文学奖后的莫言回到山东高密,主人和客人、我者和他者的身份叠加,让莫言《晚熟的人》的写作有了新的视角和维度。
以八公分村为基地,黄孝纪列入广西人民出版社“中国乡存丛书”系列的书已达6册,分别是《瓦檐下的旧器物》《一个村庄的食单》《故园农事》《节庆里的故乡》《老家什》《庄稼人》。据作者透露,还有两本写植物和动物的作品正在构思中,书名拟为《绿家园》《乡间生灵》。黄孝纪笔下的八公分村,正成为显微镜下的乡土中国范本。
忽然想起202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埃尔诺的代表作《悠悠岁月》。从作品内容和写作方法上,黄孝纪的乡存系列与《悠悠岁月》并不搭界,但从对历史和人生的回顾与反思方面,二者异曲同工。悠悠岁月沉淀的记忆,随着时间发酵,酿出浓淡总相宜的一脉乡愁,这是人类共同的精神皈依。
文明递嬗、逝者如斯。在田园牧歌不可避免地淡出过程中,对老家什的深情回望和记忆挽留,既是情感所需,也是前行的动力。